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类图谱的基本农田领域文献分析及进展

2017-06-05 14:19钱凤魁张靖野王秋兵王卫雯张雪锋
中国土地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基本农田耕地聚类

钱凤魁,张靖野,王秋兵,王卫雯,张雪锋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基于聚类图谱的基本农田领域文献分析及进展

钱凤魁,张靖野,王秋兵,王卫雯,张雪锋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研究目的:以“基本农田”为主题词的1338篇文献检索基础上,以可视化方式建立基本农田主题研究聚类图谱,分析近30年(1986—2015)中国基本农田研究领域不同时间阶段研究态势与进展。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法。研究结果:(1)基本农田的内涵在对基本农田功能认知的演替中不断扩展;(2)研究主题从基本农田数量、质量保护发展到与环境条件相协调的保护研究;(3)基本农田领域研究理论与方法体系日益完善,研究科学问题多元化;(4)研究成果推动了基本农田保护与管理实践工作发展。研究结论:一是基本农田研究体系与内容日益丰富;二是还存在亟需解决的共性问题,包括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中要考虑耕地质量与立地条件特征,与不同规划之间的衔接机制以及加强动态监测的研究;三是基本农田领域研究应成为一项重要的科学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与参与。

土地管理;基本农田;聚类图谱;研究进展;Citespace

基本农田是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概念,自1988年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周老嘴镇建立第一块基本农田,到1994年颁布实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再到2016年8月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联合发布《关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的通知》,近30年的基本农田划定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在中国土地管理的发展历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基本农田的保护具有时代性特征,不同时期学者对该领域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基本农田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学术研究成果为基本农田的评价、建设与保护提供了科学指导。本研究在对近30年(1986—2015年)基本农田领域研究的相关文献收集基础上,利用Citespace分析软件,以可视化方式建立以“基本农田”为主题词的研究聚类图谱,分析近30年不同时间阶段基本农田研究领域研究态势与进展,研究结果可为以基本农田领域作为科学问题的研究理论、技术和方法的提升提供借鉴。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文献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知网),主要期刊源包括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检索主题词为“基本农田”,检索时间段为30年(1986—2015年),共检索文献篇数1338篇(图1)。以10年为间隔划分三个时间段(1986—1995年、1996—2005年和2006—2015年)进行基本农田主题领域的研究聚类分析。

图1 1986—2015年基本农田主题研究文献载文量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 on the basic farmland during 1986-2015

1.2 研究方法

2 近30年基本农田主题领域研究态势分析

通过对收集的1338篇基本农田领域研究文献分析发现,有关基本农田研究的年载文量在1994年是第一个增长点,以第一部《基本农田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为标志开始,对基本农田的关注与研究集中在中低产田的改造以及基本农田概念界定等方面。年载文量在2004年是第二个新的增长点,对基本农田的关注与研究集中在基本农田的评价与划定等方面。年载文量在2012年是第三个增长点,属于爆发式研究,研究内容全面,研究成果丰富,对基本农田的关注与研究集中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方面。尤其在2004—2015年,近10年发表文献1083篇,占总量的78.03%,基本农田研究日益成为土地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所引用文献主要为相同研究领域引用率较高的文献,在该聚类中具有研究理论和方法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2.1 1986—1995年基本农田主题领域研究态势

随着1986年中国第一部《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基本农田划定与保护有了严格的法律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及相关技术规程的出台,基本农田划定有了规范的技术标准。该阶段属于基本农田主题领域研究的初始阶段,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法单一,属于基本农田概念性研究阶段,以定性研究为主。该阶段研究可划分为2个聚类领域(图2)。一是关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研究聚类;二是关于基本农田建设的研究聚类。具体研究态势包括:

(1)关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研究聚类。该阶段重点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方法的探讨,围绕基本农田保护内涵开展,保护区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以及本地区规划年人口增长对耕地需要的划定。首要保护对象是耕地或优质农耕地,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不仅要考虑近期的土地利用,还要考虑长远的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目标,正确处理和协调农用地的农业利用与非农业利用之间的关系。但是该阶段对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含义理解不一,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工作的重点、内容和方法也各有不同[2-6]。

