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公共体育服务的转型升级及路径探析

2017-06-05 14:58兰自力
湖北体育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供给政府

邓 婧,兰自力

●体育社会科学●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公共体育服务的转型升级及路径探析

邓 婧1,兰自力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实现转型升级,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的必要举措。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系统方法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演进及公共服务产品的本质属性进行了逻辑检视。在剖析公共体育服务供需错配的现状的基础上,反思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面临的现实困境。最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视角,从供给机制、供给模式、供给市场化、供给精准化和供给法制化5个方面提出公共体育服务优质供给的路径。

供给侧改革;公共体育服务;供需错配;转型升级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改善供给体系的供给效率和质量”[1]。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共体育服务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2],向公众提供优质、丰富的公共体育服务已经成为建设健康中国、幸福中国、和谐中国的题中之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政府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工作转型升级的政策导向和创新视角,本文即是在此基础上,以供给侧改革为切入点,重新审视“新常态”下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困境,探讨其优化路径,旨在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质量与效率,促进供给公平,激发供给活力,推动公共体育服务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逻辑演进

1.1 萨尹定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学理论,最初起源于西方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经济主张[3]。19世纪初,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萨尹(J.B.Say)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指出“交易只是以一种货物交换另一种货物”,他认为“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这就是著名的“萨尹定理”(Say’Law)。萨尹指出自由竞争和市场机制能实现供需平衡,因此萨尹主张减少税收、打破垄断、减少管制,强调“劳动、资本、商品、劳务”的有效供给对经济增长起主要作用。萨尹定理倡导的经济政策随后成为20世纪初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的经济政策。

1.2 凯恩斯主义

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遭受严重衰退,萨尹定理主张的“供给创造需求”及其自由经济政策受到质疑和挑战。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 M.Keynes)明确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导致的利率上升,造成的总需求不足,是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源。”凯恩斯认为,国家应进行需求管理,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需求,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被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成为政府管理宏观经济的有效手段。

1.3 拉弗曲线

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 “滞涨”现象,一方面经济停滞,失业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通货膨胀,物价水平不断上涨。在此背景下,以拉弗、蒙代尔等为代表的供给学派纠正了凯恩斯主义过度重视需求的做法,认为造成经济停滞主要原因在于供给。基于此,美国经济学家拉弗(A. Laffer)提出著名经济理论“拉弗曲线”,即政府税率与税收存在一个关键转折点,只有税率为最优值才能有效增加财政税收。拉弗主张政府应当减免税收,促进企业生产,刺激总供给。新供给学派的观点也成为后来“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的理论依据。

1980年,里根就任美国总统后,继承了新供给学派的观点,主张通过减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支持市场自由竞争,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过度干预,激活市场机制,但里根的供给革命最终因美国财政赤字的持续恶化而宣告失败。

2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现状分析

2.1 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本质属性

公共体育服务产品属于准公共产品的范畴[4]。群众体育所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要不具有排他性,要不具有竞争性,二者不可兼具。长期以来,重竞技、轻群众体育的中国体育客观现实,直接导致了群众体育工作走过场、低产出的现状,归根结底在于对群众体育工作的认识和定位不明确。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颁布实施《全民健身条例》,设立全民健身日,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群众体育工作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和经费保障,然而大量的投入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群众并不买账。这主要源于对群众工作性质的认识误区,过分强调体育的公共属性,忽略了群众体育的特殊性,导致长期以来供给主体单一,不利于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2.2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需错配现状分析

2.2.1 公共体育服务需求侧旺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体育服务需求旺盛,主要呈现需求总量增加、需求表现多元化、需求表达显性化的特点。

1)需求总量增加。人口基数和经济发展与公共体育服务需求总量呈正相关关系。根据国家统计局全国人口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我国人口总数为136782万人,较2010年增加了2691万人,比2010年增长了2个百分点。人口数量的增加带来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的增加显而易见。“瓦格纳法则”指出,由于城市化会导致的外部性和拥挤现象,公共服务需求具有较大的需求弹性。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群众对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3 000美元时,公共服务需求会出现井喷式增长。2014年我国人均GDP远超过3 000美元,显然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必促进公共服务需求总量的增加。

表1 2011-2014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统计表

2)需求表现多元化。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和认可,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体育也成为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建设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目前,群众公共体育服务需求表现多元化,不考虑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体因素影响,群众在公共体育服务的有形资产配置,如国民体质监测、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公共体育指导、公共体育信息、公共体育组织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3)需求表达显性化。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公共服务透明化和公共服务参与有效化。公民对公共服务中的政务公开、政务透明、政务决策流程表现出强烈的知情意愿,以防止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供需错配”。同时,公民在公共服务的参与上也表达出强烈愿望,希望在电子政务平台上表达合理需求、参与投票决策,以此加强与政府的互动,实现供需“及时对接和匹配”。

