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之恋

2017-06-05 22:12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大青山大兴安岭乌兰察布

莽莽林海,绵延阴山。

放眼神州,有哪一处如巍巍兴安岭,横亘古往与今来,俯瞰深邃而浩瀚;翻阅史书,有哪一页似莽莽阴山,撑起游牧与农耕,回望苍茫而幽远。

山是大地的脊梁,绿是大地的希望。绿缚苍龙,大兴安岭深情守护着祖国北疆;绿染荒山,绵延阴山走过峥嵘岁月,走向生态文明,承载新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觉醒 青山不老

大兴安岭五月天,春意盎然,映山紅漫山开放,似乎在为刚刚入列的排排新树摇旗助威。

告别了采伐时代的喧嚣,森林综合抚育攻坚在林区持续,曾经的伐木工每年会在这个季节忙于植树。油锯手王铁昌望着叠翠的层峦,目光中有喜悦,也有怀念:“我伐过最粗的一棵树根径达1.5米。”20岁从父亲手中接过油锯,王铁昌从事木材采伐作业已有27年,采伐过的木材达30万立方米,是根河林业局万米采伐能手,“刚上山采伐那会儿,伐的树胸径至少在六七十厘米以上。后来自己年纪越来越大,伐倒的树却越来越 ‘年轻。”王铁昌感慨。

大兴安岭贡献出成千上万的木材,但赫赫功绩上同时背负着生态环境的“不可承受之重”,长期过度采伐,导致森林蓄积量大幅下降、生态环境畸形蜕变。

2015年4月1日,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全面停伐,王铁昌在自己伐倒的最后一棵树前百感交集,内心最震撼的是那种转折感。昔日响彻山林的伐木号子,轰鸣不断的油锯,堆满木材的贮木场,呼啸奔驰的运材车,全部凝结为记忆中的画面,半个多世纪向森林索取资源的历史自此划上句号。

大兴安岭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均居全国国有林区之首,是国家重点的纳碳贮碳基地。全区57%的天然林面积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64%的森林蓄积量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大兴安岭不但是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而且保障着呼伦贝尔大草原和东北粮食主产区的生态安全。

山的思考异常凝重:只有保护好大兴安岭绿色林海,绿色内蒙古的底色才会更厚重。

守住底线,做厚底色,为全区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强大的生态支撑。这是内蒙古大兴安岭的第一使命和责任担当!

增强资源管护,培育生态文明主干线,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开辟转型发展新天地。新发展的支撑点,毫不迟疑地从木材生产转移为“林下经济”“林边经济”。苗木产业、碳汇交易、林下资源采集等产业方兴未艾,大兴安岭林区发展转型海阔天空。

“一木独大”成为过去,“多业并举”焕发生机。全新的体制机制正在激活林区经济,绿色价值、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实现生态与民生双赢格局。

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恢复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覆盖率比开发初期提高近23个百分点,森林面积净增87.88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增加1.83亿立方米。

雄踞祖国北疆,横亘千余公里,如今绿树依然葱茏蔽日,大兴安岭再现古朴苍莽的本色。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众多珍稀野生动物频频出没于崇山峻岭间,人与自然相依共存、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得以再现。

青山不老,发展永续,大兴安岭青山恋歌豪迈雄浑。

蜕变 荒山染绿

让大地遍染绿色,让山川林木葱郁,让天空湛蓝清新,让草原牧歌欢唱……这是内蒙古大地的绿色梦想,是内蒙古草原的生态恋歌。

阴山绵延向西,苍茫的荒山、飞沙走石的戈壁滩,逐绿之路充满艰辛。不达目的誓不休。在几代人的汗水浇灌下,绿色灿然而至。2015年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的46个城市中,内蒙古4座城市入列,除了或多或少具有天然优势的呼和浩特市、扎兰屯市外,自然条件“先天不足”的乌兰察布市、乌海市也赫然其中。

乌兰察布市横跨“三北”地区,是京津晋冀进入内蒙古的“门户”。特殊的地理区位,赋予其为京津地区阻沙源、挡风源、保水源的特殊使命。其实,这个“门户”的生存状态过去一直处于“自身难保”的境地:气候条件不良,十年九旱,年平均降雨量很低,风大、干燥,每到春天,遮天蔽日的沙尘能吹得人睁不开眼。当地人戏谑,“每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荒山秃岭,生态环境以恶劣形容绝不为过。

郑文晶,乌兰察布市走出去的林业专业大学生,大三做职业规划时,她下意识地避开老家,作为土生土长的乌兰察布人,她对“穷山恶水”的体会更深。大学毕业时,正赶上乌兰察布市为城市生态建设作全面布局,她改变了主意。“规划令人振奋”,郑文晶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工作,“工作的第一个春节,初八我就穿着棉袄上了山,一蹲守就是两年,两年来我没穿过裙子,但也眼看着白泉山一点点绿了起来。”

