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树之城到郁郁葱葱
——写在“5·6”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30周年之际

2017-06-05 15:02胡利娟
中国科技财富 2017年5期
关键词:大兴安岭林业局林区

文/胡利娟

从无树之城到郁郁葱葱
——写在“5·6”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30周年之际

文/胡利娟

5月6日,对于大兴安岭人来讲,是个敏感的日子。因为30年前的这一天,一场震惊中外的森林大火,给他们留下了“黑色的记忆”。

如今,30年过去了,昔日被大火吞噬的地方、涂炭过的森林有着怎样的变化?防火机制、生态恢复、经济发展等一系列疑惑,4月21日—22日,我们踏上“火路”去寻求答案。

毁灭:一夜之间 痛失家园

“太可怕了!”想起30年前大兴安岭那场着了28天的大火,至今都让黑龙江省漠河县森林消防大队副队长、典型的“防二代”李东,心有余悸。

身处森林防火第一线的李东,已从业20余年,每次扑火都像是在“玩儿命”,可回忆起那一夜的火灾,他眼眶湿润、语速缓慢且低沉地说,这是切身之痛,眼瞅着家就没了呀,那种感觉平常人是难以理解的。

对于这场人为造成的火灾,李东深恶痛绝,“八级强风裹挟着火舌来势汹汹,满天飞舞着鹌鹑蛋大小的石头子儿。”

当时年仅16岁、上初中的他,在母亲的保护下,和姐弟三人,仓惶跑出自家的土砖房,寻找避难的地方。

李东讲,他们很幸运,距离自家200米外,漠河县第一小学因修新校舍挖了一个2米多深的地基,这才躲过了一劫。

同样避过这场火灾的还有现任漠河县县长姚占军一家,当时的他还是图强林场职工,那天晚上,正在街上溜达的他,突然听到大喇叭喊林区职工去单位集合,上山打火。

姚占军回忆道,刚走半道,大喇叭又通知不上山了,要紧急疏散,惦记着父母和弟妹们,拔腿就往家跑,把家里人叫醒后,母亲还嘟囔着说,林区每年都会有火警,别害怕。

让姚占军念念不忘、记忆深刻的是父亲的先见之明,不仅挽救了一家人的性命,还解决了口粮问题。“当时,父亲一看火烧的半边天都红了,赶紧往手推车上扔了袋面粉和大米,就带着我们朝阿木尔河奔去。”

事实证明,那天晚上,就是这条如今被称为“母亲河”的阿木尔河,由于都是沙滩地,没有可燃物,河岸上,除了姚占军一家躲过火灾外,还挽救了数千人的生命。

第二天,也就是5月8日早晨,天刚蒙蒙亮,李东爬出地基,去找在“火线”上打火的父亲,其是一名森林消防队员,生死未卜。

“家里人还好吗?”那时,这句话就是活下来的人相互之间最好的问候。

作为中国最大的原始森林,大兴安岭在这场大火中失去了五分之一林地,101万公顷林木被烧毁。西林吉、图强、阿木尔3个林业局和育英、盘中、马林等9个林场,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据统计,5万余人痛失家园,266人被烧伤,2l1人葬身火海,直接经济损失5亿余元,间接经济损失69.13亿元。

站在漠河县大兴安岭五·六火灾纪念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被大火烧焦的日历雕塑,它把时间定格在1987年5月6日,农历丁卯年四月初九,星期三。以其独特的方式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惨剧。

一排排整齐的民房,只剩下孤零零的烟囱和残墙断壁;各种机械被烧变了形,铁轨被烧成弯曲状,物资仓库的铁钉化作铁水;在一片小树林内,齐刷刷地安卧着被烧焦的遗体;还有漫山遍野的黑树桩……

“很多人前来馆内参观,他们看着、看着,就哭了……”纪念馆的负责人如是说。

“三十年前的那场火灾,使漠河,目之所及没有一棵树。”姚占军摇头叹息。

防火:树条铁锹到卫星飞机

地处祖国金鸡之冠、素有“神州北极”美誉的大兴安岭,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就在于这里曾经承载着辉煌的历史:作为我国重点国有林区,大兴安岭有林地面积678.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1.23%,活立木蓄积5.38亿立方米,是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和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开发建设50年来,累计为国家贡献商品材1.3亿立方米,上缴利税84.2亿元。

另据测算,每年仅制氧纳碳、涵养水源、吸收二氧化硫、滞尘和杀菌等生态服务价值就达1940亿元。

然而,就是这片千里林海,在大兴安岭“5・6”火灾后,致使其生态环境遭遇到严重破坏。更让人们醒悟:防火首先要在“防”字上下功夫。

“防火实际上就是防人。要想管住火,必先管住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防火办副主任赵晓刚强调说,每年进入高火险期,实行封山戒严,“清明、五一、十一”等火险高危期,地县乡村级四级领导牵头分片负责,并组织机关干部采取包村、包组、包路口、包山头地块、坟区的方式,各负其责,严格控制火种进山。

