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思考

2017-06-05 15:21夏能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中医药医疗服务

夏能能

互联网时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思考

夏能能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室,广州510095)

我国的“互联网+”行动计划指出要实施信息网络、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这为传统中医药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分析了新环境下医疗行业的变革及国家宏观政策对互联网时代中医药行业的扶持,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中医药产业新发展进行了总结。

中医药产业;互联网;探讨

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中医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健康服务业呈现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因而迫切需要继承、发展和利用好中医药资源,以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造福人类健康。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传统中医中药行业如何找寻出路、继往开来取得新的进展并更加完善、便捷的服务人民、惠及大众是急需考虑的问题。

1 新环境下医疗行业的变革

随着各类新技术的发展及推动,国际上关于医疗服务模式发展的趋势逐渐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模式转变[1-2]。其中,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往往体现为:患者被动地接受医疗;在急性期发病时接受诊治;碎片化的医疗服务体系;医患间信任度低;患者较少参与到自我健康管理等。然而,以云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主流的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潜移默化的推动医疗健康服务模式朝着具有价值取向的、促进医患互动的、患者激活的、全程(长期)健康管理的、临床决策支持的、患者授权等特点的以“人”为中心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改变。

其次,在医疗服务模式转变需求的驱动下,“智慧医疗”技术也呈现从“健康1.0”进阶为“健康2.0”,并朝着“健康3.0”发展;从由用户生成内容、促进医患互动,进阶发展至与医改政策紧密相关以及更高级的以数据驱动决策的阶段。其中,“健康2.0”概念是基于Web2.0技术提出的,至今已有十余年。“健康2.0”强调将各类新技术作为工具引入健康产业,通过数据“采集”包括来自用户自己产生的数据、“共享”、“应用”,优化健康服务模式,促进医患互动及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支持。与“健康2.0”相比,“健康3.0”是基于“Web3.0”衍生而来的,更强调“个性化”的健康信息及医疗服务体验。基于互联共享的EHR、社交网络资源信息等,“健康3.0”强调加强可及性数据的利用,使得患者参与产生及获得更具个性化、感受更好地健康相关信息。其中,通过语义组织EHR等构成开放式的健康信息架构是“健康3.0”的构想之一,并通过使用社交媒体以及虚拟工具等加强医务人员及患者间的互动。因此,“个性化”的信息决策是“健康3.0”时代的特征之一。

再次,在具体的实践层面,即通过各种新兴技术的驱动,来促进“互联网+”与医疗健康领域服务的深度融合。在疾病管理领域,无论单体医院还是医院联合体,利用信息技术,可实现未来医院业务流的虚拟化、数字化和无边界化,利用“互联网+”,在医院信息交互平台和远程医疗技术的支持下实现预防、治疗、康复资源网络化整合;居民可借助移动设备开展预约挂号,实时查询检查结果,通过第三方金融支付平台网上支付各类诊疗费用,医生开具的药品可由特许的第三方物流机构配送上门等;每个人都会在刚出生时就建立起健康档案,记录一生的健康信息;健康档案可通过物流网技术和共享平台实时监测更新,并针对具体情况做网络干预。比如以最短距离、最低成本找到能有效治病的医疗机构等。

2 国家宏观政策对互联网背景下中医药发展的支持

对于互联网医疗大背景下中医药行业的发展,近两年国家的相关政策则显示对中医药支持力度的空前高涨。2015年5月7日国务院出台《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我国中医药发展的重点任务。《发展规划》指出中医药强调从整体出发把握健康状态,注重医治对象个体化,突出治未病,具有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方法灵活、养生保健作用突出的特点,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立起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中医药健康服务将加快发展,成为我国健康服务业的重要力量并体现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成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几年我国中医药发展的重点任务[3],包括①着力发展传统中医养生与保健服务;②支持发展中医特色的康复服务;③注重中医药健康养老功能;④推动中医药文化及健康旅游业的发展;⑤鼓励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等。为了保障任务的完成,国家给予了有效的政策支持,如放宽市场准入,允许相关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加强用地保障,增加中医药健康服务用地的供给,优先保障非营利性质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的用地;加大融资引导力度;完善财税价格政策等。2016年2月26日,国务院再次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4](以下简称《战略规划纲要》),提出要以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中医药的惠民水平。《战略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要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医疗、教育、保健、科研、文化各领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该《战略规划纲要》所列举的重点任务中,特别详述了将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要大力发展中医远程医疗、智慧医疗、移动医疗等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构建集检验报告、医学影像等健康档案于一体的医疗信息共享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跨医院的中医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探索电子处方、互联网延伸医嘱等网络中医医疗的服务应用。利用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惠民服务。由此可见,国家对“互联网+”中医药扶持目标明确,中医药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3 互联网思维助推中医药行业的发展

