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柳蝉鸣 悠然我心

2017-06-05 09:14辛佳澍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6年45期
关键词:张充高声蝉声

辛佳澍

晚夏盛阳,西子湖旁,自清晨至子夜,彻日响着蝉的叫声,或急或缓,或喜或悲。古人咏蝉,或说蝉声震天是依托浩浩的秋风传播,或说蝉鸣之高是因为它居于高处,靠的是自身的本性而非秋风。我当然倾向于后者,震天蝉声皆因蝉的本性高洁,登高临远,而非依托他物。只要自身志向高远,那么即使不借助外物,依然可以美名远播,蝉如此,人亦如此。

那一声蝉鸣,越过时光的长廊,来到了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位伟大的田园诗人不喜欢世俗繁华,而喜欢流连山水,虽然生活清苦,却也乐得自在。他厌恶官场的尔虞我诈欣然归隐,纵情于湖光山色,却依然收获了盛世美名。他的心在山水间,他的诗就栽种在田园之中。在彼情彼境中,他心生厌恶,而在此情此景中,他收获了人生的另一种美丽。他不屑于托秋风言志,而是凭借自己的高洁在历史的长空中画了一道彩虹,这道彩虹从往昔到今朝,已成为无数人难以企及的一个高度。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品格真正践行了“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道理,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

那一声蝉鸣,拨开历史的乌云,把我带进了宋代的词海之中。苏轼是豪放派的集大成者,他一生高洁,从不向权贵低头,虽然被贬到黄州做了一个团练副使的小官,可是他依然选择固守——固守自己的高洁与清廉。这是一种怎样的伟大品格呢?宁可到蛮荒之地受苦,也不愿让自己的灵魂受辱!这又是怎样的一种高尚呢?虽然昏庸的统治者可以让他改变生活的地域,可是却改变不了他对高洁的执着与坚守!于是,在岁月沧桑中,每当提到他的名字,人们无不肃然起敬。苏轼用自己的固守再一次践行了“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道理。他值得我们学习,虽然大浪淘沙,可是却淘不尽我们对他的尊敬与赞美。

那一声蝉鸣,穿越茫茫海洋,来到大洋彼岸。张充和是书法大家,被誉为“最后的大家闺秀”。晚年生活在美国,她没有世俗意义上的“进取心”,更不肯巴结权贵,于是选择沉默与坚定。她一直守护着自己的内心世界,不肯通过媒体或者其他的途径去获取关注。很多人都认为她很傻,可是若干年之后,历史的大浪并没有把她的成就淘尽。张充和没有借助“秋风”,而是凭借自己的高洁与远大追求实现了流芳百世。秋风可借,然而那却是内心胆怯的流露,张充和的自信让她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闪着耀眼的光芒。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古往今来已经有太多的贤者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做人要有蝉的精神。蝉虽然很小,可是却有自己高洁的品行,它能不为世俗所动,始终坚守自己的本性,这是一种怎样的高洁与伟大呢?又是一种怎样的清高与自信呢?虽然历史已经变得遥远,可是我们依然可以从史册中寻找到那泓清泉,它汩汩地流淌着,流过贫瘠,流过蛮荒,流进我们的心中。有了这泓清泉,我们就可以在成长的路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仅是为了证明那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更是为了活出自己的一份尊严与个性。

西子湖旁,翠柳荫下,邀一轮明月,品一杯清茶,声声蝉鸣,悠然我心!

基础等级:从文章开头就紧密进行扣题。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尤其是标题富有诗意。在舉陶渊明、苏轼和张充和的例子进行分析时,不仅有说服力,而且在通过对事例的分析论证观点时也运用了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整散句结合,反问句、设问句的运用都恰切妥帖。结尾段呼应前文,不仅前后呼应而且升华了主题。故本项评36分。

发展等级:文章胜在语言有文采,有诗意。虽然素材都略显陈旧,但是在作者笔下翻出了新意。故本项评16分。

综合以上亮点,该作文最后得分:基础等级36分+发展等级16分=52分。

猜你喜欢
张充高声蝉声
蝉声阵阵 毛猴驾到
蝉声
《蝉》:居高声自远,餐露心自洁
蝉鸣
高声诵读,文通字顺
登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张充和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声这道菜
卞之琳苦恋张充和:爱情,是你窗外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