(2)关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的研究聚类。该阶段围绕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重点探讨了高产稳产农田建设问题,包括基本农田自然条件、形成条件、划分指标,建设规划以及图件编制等问题[7-11]。著名地理学者石玉林等还针对农田资源利用与生产力提高及宜农荒地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该阶段提出了基本农田建设应采取4项措施,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开展耕地地力提升建设。三是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四是引进和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科学种田水平。该阶段研究成果初步奠定了基本农田领域研究的基础理论及方法。

2.2 1996—2005年基本农田主题领域研究态势

随着1998年《土地管理法》修订以及1999年《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修订,基本农田保护列入法定的土地规划内容体系,同时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全面开展,GIS技术在基本农田保护、监测及管理中得到应用。该阶段基本农田领域的研究内容体系日益丰富,但围绕基本农田划定、保护与建设的研究主题广泛,该阶段研究可划分为2个聚类领域(图3)。一是关于基本农田划定与保护的研究聚类;二是关于基本农田建设与经济发展协调的研究聚类。具体研究态势:

由表5和表6可知,改造前,净化尾气中H2S在0~8μL/L;而改造后,净化尾气H2S未检测出,从而降低了H2S对尾气SO2排放的影响,即降低了烟气中SO2生成和排放。可见在改造后,吸收塔对H2S的吸收效果优于改造前的吸收效果。

(1)基本农田保护与划定的聚类研究。该阶段重点是科学建立基本农田保护体系,探讨规划规划划定中的技术方法,主要从耕地地力等级、土地规划、信息管理、质量保护、法律制度等角度开展基本农田的划定与保护研究工作,研究体系较为宽泛。从政策、经济、法律、行政、生态以及技术等多个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基本农田保护与划定机制[12-17]。一是提出了基本农田保护与划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二是提出加强基本农田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质量监测体系。三是提出建立以耕作栽培技术和作物抗旱节水技术为中心的基本农田粮食高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

图2 1986—1995年基本农田主题领域研究知识图谱聚类Fig.2 Research cluster of knowledge graph of basic farmland feld during 1986-1995

(2)基本农田建设与经济发展协调的研究聚类。在2002年之后基本农田建设研究开展关注区域建设需求,尤其是面对优质耕地数量锐减现状,探讨基本农田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18-25]。一是提出基本农田不仅具有食物生产功能,而且具有生态与景观功能。大都市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将基本农田作为绿色隔离带,以有效地阻止城市“摊大饼”。二是要与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相协调,适当调整基本农田布局,将基本农田保护区与绿色隔离带和生态走廊规划相结合,控制城市扩展边界。三是从代保范围、价格、期限等方面提出规范基本农田易地代保行为。四是探讨了适宜基本农田保护的矿区生态重建技术的研发与示范,加强对被破坏基本农田的修复治理。

2.3 2006—2015年基本农田主题领域研究态势

随着第三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以及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开展,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成为一条确保粮食安全的“底线”,也是一条经济发展的“高压线”。该时间段基本农田主题领域的研究内容体系丰富,研究特色明显,土地评价方法多元化,尤其是开展了更多的实践应用研究,建立了较为完善基本农田划定与保护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该阶段研究可划分为3个聚类领域(图4)。一是关于基本农田保护的研究聚类;二是关于(永久)基本农田评价与划定的研究聚类;三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研究聚类。具体研究内容态势包括:

(1)基本农田保护的研究聚类。重点开展基本农田质量保护的技术方法体系研究[26-32],一是提出基于耕地地力评价与农用地分等成果基本农田质量保护研究,对基本农田质量条件界定及评价指标体系更为全面丰富。二是提出发挥好土地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的根本作用,从源头上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的管制。三是提出建立和完善基本农田的规划、保护、分级、变更、后续管理、监测、利用和保护激励机制等,形成一套完整的保护政策和制度体系。四是提出加强3S技术在基本农田保护动态监测的应用,开展了GIS技术的基本农田信息提取、保护规划、上图核查、保护网络系统建立、动态监测、预警等研究。

图3 1996—2005年基本农田主题领域研究知识图谱聚类Fig.3 Research cluster of knowledge graph of basic farmland feld during 1996-2005

图4 2006—2015年基本农田主题领域研究知识图谱聚类Fig.4 Research cluster of knowledge graph of basic farmland feld during 2006-2015

(2)永久基本农田评价与划定的研究聚类。重点针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评价指标研究[33-38],一是提出基于耕地自然质量、利用条件、空间形态以及生态环境及地区经济发展等因素基础上,借鉴土地评价方法,构建耕地入选永久基本农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基于组合评价法及其组合评价结果进行基本农田适宜性评价。三是从耕地的自然条件和立地条件两方面特征,开展基本农田划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建立标准。

