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微
就这样走进社区大学
Linda在国内读完高二后来到美国,选择了华盛顿州的Cascadia College (卡斯卡迪亚社区大学)就读大一,一年零三个月后取得副学士学位。实习九个月后,她进入华盛顿大学商学院读大三,2016年从商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当初选择社区大学时,她听到很多质疑的声音。“出国时我在很多反对声中选择了这所两年制社区大学,带着纠结和期待,我来到了美国。在卡斯卡迪亚的两年,我不断收到来自国内朋友和亲戚的询问,像是‘社区大学乱不乱‘社区大学教学质量行不行‘社区大学毕业后能不能拿到正规文凭等等。大家关心的背后,还是对这样的留学途径心存质疑。‘拿到四年制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一气读下来多好呀!我的很多朋友说。他们以为来美国读大学可以像在中国一样,一旦进入学校,毕业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殊不知美国大学有淘汰制,即使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那也只是第一步……太多人看到的只是留学生光鲜的外表,其背后多少个日夜的苦读、为学习和生活的焦虑,都不是人们隔着大洋和手机屏幕所能了解的。”
Linda后来发现了华盛顿州社区大学的诸多优势,比如向年满16岁的美国高中生和国际学生开放。相比之下,目前美国大部分州只允许年满18岁的学生入读。此外,社区大学采取小班制,留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比较容易适应,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可以取得较高的GPA并成功转学。Linda有朋友从社区大学转到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在她看来,这些朋友并没有传奇般的履历,但他们都很好地利用了社区大学这个平台,去挑战更高的目标。
来自山东潍坊的于瑶也有类似的经历。她17岁时带着对外面世界的好奇来到美国,就读于华盛顿州的Tacoma Community College (塔科马社区大学)。经过两年的学习,她取得副学士学位并以优异的成绩转到华盛顿大学商学院,如今已经大学毕业,在当地的会计师事务所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于瑶上高中时和一位美国外教关系非常好,在外教回美国后,她们还一直通过邮件保持联系。后来,外教向于瑶介绍了美国的社区大学,于是她就这样来到塔科马社区大学,而那位外教也成为于瑶寄宿家庭的妈妈。她回想当年自己选择社区大学的原因,一是入读社区大学是一种比较快捷的留学方式,二是社区大学的学费比起普通的四年制大学要便宜很多。她记得当时申请社区大学的条件很简单,甚至不用写个人陈述,只需要填一些表格,提供个人情况、经济情况、高中成绩单等信息。
艾丹妮娅是洛阳姑娘,从Green River Community College (绿河社区大学)转入华盛顿大学,现已毕业。据她说,当年选择出国留学是她父母的意愿,她自己有些被动。当时她所在的高中有一个国际部,和绿河社区大学有已经成型的合作留学项目。虽然艾丹妮娅想自己申请出国,但是她的父母觉得节省时间很重要,而且觉得学校的项目可以信赖,所以她就这样上了这所社区大学。
Community college (社区大学)这个概念,我来美国之前只是听说过,但并不是很了解——它既不是国内的四年制高校,也不等同于职业技术学校。美国的社区大学进入门槛一般比美国的四年制大学要低,学生就读两年之后能够获得associate degree (副学士学位)。有些学生直接拿这个学位找工作,也有很多学生在此基础上申请转入四年制大学读大三、大四,最后获得本科学历。在华盛顿大学,我接触到从社区大学转来的一些学生,其中有几位是非常优秀的中国留学生。通过她们,我对社区大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此把她们的经历分享给大家。
读社区大学是一种什么体验
回顾自己在社区大学的经历,Linda感触最深的是师生间的密切关系。她记得自己刚到社区大学时,非常不适应课堂上的小组讨论任务:一是觉得自己很难融入那种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氛围;二是发现自己的成绩不受自己控制,而是由团队合作的结果来决定。于是,Linda在课后找到那门课的老师。老师细致询问了Linda的经历和背景,也充分理解她作为留学生初来乍到的不适应。在和这位老师交流以后,Linda真实地感受到社区大学的老师愿意并且有时间和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问题,师生间的互动更加容易。
于瑶对于社区大学也有相似的感受。社区大学实行的是小班制,一堂课上大概只有二三十个学生,这在四年制的公立大学中是很少见的,也确实是社区大学的一个优势。在四年制大学里,一起上课的学生人数很多,脱颖而出很难,所以要跟老师建立联系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在社区大学里,学生更容易得到老师的关注。这帮助她建立了很好的师生关系——于瑶真实地感受到社区大学的老师很欢迎学生来找他们,她到现在还和当时的一些老师保持联系。
