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萍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蓬勃发展。如何正确理解这一崭新理念,并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有效对接,是落实创新行动发展计划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正确理解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落实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提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按照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调配师资、改革教法、完善实践、因材施教,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一、如何正确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从其提出的背景看落实的重点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国际、国内两方面的下行压力和多变的形势,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傳达的含义是:一方面只有通过万众创新,才能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才能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只有通过大众创业,才能增加更多的市场主体,才能增加市场的动力、活力和竞争力,从而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原动力引擎。实现这两个目标,重点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引导新兴科技产业发展和推进各项产业“互联网化”发展。
2.避免错误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避免简单归同为“人人创业”。“大众创业”是从激发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角度考虑问题,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发挥当代年轻人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在科技生产力转化上不断提升;同时,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发展第三产业、小微企业带动就业。通过这样的理解,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大众创业”不能简单等同于“人人创业”,应该强调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强调踏实就业。
(2)避免随意抛弃“万众创新”。“万众创新”的本质含义是希望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推动大众向高科技新兴产业上创业汇聚,以适应“互联网化”的时代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要在学生就业创新行为中加强科技引导、社会需求引导、创新引导,才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思路
1.专业设置紧贴创新创业
新形势下,要加强对市场需求的分析和研究,加强对“互联网+”形式的研究,不断设置新兴专业,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营销、互联网技术等。
2.加强跨专业组织实训
未来大学生创业一定是组团创业、专业创业,因此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加强跨专业综合实训和实践。例如,教师可以按照组建公司的模式,让学生分工模拟实训企业经营、企业营销、企业财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创业内容,加强对其创业基本素养的培训。
3.细化岗位培养标准
职业教育需要在基本技能上有所专攻。因此,专业确定之后,教师应该在专业培养人才的标准上进一步细化,内化成每一门课程,并形成课程标准和培养要求。例如,在电子商务中,可以细化为网站编辑、文案推广、网络营销、运营主管等不同的角色,以此训练学生的能力,挖掘创业的机会。
4.加强师生共同实践创业
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由于受到阅历和视野的限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鼓励师生从专业的角度分析问题、挖掘市场,结合国家当前需要开发创业项目,进而提升创业层次和学生创业能力,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5.尝试创业实践的学分互换
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过程中,可能有少部分学生因为创业活动而影响学习。因此,校内管理体制中要设置好相应的学分互换体系,可以将创业所产生的社会价值与学分进行互换,设置灵活的学习机制和考核方式。
6.强化学生就业创业素质软实力的培养
在专业课程培养的基础上,学校在课程体系中要加强学生软实力课程的授课与实践,将课程授课与校内实践有机结合,通过活动载体提升学生的软实力。
三、结语
创新创业的热潮已经在广大的青年学生群体中蔚然成风。高职院校必须紧跟形势,加强研究,将创新创业融入到日常教学管理、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中,以培养创新创业理念为出发点、以孵化辅导为发展载体,创造生动的创业局面。
参考文献:
[1]刘艳,闫国栋,孟威,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
[2]李志义.创新创业教育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4(4).
[3]陈池.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下高校创业教育热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5(10).
[4]朱桂兵,刘智泉.高职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机制探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6(1).
[5]陶乐.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