(3)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研究聚类。重点针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基本条件,从耕地的自然禀赋、基础设施与工程施工条件、社会与经济可接受性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运用理想点逼近法、逐步判别分析模型、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基于农用地分等的限制因素分析等多种方法,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分区研究、建设时序研究,因地制宜提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39-45]。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在对基本农田功能认知的演替中,基本农田内涵在不断扩展和升华

近30年的基本农田主题领域的研究聚类分析表明,基本农田的多功能性特征在不断的被人们所认知和感受。工业化初期,基本农田保护的重点是其生产功能,主要建设基本农田,以提高农田质量为中心。因此,最初阶段基本农田内涵可理解为旱涝保收、产量较高的耕地。工业化中期,人地关系紧张,基本农田的社会保障功能突出,重视基本农田面积的保护及保护区的划定。基本农田内涵理解为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工业化后期,基本农田的生态和景观功能为人们所青睐。随着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上升为耕地保护的国家战略,基本农田功能与内涵得到更高层次提升,永久基本农田可理解为优质、连片、永久、稳定的耕地。其主要特征是既具有良好的耕地质量条件,又具有协调的立地环境条件。

3.2 研究主题从基本农田数量、质量保护发展到与环境条件相协调的保护研究

近30年的基本农田主题领域的研究聚类分析表明,从以满足粮安全需求的数量保护研究到提升品质的质量保护研究再到环境条件的保护研究。1986—1995年,基本农田保护更多关注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以保障基本农田的数量为目标,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多是依据国家的法律政策开展定性研究。1996—2005年,对基本农田的保护研究,提出了基本农田数量与质量并重保护,从耕地地力等级、土地规划、信息管理、法律制度等多角度开展基本农田的保护工作,尽管研究主题较为分散,但该阶段初步建立了基本农田保护的基本理论与方法。2006—2015年基本农田保护的研究更为丰富和全面,尤其是以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与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数据详实,方法具体且多样化,对基本农田保护研究从数量、质量保护扩展到了立地环境条件的保护。

3.3 基本农田领域研究理论与方法体系日益完善,研究科学问题多元化

近30年的基本农田主题领域的研究聚类分析表明,基本农田主题研究体系从单一体系逐渐向多元体系扩展,从保护区面积划定的研究到质量提升与生态全面保护研究,内容体系日益丰富,基本农田的保护、划定、建设等研究符合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基本农田主题领域研究已经成为耕地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焦点。总体分析,最初阶段研究属于法规政策框架下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与建设问题研究,主要目的是在保障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实施,没有具体的研究方法,不应该属于科学问题的研究范畴。逐渐基本农田研究成为耕地保护领域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尤其是对基本农田的评价研究更为全面,从以土壤为主体指标体系扩充到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等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日益丰富全面,以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模型为主的评价方法更为多元化。基本农田评价与划定研究成果更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指导意义。

3.4 研究成果推动了基本农田保护与管理实践工作发展

近30年的基本农田主题领域的研究聚类分析表明,国内学者在基本农田保护、划定、建设等领域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包括基本农田的质量评价、布局优化、指标分配、永久划定条件等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既有对城乡结合部、大都市边缘区的研究,又有对生态景观功能区、粮食主产区的研究,反映了基本农田在不同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等条件特征,又有对省级、市级、县区级等不同尺度的研究,体现出了不同的研究特色。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以及土地整治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其提供了详实的基础数据以及科学的评价方法。尤其是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广泛转化应用,满足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标准、高标准基本农田选址等需求,基本农田领域研究成果与耕地保护工作实践衔接更加紧密,进一步推动了基本农田保护与管理实践工作发展。

4 结论

(1)本文通过建立基本农田主题研究共现关系聚类图谱,以可视化手段分析了30年来中国基本农田主题领域研究态势,研究结果表明30年来基本农田研究的内涵不断扩展,从基本农田延伸到永久基本农田,再发展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基本农田研究的时代性特征明显。基本农田研究主题变化与世界重要农地保护研究规律趋于一致。基本农田研究内容日益丰富,研究科学问题多元化。基本农田研究成果推动了基本农田保护与管理实践工作发展。