3.1 中医药O2O近几年,移动医疗行业发展迅猛,各类移动医疗的APP产品如雨后春笋般纷纷问世,其中以西医为主的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而传统的中医药市场却鲜有人注意。不过在养生意识不断普及的情况下,也有人坚定地认为“互联网+”中医药的浪潮迟早会汹涌而来。现在,预言正在逐步成为现实。2015年初,市场上接连开始涌现出类似的中医O2O尝鲜者,此后这些已具雏形的中医药O2O公司在公众面前频频露脸,中医药O2O吸引了大批投资者的目光[11]。

“看中医”的创始人罗峰指出,中医自古就是坐堂、上门的模式,融入互联网让中医服务效率更高。金华佗创始人戴韵峰认为,相比于西医,中医O2O有三大优势:一是中医的基本诊疗方式“望、闻、问、切”更容易通过互联网实现,而西医需要各种医疗器械参与诊断,因此中医比西医更易“移得动”;二是西医通常只能覆盖某一个细分领域,而中医比西医更接近全科医生;三是西医强调“治疗”,这是一种场景触发式的需求,而中医强调“预防”和“调养”,是一个连续调养的过程,所以需求更为高频。现行的代表性中医药O2O平台基本模式如表1所示[5]。

表1 当前中医药O2O平台基本模式

3.2 互联网带来了中医传承方式的改变我国传统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模式为“读经典做临床”。而在新的信息科技背景下,中医借助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促进了现代传承模式的发展,为“读经典做临床”这一传统模式赋予了新的内涵,从一个人读经典发展到多个人相互分享经典,从一个人做临床发展到多个人分享临床经验,即从“读经典”到中医经典知识的管理,从“做临床”到中医医案的知识管理[6]。这有利于促进中医师的成长与成才。云平台和移动互联技术则促进临证证据和中医知识的积累,能够不断提升医师的中医诊疗水平。中医电子病历管理系统与中医健康管理平台相结合,有利于医生了解中医诊疗的全过程及后续疗效的反馈。成都中医药大学数字医药研究所所长温川飙率领团队开发了一款“中医云健康”平台,通过链接医生、药师和患者,对中医诊疗的全过程进行数字化的记录,从而形成“病症-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的完整数据库,为年轻医生提供有数据支撑的咨询。

3.3 互联网技术下中医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华民族的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凝聚着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哲学智慧和养生理念,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亦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一个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时代已然到来,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传播途径,是中医药文化面向国际传播的极佳宣传推广平台。利用这一平台,从政府、企业到社会组织和个人,社会各界都在“互联网+中医文化国际传播”中贡献了力量[7-8]。

201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通了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中医”。它推送的信息包括相关国家政策新闻内容、中医药相关就医信息、社情民意以及中医药科普知识等。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举措大大刺激了上至国家政府部门下到民间组织在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中医文化宣传与互动上的积极性。相关企业的广告宣传活动也推动了中医文化的国际传播。例如各中医药企业在互联网上发布的产品推销新闻及广告,换个角度来看就是对中医药国际传播有效途径;而互联网中随处可见的各种展销会,如“国际养生保健文化产业交易博览会”、“中医药文化展”等,以及各种中医药宣传的网站,如“中医园”、“中医药商务”、“寻医问药”,亦是各种不同途径及形式的中医文化的国际传播。再如,北京同仁堂为了拓展海外市场,有针对性地推出了一系列与中医养生以及中医药发展历程相关的中医文化节目,并在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中进行国际传播,这也带动了中医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医药院校、各中医医院、新闻媒体、国内外相关组织等也是互联网时代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的主要力量。例如《中国日报》网络版、《中国新闻网》等具有较大公信力的互联网新闻媒体推送的与中医药相关新闻报道等;各国际性组织所开展的各种中医药主题的国际会议的互联网宣传与报道在互联网中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如《国际中医药与亚健康国际学术会议》、《国际中医药学术交流大会》等。普通民众则可通过各种更易被大众接受的互联网传播平台进行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例如QQ、微信、论坛、微博等。

3.4 互联网推动老字号中医药企业的转型升级纵观整个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从最为普及的服务模式挂号开始,到为医院提供医疗信息化服务,再到医药电商和上下游供应链整合等等。面对互联网推动下的机遇,老字号中医药企业也纷纷应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自我“改造”。现以广誉远和同仁堂举例说明。

