吴诒
1948年的春天,我还是一个20岁的青年,杭州国立艺专西画系的学生,我的老师是林风眠。
一天下午林风眠老师要我到他那里去一趟,去了以后我看到室内除了林先生还有一对中年夫妇在座,林先生向我介绍:这位就是马思聪先生和他的夫人王慕理女士,我的老朋友。我知道林先生是上世纪20年代到法国勤工俭学的留学生,马思聪那时也在法国留学,虽然一个学绘画,一个学音乐,那时他们就相识了,而且成为很要好的朋友。
我第一眼看到马思聪先生,立刻心生敬意。虽然我在艺专学习绘画,可我在中学时就对西洋古典音乐非常喜爱,尤其是小提琴方面,熟知世界上许多小提琴大师如海菲兹、爱尔曼、梅纽因等,听过他们的不少唱片。马思聪先生我早就熟知他是当代国内首屈一指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他的夫人王慕理女士是钢琴家。
林先生对我说:“马先生夫妇从上海过来,他们前不久在上海兰心大剧院开了一场独奏音乐会,演出了一个星期,现在来杭州,准备开一场三天的独奏音乐会,希望你组织一些同学,帮助马先生把这次音乐会搞好。”我一听,满口答应并保证音乐会一定圆满成功。
杭州虽说是浙江省省会,可当时并没有一个专业的音乐演出场所或较好的剧场,而我们艺专的大礼堂倒是比较合适。国立艺专当时在杭州外西湖平湖秋月边上,学校有两个学生自己组织的话剧社,每年都有对外公开演出话剧,我记忆中演出过曹禺的《雷雨》《 北京人》,郭沫若的《棠棣之花》等等,颇受杭州市民欢迎,在杭州颇有一点名气,每次演出基本上都能满座。这样定下来马思聪就在艺专大礼堂演出,我组织了十多个同学开始了筹备工作,如宣传、票务、前后台等。因为这些同学过去都搞过话剧演出,工作内容差不多的,干起来驾轻就熟,整个筹备工作一个星期内基本全部搞定。
在此期间我和马思聪先生也有比较多的接触,他是一位非常儒雅和蔼的人,和我们大家有说有笑,当时还有一位中年人每天来陪伴马先生说话,马先生介绍说他叫储安平,新闻工作者,直到1957年后我才知道“大右派”储安平就是他。有一天我们都在孤山上一家茶室里谈天,马先生对我说:“请你到我住的地方跑一趟(马先生夫妇当时住在艺专对面的浙江大学分部友人处),我上午练琴后琴弦忘记松了,你去帮我把琴弦松一下,好吗?”我听他说完,立马就奔到他的住处,看到了这把琴。这可不是一把普通的琴,而是一把16世纪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工匠斯特拉地瓦利制作的小提琴,我虽然不会拉小提琴,但对这把名琴早有耳闻,在此以前从来也没见识过,此时看见了,还亲手触摸了,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欣喜。
三天的演出非常成功,天天爆满,演出的节目除了一些世界著名的小提琴独奏曲目外,很多是马先生自己的作品,如《思乡曲》《塞外舞曲》《梦幻曲》《F大调浪漫曲》等,让我这个粉丝大饱耳福,我们这批为马先生做了十多天义工的同学们,虽然大家都很辛苦,音乐会结束后大家心情都非常愉快,都认为经历了一次非常好的享受。
音乐会结束后,马先生对我们为他做的工作给予高度的赞揚和感谢,他说在上海演出了一个星期而杭州只有三天,在经济收入上基本和上海持平。为了答谢我们,他在外西湖著名的“楼外楼”饭店宴请了我们,并全体合影留念。
这件往事过去差不多快70年了,林风眠和马思聪两位艺术大师在“文革”中都遭受到残酷的迫害,林先生以“里通外国”的罪名被关进牢狱,马先生因忍受不了迫害而被迫出走国外,现在他们都已作古,就连我们这些当年为马先生筹备演出的青年义工,大都也离开了人世。我自己也是耄耋老人了,想起这段往事,令人感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