(2)基本农田主题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共性问题,一是基本农田划定过程既要考虑耕地自然质量特征,还应考虑耕地的立地环境特征,建立符合地域性特征的基本农田划定评价体系。如果仅是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和技术规程划定基本农田,不考虑区域耕地资源差异性条件特征,容易导致地方在执行基本农田划定政策时“脱型、走样”。二是在推进多规合一过程中,还需加强对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与各类用地布局之间的衔接与约束机制研究,以及加强对永久基本农田动态监测的研究,保障永久基本农田的稳定性。

(3)基本农田主题研究应成为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在理论与实践领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以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成为国家土地管理的热点需求,需要有科学的评价理论和方法做指导。在推动中国耕地保护的发展进程中,基本农田领域还有较多的科学问题需要不断挖掘。同时需要开展包括地理学科、管理学科、资源环境类学科等多学科的研究合作,不断产出更多更丰富的研究成果,争取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申请立项中成为重要检索关键词和重要的基金申请领域。

(References):

[1] Chen C, Ibekwe-SanJuan F, Hou J. 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cocitation clusters: A multiple-perspective cocitation analysis[J]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61(7):1386 - 1409.

[2] 何守成,华元春. 试论浙江省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特点与方法[J] . 中国土地科学,1992,6(2):25 - 29.

[3] 郭海旭,孙英. 关于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方法的探讨[J] . 中国土地科学,1992,6(4):24 - 26.

[4] 刘燕.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若干问题初探[J] . 经济地理,1994,14(4):81 - 84.

[5] 邓红蒂. 有关基本农田保护的几点思考[J] . 中国土地科学,1997,11(2):12 - 14.

[6] 聂庆华,包浩生. 中国基本农田保护的回顾与展望[J]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9(2):31 - 35.

[7] 宋祥彬,陈克,张立伟,等. 关于划定城郊型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几点思考——以哈尔滨市为例[J] . 中国土地科学,1993,7(6):38 - 40,44.

[8] 高荣乐. 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区基本农田建设浅议[J] . 中国水土保持,1995,(6):10 - 12.

[9] 林培. 基本农田保护的几个基本问题[J] . 中国土地科学,1997,11(1):21 - 22.

[10] 周慧珍,曹子荣,蒋晓. 基本农田动态监测及预警研究[J] . 土壤学报,1999,36(2):245 - 252.

[11] 郧文聚,张蕾娜,程锋. 基本农田保护20年[J] . 中国土地,2009,(11):51 - 53.

[12] 冯广京. 拷问3900万亩基本农田[J] . 中国土地科学,2005,19(6):1.

[13] 程锋,石英,朱德举. 耕地入选基本农田决策模型研究[J]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3):50 - 53.

[14] 蔡银莺. 城市区域基本农田保护的思考与定位[J] .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22(1):67 - 71.

[15] 张凤荣,安萍莉,孔祥斌.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之我见[J] . 中国土地科学,2005,19(1):10 -16.

[16] 陈百明.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态势与对策[J]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25(5):1 - 4.

[17] 钟太洋,黄贤金,马其芳,等. 区域人均基本农田需求面积测算模型及应用——以江苏省为例[J] .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5):717 - 726.

[18] 张英,潘瑜春,曾志炫,等. 基于农用地分等定级的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比较分析[J] . 中国土地科学,2012,26(3):29 -33.

[19] 张蕾娜. 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J] . 经济地理,2006,26(S1):128 - 130.

[20] 高向军,罗明,龙花楼. 基本农田保护区内采矿废弃地的生态重建[J] .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7):52 - 55.

[21] 王栓全,邓西平,刘冬梅,等. 燕沟基本农田粮食稳产高产综合配套技术及试验示范[J]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1,19(4):26 -31.

[22] 张凤荣,赵华甫,姜广辉. 都市何妨驻田园——基本农田保护与城市空间规划的一点设想[J] . 中国土地,2005,(6):13 - 14.

[23] 刘胜华. 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用地扩展:冲突与协调[J] . 城乡建设,2004,(10):38 - 41.

[24] 谭峻,戴银萍,高伟. 浙江省基本农田易地有偿代保制度个案分析[J] . 管理世界,2004,(3):105 - 111.

[25] 麻志周. 城郊型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实践与探索——以洛阳市郊区为例[J] .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22(4):77 - 79,94.