于瑶对于社区大学另一个明显的感受是学生的多元化,她班里的同学有美国高中生,有像她一样的留学生,还有退役军人等。学习小组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她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于瑶笑言,虽然她在国内的时候数学成绩不好,但是出国之后,身边的同学都觉得她是数学天才。于是在学习小组里,她帮助同学们学习数学,同学们帮助她提高英语,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分享各自的故事,相处得十分愉快。
艾丹妮娅同样对小班教学印象深刻。她所在的社区大学每堂课都是20人左右,很容易和老师建立非常好的师生关系,以后请老师写推荐信也很容易,因为老师很快就能记住学生。当时,艾丹妮娅所在的社区大学有一个华人社团,她加入社团之后认识了非常多的朋友,也组织了很多有意思的活动。后来这些学生转学到了各地的四年制大学,所以她的朋友遍布美国各地——这也可以说是入读社区大学的一项特别的“福利”。
很多读社区大学的学生最终都希望转到四年制大学,拿到本科学历。这其中充满了机遇与风险。
转学比国内直申容易一些。Linda认为,从社区大学转入四年制大学可能是留学生进入美国名牌大学更为容易的一条途径,因为社区大学的入学门槛相对较低,而名牌大学有一定的名额给转校生。很多美国学生也会通过这条途径进入更好的学校。在她看来,申请这种转校生名额应该比从国内直接申请进入美国名牌大學要容易一些,而转入本州的学校会更加方便——有些两年制社区大学和本州的四年制大学签订了协议,在社区大学修读的学分也受到四年制大学的认可。
转学主要靠自己。在国内申请美国大学的时候,会有很多来自父母、老师、中介等的帮助和支持,但是在美国申请转学时就必须一切靠自己。于瑶当时最大的困难是不知道能够转去哪个州的哪些大学,因为每个州、每所学校的要求都不一样,所以必须要弄清楚很多细节问题,比如在社区大学修的课程学分能否转到四年制大学。关于转学的申请资料,她记得有个人陈述、自己写的文章范例、高中和大学的成绩单、经济情况陈述等。有些学校在选择专业时也需要提出申请,具体情况都需要自己去查询和了解。
转学也可能会失败。于瑶也有一些朋友在社区大学待了四五年都没有转学成功。她记得转学时最大的困难是很多同学想转到别州的大学,但因为各州要求不同,很多课程的学分无法成功转过去。不过,艾丹妮娅强调,虽然转学有困难,但是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那些没有成功转学的同学可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律意识不够,成绩达不到要求。另外一些同学可能是因为自己理想学校的相关专业竞争太激烈,因此申请难度较大。
最后,这三位同学总结了社区大学的生活,给学弟学妹们提供了一些建议。
Linda说:“很多人认为来美国的途径只有取得很高的SAT和托福成绩,用夺人眼球的高分和文书来获得优秀学府的一席之地。但是我的社区大学经历告诉我,来美国接受教育,你不需要完美,但你要勇敢。你要勇敢去尝试别人没有做过的,勇敢去接受在这个新的文化里和过去不同的东西。社区大学并不要求很高的成绩,甚至不需要SAT考试,但是入学后要有一个placement test (分班测试),来检测你可以从哪个水平来开始大学课程(比如国际学生是需要上专门的英语课程还是可以直接上大一的课程)。留学不是独木桥,它更像是立交桥,很多方式都可以达到最终的目标,这跟‘教育人人平等的理念是相符的。在社区大学的学生当中,non-traditional (非传统)的学生占的比例比较高,很多人是有了社会工作经历之后再回学校深造。”
于瑶说:“在社区大学的生活让我有更多机会接触美国本地文化。社区大学是一个比较小的舞台,给了我更多的勇气让我发挥自己,表现自己。有了这些基础,虽然刚来四年制大学的时候我有一些胆怯,但是在社区大学的學习经历还是给了我一些自信。一定要做课上最积极、准备最充分、对人最友好的那个人。这样你就能很快地建立自己的朋友圈,有很多的朋友支持你,帮你站住脚。在社区大学的时候,课上的要求比较少,突然到了四年制大学,老师对你的期待非常高。老师会期待你做好课前功课,然后才去上课。刚转学过来的时候,我总是坐在教室第一排中间的那个人,虽然很多人觉得这样不‘酷,但是我觉得坐在第一排,下课方便和老师交流几句,和老师握握手,这样能够减少焦虑,给自己打打气。”
艾丹妮娅说:“我特别高兴来到华盛顿大学。来到四年制大学之后,我的眼界一下子打开了,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有了更多工作和认识新朋友的机会。但是,我并不后悔上社区大学,反而很感谢那段时光,是那段时间让我成长、独立。”
听完三位女孩在社区大学的经历以及转学以后的故事,我更加深刻地明白:成功并非只有一条路,但成功一定是留给有准备、有目标并为之奋斗的人。社区大学对于想出国留学的同学来说也许是“曲线救国”,可以让原本没有机会出国或是没有机会入读名校的同学以社区大学为跳板,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然而,这种跳跃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完成,需要你努力适应新环境,严格要求自己,认准目标并且为之付出持续的努力。希望本文能让大家看到一种不同的留学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留学态度,看清自己脚下的留学路,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