2.2.2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乏力

1)供给主体单一。公共体育服务的提供方应该改变目前单一由政府提供的现状,实现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值得欣慰的是,我国有些省市已经试点从社会团体、企业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实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多样化[5]。但是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这种政府购买服务通常是通过非竞争确定的,导致所购买的服务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有些社会组织本身就具有政府性质,只是更换了名称,变成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成为一种变相的垄断。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企业也良莠不齐,严重扰乱了公共体育服务的市场秩序,不利于多元提供市场的开拓和发展。

2)供给能力较弱。 公共体育服务经费支出是衡量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水平最为直观的指标。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体育彩票公益金和社会资本三个方面。近年来,公共体育服务经费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明显下降。数据显示(见图1),2012年我国体育事业经费支出为352.75亿元,相较与2008年经费支出增加了109.2亿元,增长了18.03个百分点,体育事业经费支出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说明国家对公共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大大提升。但体育事业拨款费用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却逐年下降,2008年占比为0.49个百分点,到2012年降至0.32个百分点,整体比重下降了34.69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投入与国家财政支出发展不平衡,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能力仍然较弱。

图1 2008-2012年我国体育事业支出情况

3)场地设施供给不足。 主要表现为人均占有率低、分布不均、发展较不平衡。21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断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迅速发展。相较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6]显示(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2003-2013十年来全国体育场地增加84.45万个,增长了99.34%。2013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46m2,虽然增加了0.43m2,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且人均场地面积增长率仅为41.75%,在体育场地主要指标中增长率最低,说明近十年来我国体育场地设施数量虽然快速增长,但人均占有率仍然偏低。另外,2013年体育场地总用地面积为39.82亿m2,实际体育场地用地面积仅为19.92亿m2,表明我国体育场地实际用地面积呈大幅下降趋势。从体育场地设施区域分布及城乡分布来看,东部场地数量和场地面积明显高于西部、中部地区,城镇体育设施数量及场地面积明显高于乡村,说明我国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分布不均、发展较不平衡。

表2 2003-2013年我国体育场地主要指标发展变化统计表

2.2.3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现实困境

1)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结构不均衡

受城乡社会经济二元体制的影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结构不均衡表现在供给内容不均衡和供给区域不均衡两个方面。首先,供给内容方面,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强,而群众性体育活动及全民健身活动供给滞后。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侧重竞技性,设施器材偏向竞技训练层面,忽视了老年、儿童等体育弱势群体的运动需求。体育健身指导和国民体质监测等非物质性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仍是一块短板。其次,供给区域方面,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东部、中部、西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差异明显,不论从场地设施器材还是人均公共体育服务经费上都存在较大差异。

2)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不健全

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供给决策的科学性及有效性。从现实情况看来,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和居民在公共服务利益需求表达机制中的“失语”状态。长期以来,“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忽略了地区间经济文化差异及人群结构差异,不利于决策的科学性。政府受“利益观”和“政绩观”的影响,在决策中难免出现缺位、错位或越位的情况,居民利益需求表达平台缺失、表达渠道不畅通、信息传递失真,导致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结构与居民实际需求结构出现错配,降低了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3)公共体育服务主体责任不明确

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过程中主体责任不明确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政府职责定位不准。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的过程中存在大包大揽的现象,体现为政府亲自操办群体活动,体育组织政府化,健身培训政府买单,显然没有厘清“掌舵”和“划桨”的角色职能。增强政府职责要求政府把“该管的的事情管好,不该管的则放权给社会和市场”。其次,政府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监管不力。长期以来,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缺乏相应的制度与规范,提供公共体育服务和产品的企业良莠不齐,在毫无市场监管和法制监督的情况下漫天要价,严重扰乱了公共体育服务市场的秩序。因此,政府作为公共体育服务的主体,应该明确政府职责,并加强对公共体育服务市场的监管。

3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

3.1 统筹多方形成合力,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体制机制

政府亟需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体育服务,放松管制,明确政府职责,减少行政干预,保障非政府主体的合法、平等地位。首先,必须健全社会组织进入退出制度。明确进入资质条件,制定退出审核程序,对社会主体参与公共体育服务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其次,加大对社会组织的资金扶持力度。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改变单一财政补贴的方式,通过政府购买、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方式,增加对社会力量的财政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在授信、审核、还款等流程上适度放宽条件,提升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资金筹措能力。