[26] 王万茂,李边疆. 基本农田分级保护政策体系构想[J]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1 - 5,52.

[27] 陈文波,赵丽红,叶明珠,等. 省级基本农田数量确定与指标分解方法初探[J] . 中国土地科学,2006,20(6):45 - 51.

[28] 张蕾娜,刘晓燕. 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 .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4):87 - 88,115.

[29] 聂艳,吴西子,于婧,等. 基于土地评价和空间聚类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研究——以湖北省鹤峰县为例[J] . 中国土地科学,2013,27(12):39 - 45.

[30] 荆耀栋,毕如田,周淑琴,等. 基于格网化表达的县域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特征提取[J] . 中国土地科学,2015,29(10):57 - 64.

[31] 胡辉,谢梅生,蔡斌,等. GIS技术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基本农田划定中的应用——以江西省安义县为例[J] . 中国土地科学,2009,23(12):28 - 32.

[32] 袁枫朝,严金明,燕新程. GIS支持下的大都市郊区基本农田空间优化[J] .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S1):61 - 65,257.

[33] 钱凤魁,王秋兵. 基于农用地分等和LESA方法的基本农田划定[J] . 水土保持研究,2011,18(2):251 - 255.

[34] 董涛,孔祥斌,谭敏,等. 大都市边缘区基本农田功能特点及划定方法[J] . 中国土地科学,2010,24(12):32 - 37.

[35] 钱凤魁,王秋兵,边振兴,等.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理论探讨[J]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3):22 - 27.

[36] 程锋,郧文聚,苏强,等.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关于基本农田布局调整与管制分区的几点思考[J] . 资源与产业,2008,10(5):122 - 124.

[37] 唐宽金,郑新奇,姚金明,等. 基于粮食生产能力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方法研究[J] .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6):105 -109.

[38] 程锋,王茹,郧文聚. 浅谈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J] . 资源与产业,2009,11(2):118 - 120.

[39] 吴海洋. 高要求与硬任务迸发新动力——谈如何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建设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J] . 中国土地,2011,(10):16 - 18.

[40] 沈明,陈飞香,苏少青,等. 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划定方法研究——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J] . 中国土地科学,2012,26(7):28 - 33,90.

[41] 刘慧敏,朱江洪. 丘陵山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与模式研究[J] . 水土保持研究,2015,22(2):141 - 146.

[42] 薛剑,韩娟,张凤荣,等.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建设时序的确定[J] . 农业工程学报,2014,30(5):193 -203.

[43] 张忠,雷国平,张慧,等. 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分析[J] . 经济地理,2014,34(6):155 - 161.

[44] 刘霈珈,吴克宁,赵华甫. 河南省温县吨粮田高标准基本农田选址研究[J]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6(3):10 - 17.

[45] 蔡洁,李世平. 基于熵权可拓模型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社会效应评价[J] . 中国土地科学,2014,28(10):40 - 47.

(本文责编:王庆日)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Basic Farmland Field based on the Cluster Map

QIAN Feng-kui, ZHANG Jing-ye, WANG Qiu-bing, WANG Wei-wen, ZHANG Xue-feng
(College of Land and Environment,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61, China)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stablish cluster map in a visual way by searching 1338 literature with the subject of “basic farmland” published nearly 30 years from 1986 to 2015, and to analyze the developing status of the basic farmland research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china. To that end, methods of document analysis and visual analysis of Citespace software were employ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the connotation of basic farmland is constantly expanding and extending based on its functions; 2)the research topics of basic farmland changed from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protection to the coordin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protection; 3)the theory and method system of basic farmland are establishe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roblems become more diversified; 4)the research result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work for basic farml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esearch system and content of basic farmland field are increasingly rich. We should consider farmland quality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the basic farmland planning, and the cohesive device among different land plans, and should enforce the research on dynamic monitoring. The subject research of “basic farmland” should become an important scientific problem and attract widespread concern andparticipation.

land management; basic farmland; cluster map; research progress; Citespace

F301.2

A

1001-8158(2017)04-0080-08

10.11994/zgtdkx.20170421.142810

2016-09-28;

2017-04-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1329);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02664);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LJQ2015102);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L15BGL039)。

钱凤魁(1978-),男,河北正定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利用与评价。E-mail: fkqian@163.com

猜你喜欢
基本农田耕地聚类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山东省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研究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数据库建设及应用
耕地时节
河南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超1亿亩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