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悦
先行者如何才能跑赢?
文/王悦
2016年,公路货运领域可谓是刮起了一阵“无车承运”之风,从10月份试点工作的启动,到283家企业名单的公布。无车承运模式,意在通过对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多样化业务形式的创新运作,从而释放流通潜力,推动流通产业结构调整。众多物流人士对此充满希冀,认为无车承运人模式搭接互联网思维、借鉴罗宾逊的成功之道,外加政策的有力扶持,或将掀起一场货运行业的“工业”革命。
无车承运之前是有实无名,如今通过试点让部分企业先行进入“有名有实”的通道,那么这些先行者如何才能跑赢呢?
据了解,根据交通运输部下发的《关于推进改革试点,加快无车承运人物流创新发展的意见》,某市经企业自主申报、专家评审以及社会公示,于去年年底选出11家试点企业,实现集装箱运输、散货运输、大宗商品、城市配送等物流领域全覆盖。
该市试点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细则明确规定,企业必须具备实缴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及以上,信用状况良好。具有较强的货源组织能力和货运车辆整合能力,能为托运人和实际承运人提供信息、交易、电子合同和结算服务,整合外部车辆占企业全部运力资源的比例不低于50%等条件。与此同时,在试点企业搭建的互联网平台上,个体货运经营者或者运输车队也必须符合车辆年限、司机驾龄等条件,才能注册成为会员。
记者了解到一家试点企业,曾是传统的物流企业,自有运输车辆一度达到3000辆。而成为无车承运人试点之后,平台现有注册车辆600多辆,公司仅保留60辆车。该企业总经理表示:“这就足以满足运输的需求了。平台上实现了‘车能看到货,货能看到车’,通过运输信息的发布,保证了车辆和货源的匹配。全程运输任务都是可以监控的,从车队管理上来说,就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去寻找更多的货源。”
实际上,乘风而上的试点企业,根据自身服务领域的不同,承运侧重点也大不相同。成立于2013年的运满满,已完成D轮融资,通过云计算、大数据构建公路物流行业的信用数据库,通过信用管理实现增值服务,例如金融、卡车后服务市场等。
同样完成B+轮股权融资的货车帮,通过互联网手段连接司机与货主,在卡车后服务市场发力深耕,以此体现自身价值获取经济利益,就目前已知货车帮已涉足车货匹配、智慧物流园区运营、物流智能硬件开发、物流金融以及其它相关的公路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的相关业务。
势头正胜的福佑卡车,通过对接货运经纪人(即常说的信息中介)来掌控车辆,进而直接对接货主,成为了销售运力的集成供应商,以此来实现提高物流效率发挥自身的价值。
作为国内第一家获无车承运资格的零售企业沃尔玛,目前平均每天有800辆卡车行驶在配送途中,行驶里程数超过21万公里。沃尔玛通过无车承运人工作的实施,利用互联网掌握庞大的货源信息,通过对实体资源的有机整合,提高物流运作的整体效率。
虽然各家企业侧重的服务类型有所不同,都是对具备资质与能力的有力证明。相关人士透露,部分省市对资质年限做出相关规定,经营范围为道路普通货物运输的无车承运人,经营期限为1年,经营期届满,经考核审定,符合运输、税收条件的,可申请延期经营资质。
监管是试点工作的重中之重,实际上,万变不离其宗,重点就是按照交通运输部要求,首先建立一个试点企业的监测平台。再由各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着力从4个方面对试点企业进行监测工作:一是对试点企业的运单数据与实际承运车辆运行轨迹数据等进行比对,实现对试点企业运输业务单证与其实际运行数据的一致性监测,并与税务等部门做好信息协同对接;二是对试点企业、实际承运人、实际承运车辆的经营资质进行比对,实现对运输过程和实际承运人经营行为的动态监测;三是对试点企业的保险赔付制度落实情况、服务质量管控情况、业务投诉处理情况等进行动态监测,完成对试点企业的信用评价;四是通过对试点企业运单数据的动态监测,对试点期间试点企业业务增长和拓展、运营组织模式创新、促进物流“降本增效”情况,以及管理部门法规制度及标准规范创新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无论试点企业如何各具特色的创新,都需要在政府这个“把关人”的组织之下有序进行,据了解,在今年年初,各省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分别对这283家试点企业,就政策导向、发展规律、企业运营、创新税务、管理体制、和保险制度等方面进行相关培训。认识不能只在表面,需要理解精髓再践行,才能行之有效地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市场发展规律的无车承运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