3.2 加大PPP模式的应用推广力度,盘活存量增加有效供给

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又称“公私合营”模式,是政府将公共产品或服务的特许经营权授权给社会组织或企业,而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合作伙伴关系[7]。财政部《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的通知》(财金[2016]90号)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大PPP模式的应用推广力度。

PPP模式是公共体育服务盘活存量、增加供给的必然趋势。亟待加强的是提高公共体育场馆服务于全民健身的水平和能力。就目前而言,体育场馆建设耗资大、运营维护成本高、短期回报率偏低使公共体育场馆运营举步维艰。PPP模式在英、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体育场馆建设中被广泛应用,我国可以借鉴英、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采取出售国有股份、合同转让、政企合作、特许经营等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全民健身事业中,对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盘活存量,增加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3.3 激发社会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力,推动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

社会办群众体育赛事是群体赛事供给侧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国务院46号文件明确“将适合由社会体育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体育社会组织承担。”过去政府办的群体赛事往往由于参与人群固化,活动模式单一,参与效果不显著,远远不能满足群众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8]。对群众体育活动实行分类开放政策,将可以完全交予市场的赛事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企业冠名、企业营销、市场运作的方式,促进群体活动可持续发展。通过深挖群众赛事附加值,如出售冠名权、电视转播权、广告赞助、实物赞助等,走群众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的新路子。既能减轻财政压力,吸引更多人加入全民健身,又能有效得带动社会资本撬动体育产业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3.4 共建共享政府数据信息平台,实现公共体育服务精准化供给

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充分运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和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政府数据信息平台。大数据借助互联网和云技术的快速搜集、处理、筛选、管理、反馈信息的优势,推进公共体育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开启公共体育服务跨部门合作机制[9]。结合群众个性化的需求,实现公共体育服务供需信息的“锚向性”匹配。通过电子政务公开,提高公共体育服务的透明化,促进政府与民众的双向互动,实现公共体育服务的精准化供给。

3.5 建构多元主体的问责制度,加快公共体育服务的法制化建设

近年来,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问责制度供给缺失,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仅有《体育法》及《全民健身条例》,而在微观层面上问责制度设计、执行、监督、主体单一,导致在公共体育服务问责过程中由于政府“保护主义”而表现出的“问责真空”现象。因此,建构多元主体的问责制度是加快公共体育服务法制化建设的必然要求。首先,明确政府的问责主体地位。强化“自上而下”不同体育行政部门之间的问责监督关系。在问责组织机构的设置上,应遵循“扁平化”原则,以保证问责机构的独立性和问责机制的有效性。其次,确立社会组织和公众的问责客体地位。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立法工作,保证其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的平等地位及合法权益。同时,保障公众在问责过程中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及利益表达渠道,实现公共体育服务问责制度法制化和人本化的有机统一。

“十三五”时期,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实现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转型升级必须正确厘清供需双方关系,明确“需求不足仅是表象,供需错配才是实质”的要义。着力从供给侧入手,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供给机制、增强供给能力、丰富供给主体,借鉴国外供给模式和先进经验,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系。

[1] 王一鸣,陈昌盛,李承健.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N].人民日报,[2016-3-29].

[2]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N].中国体育报,[2011-04-01].

[3] 李 博.“供给侧改革”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启示—基于新供给经济学视角[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2)∶52-58.

[4] 王家宏.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内涵、特征与价值取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1)∶7-11.

[5] 蓝国彬,樊炳有.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及供给方式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27-31.

[6] 国家体育总局.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R].2014.

[7] 句 华.美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08(7)∶103-107.

[8] 刘 亮,王 惠.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公共体育资源供需矛盾的消解与改革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4)∶51-55.

[9] 公共服务如何实现精准化供给[J].战略管理,2015,38(5)∶25-30.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Side Reform

DENG Jing1,LAN Zili2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s the necessary measure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public sports service and improve the adaptability and flexibility of the supply structure.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logic analysis,interview and system method,this paper analyzed the theoretical evolution of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and the essential attributes of the public service products.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mismatch of supply and the demand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it realized the realistic dilemma faced by the supply-side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Finall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this paper provided the path of quality service from five aspects∶supply mechanism,supply pattern,supply marketization,supply precision and supply legalization.

supply-side reform;public sports service;supply and demand mismatch;upgrade

G80-05

A

1003-983X(2017)04-0283-04

2017-01-05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BTY014)

邓 婧(1992-)女,湖北黄冈人,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产业、公共体育服务.

1.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2.湖北经济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

1.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Hubei University, Wuhan Hubei,430062;2.Sports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ubei Univ of Economics,Wuhan,430205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供给政府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