迄今已有475年历史的百年老字号广誉远主动寻求变革和突破创新,早在2014年就针对“互联网+中医”模式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专家访谈和技术论证,并于2015年3月专门成立了科技类公司——北京杏林誉苑科技有限公司,全方位搭建“互联网+”中医O2O服务平台,并开发启动了旗下健康云服务平台“杏林壹号”APP[9]。杏林壹号是以互联网“看名老中医”和“中医问诊服务”为突破口,以健康云平台为核心,通过云平台将各个应用系统进行连接起来,用户通过电脑、手机、电视从云平台获取各种服务,与大数据中心相连,构建互联网服务体系,从而形成药店、医师、医馆和养生馆组合的全新服务模式。线下以广誉远百家千店线下终端店为导流入口,线上通过中医问诊服务、名医养生会,名医馆的服务、知识库等吸引用户体验,通过微信、搜索以及广誉远线上社群入口将用户导流上线,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进行对接,形成健康服务的闭环。

老字号同仁堂也已经开始关注“互联网+”跨界[10]。如同仁堂旗下主营高档保健滋补品的品牌同仁堂健康的大健康商家正在研究一些中医可穿戴设备,包括一些中医诊疗号脉的智能设备亦正在开发中,未来可能会放在社区医疗中加以应用,而可穿戴设备在收集监测消费者的各种健康数据后,会在后台由中医师分析并定制出有针对性的诊疗建议和保健提醒。此前,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与1药网宣布全面开启战略合作,根据双方提供的信息,两者间的合作将打通资源的强强联合,实现从寻医问诊、下单购买到送货取货的整个流程的完整闭环。1药网上线的同仁堂品牌馆将配有专业的中医客服团队,以及厂商直供、品质保证的优质药品,同时1药网会提供充足的库存、良好的物流及售后服务。患者在同仁堂品牌馆中可以向医生进行在线医疗咨询和问诊,医生可以在线为患者推荐合适的药品并开具药品订单。下单购买后,最终由1药网按订单信息完成配送与后续服务。这样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体验从就诊到配药、送药的全流程互联网就医服务。

从广誉远及同仁堂的转型升级中可以看出,“互联网+”给我国老字号中医药企业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4 结语

互联网结合中医药成为了中医药行业的新兴业态。它涉及广泛,与信息技术、服务模式、医药产品、商业投资、隐私安全、社会保障、政策体系等多个领域息息相关,它通过改变管理方式、优化就医模式、改善就医体验、重构医患生态、提高服务效率、降低医疗费用,使居民享受安全、便利、优质的中医诊疗和健康管理服务。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中医医疗健康服务,提高了我国有限的中医药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服务消费成本,创新了政府服务模式,提升了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未来,互联网时代的中医药将渗透到医疗健康服务和医疗健康产业的各个环节,商业模式也将百花齐放。

[1]李未柠,王晶.互联网+医疗:重构医疗生态[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5.

[2]文丹枫,韦绍锋.互联网+医疗: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医疗健康革命[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07/ content_9704.htm,2015-05-07/2017-01-20.

[4]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2/26/content_5046678. htm,2016-02-26/2017-01-20

[5]曾荣华,周露,彭珊,等.中医互联网医疗O2O模式的发展与思考[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21):4-5.

[6]查青林,刘红宁,吕爱平,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中医现代传承模式[J].江西中医药,2016,47(5):11-13.

[7]韦健.“互联网+”的中医文化国际传播要素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5):75-77.

[8]王磊.试论互联网时代的中医文化传播[J].医学与社会,2015(6):31-32.

[9]扬子晚报.杏林壹号上线启动|百年老字号广誉远拥抱互联网,搭建互联网+中医O2O服务平台[EB/OL].http://finance.jrj.com.cn/biz/2016/10/ 31141721642758.shtml,2016-10-31/2017-01-20.

[10]第一财经.智能可穿戴、未来门店——老字号同仁堂要学互联网+ [EB/OL].http://www.cnwnews.com/html/biz/cn_sydc/20160730/817565.html,2016-07-30/2017-01-20.

[11]宋马育.中医O2O热来袭,这片蓝海“移得动”吗?[EB/OL].http://www. yyjjb.com/html/2016-06/20/content_239114.htm,2016-06-20/2017-01-20.

Refle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in the Times of Internet

XIA Nengneng
(Guangdong Second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aboratory of T.C.M Inform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T.C.M,Guangzhou 510095,China)

The"internet+"action plan of China includes some major projects such as information network,new energy,new material and biological medicine.It aims at nurturing these emerging industrys into leading industrys,which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article analyzed changes and national macro policy support in the healthcare industry under new background,and summarized new developments of TCM which was brought by interne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internet;discussion

10.3969/j.issn.1672-2779.2017.10.019

1672-2779(2017)-10-0043-04

:张文娟本文校对:任薇

2017-02-17)

猜你喜欢
中医药医疗服务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