白泉山位于集宁区老城区与新城区的交接处,山上是白灰土,一浇水树就死,一直走不出“年年栽树不见树”的阴影。

“学习知识,就是要使家乡脱离那种穷山恶水的境地。” 依靠郑文晶这样的林业专业人才,当地的造绿工程进展顺利,挖坑换土、树穴覆膜、搭建支架、喷淋树冠,一系列科学种树的措施使白泉山终于披上了绿色外衣。

乌兰察布人不畏难,全市上下总动员,大面积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的目的达到了,地区生态恶化的趋势也得到有效缓解,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历史性转变。

昔日荒芜之地,今朝绿色海洋。风沙之城的生态环境已发生了巨变: 200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只有8.36%; 2010年,列入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 2016年,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5%和29.7%;市府所在地也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

和乌兰察布市一样,乌海市也在“脱胎换骨”。不但实现了荒漠煤城到漠上绿地的华丽转身,成为祖国西部一道独具神韵的绿色风景线,而且还气势磅礴地展开了 “一张绿网披全域,一盖绿荫铺满城”的秀美画卷。

曾经植被稀疏的东山荒岭,正在变成绿色密布的“生态绿洲”;曾经甘德尔山沙石遍布,一片浑黄,如今绿色葱葱,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亮丽面世;曾经难觅生命绿色的乌达西山,如今织起乔、灌、草合理配置的生态防护林带。

这些变化,只是乌海市追寻绿色之梦的第一步。形成以城北防护林和东山生态林为环城防护林屏障,以街道绿化为骨架,以公园、广场、游园绿地为中心,乔、灌、花、草相结合,点、线、面、环相衔接的城市绿化格局,向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稳步迈进,是乌海市生态建设再上台阶的新目标。环境优美、绿色宜居、天蓝水碧、满目苍翠的品质城市,正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每一株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都需要经历风霜雨雪的洗礼。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生态建设每年以超过1000万亩的速度向前推进。 “三北”防护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国家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先后在内蒙古强力推进。成就凝结着心血和汗水,也展示了责任和担当。

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内蒙古阔步前行。

揽胜 青山入城

打开门,推开窗,满眼好风光。一个全新的、绿染的、入画的首府“后花园”,刷新了首府形象。

每到周六日,市民薛霞就会约上亲朋好友相聚大青山前坡,到乌素图森林公园爬爬山,到雅玛图森林公园走走路,每次都能遇到众多同行者。

经过多年努力,呼和浩特段 150平方公里的大青山前坡生态治理成效显著,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这里,尽情享受绿色福祉。

呼和浩特,汉语意为“青色的城市”。然而综合治理前,大青山前坡盘踞着235家砂石开采企业,形成砂坑31处,土地破坏面积累计达155公顷,破坏了区域内地貌景观和整个大青山生态环境。大青山是呼和浩特的一道生态屏障,织绿大青山,揽山入城,才能守住山青、水绿、天蓝、地洁的生态底线,才能更好地发展绿色经济,建造绿色家园。

大青山前坡综合治理的华美乐章,奏响了首府生态建设的最强音……

揽山入城生态景观建设工程,追求的是林中有城、城中有林,让城区的水系和绿地与大青山前坡互联互通,达到绿地延伸、水系延伸,让大青山的“绿”与城区的“美”、市民的“乐”有机融合。近几年,工程累计完成绿化15万亩,栽植各类乔灌木1500多万株,绿化总量相当于再建了260个青城公园。

安居而乐业。置身大青山的天然氧吧,举目四望,眼前的青城景致发生巨变:从前,花园建在城市里;如今,城市建在花园里。不出城郭,盡享山水之乐,居民的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发展的最高境界。城市的吸引力,不仅体现在良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以及便利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上,更体现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上。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要提供更多更优的公共产品。”提起呼和浩特绿色发展的诸多亮点,李杰翔市长激情澎湃,“这几年我们在花大气力进行机场的迁建、地铁的开建、二环快速和绕城高速道路的续建之外,主要精力就是为群众提供生态产品,让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

环境就是民生,“大生态”意识深得民心。 “山林绿” “呼市蓝”已经成为首府最大的优势、最好的财富,变自然优势为经济优势正在进行时。

绿水青山,必将成为活力首府、美丽首府、和谐首府现代化新跨越的金字招牌。

猜你喜欢
大青山大兴安岭乌兰察布
乌兰察布玛珥式火山口群的发现与研究
巍巍大青山
大青山颂
大兴安岭不会忘记你
中钢黄金珠宝考察乌兰察布
大兴安岭的铁道兵
2架增雨飞机为大兴安岭送雨
乌兰察布之夜
广西大青山西南桦人工林群落结构特征
2016年乌兰察布市一次罕见寒潮天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