尤其是春秋两季,由于高温、干燥,使大兴安岭林区成为森林火灾易发区和高发区,干雷暴活动频繁,大范围雷击森林火灾集中爆发。

“这场大火唤起了人们对防火的重视,大火过后,国家投入很多,地方领导也高度重视,成立防火办,在灭火技术设施、人员配备、大型装备等投入非常大,防火装备也越来越齐全。灭火器材更新快,灭火扑救能力越来越强。”姚占军介绍说。

有此同感的大兴安岭地区防火办副主任赵晓刚也表示,与30年前相比,现在的防火灭火能力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30年前,没有专业扑火队,仅有少量的护林队,也没有专业灭火工具,打火全靠树枝条,一把铁锹和一件大皮袄都是好装备了。而现在则不同,防灭火能力大幅提升,从无到有、由弱到强逐步完善和提高,既有瞭望塔、卫星监控、飞机巡护等,还有专业森林消防队伍15支6345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目前,大兴安岭地区现有了望塔326座、检查站145处、永久性机降点63处、直升飞机加油站3处、吊桶取水池116处、航空护林机场3处、移动航站1个;各类防火专用车辆1545混合台;防火通讯设备3988台(套);各种扑火机具34000件(套);设防火物资储备库15个。

同时,还建成了由程控电话、视频网络组成的有线通信网,以及短波、超短波、卫星电话、公众移动网络组成的无线通信网,形成了覆盖全区的三级防火通信网络。综合运用卫星遥感、飞机观察、高山瞭望和地面巡护“四位一体”监测手段,确保火险早预警、火情早发现、火灾早处置。

除此之外,还多角度强化火源管控,坚持全民参与抓预防,采取入户签约宣传、开辟防火专栏、手机短信、网络微信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时刻强化森林防火意识。并在林农交错地带建立了农林联防机制,吸纳农民参与森林管护经营,达到“资源增长、防火管好、林地增加、农民增收”的目的,人为火灾发生率明显降低。

赵晓刚称,扑救5·6大火时要能有这样的设备和队伍就好了。过去搞森林防火,往往是“耳聋、眼瞎、腿瘸、手软”。现在则是太空有卫星、高空有飞机、地面有巡逻,立体交叉式防火网络已形成。”

发展:木材生产向生态保护

“枝繁叶茂一百年,化为灰烬一瞬间”。森林防火责任重于泰山。

来到“5·6”火灾起火点石碑前,曾经的“黑色森林”,焦土踪迹难以寻觅,现已被樟子松、落叶松、白桦树所覆盖。

以图强林业局为例,开发建设40年来,共为国家提供商品材1000余万立方米,上缴利税4亿多元,惨遭大火洗劫的图强林业局,森林过火面积达80%以上。

“自1988年以来,将近30年的发展,该局森林覆盖率已达到92%。”图强林业局副局长贾士民说,当年烧了多少树,我们就种了多少树。

“吃三睡五干十六”,这是当时大家重建家园的真实写照,也就是说,部队官兵、老百姓和林业人,每天吃饭三小时,睡觉五小时,干活十六小时。

以西林吉林业局为例,从1987年至2007年,人工植苗57231.47公顷,人工促进天然更新44980.23公顷,城镇绿化421513株,成活率为87.9%。2008年至2016年共完成人工造林1333.33公顷,补植补造13020公顷,中幼林90000公顷。

“整个一夏天,大家干劲十足,吃住一起,齐心协力,在冬季到来之前,大多数人回到新建的家园。”提起那场火灾,西林吉林业局营林管理处韶刚印象深刻地讲道,环境虽然艰苦,但大伙儿种树的热情高涨。

统计显示,截止2016年末,大兴安岭全区共组织完成森林抚育1855.4万亩、补植补造148.83万亩、人工造林10万亩,义务植树595.7万株。森林面积由2010年的676.0万公顷增加到2016年的684.1万公顷,森林面积增加8.1万公顷,增长1.2%。森林覆盖率逐年递增,由2010年的80.95%,增加到2016年的81.91%,增长了0.96个百分点。林区生态实现了持续恢复性增长。

赵晓刚表示,尤其是1998年启动天保工程试点到2011年天保工程二期实施以来,使大兴安岭的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19年间,通过调减木材产量、公益林建设、封山育林、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等措施,大兴安岭实现了由砍树人向护林人的历史性转变。

2014年,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了木材商业性采伐,数以万计的林区人放下斧头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保护生态的洪流之中。

“靠山吃山,野生蓝莓就是最好的特色山产品,富民增收。”阿木尔林业局局长鲁智勇说,其花青素含量高,富有营养价值。平均每年野生蓝莓产量为500吨,丰收年时最大产量可达到1000吨。“每年8月采摘期的一个月时间里,壮劳力每天能赚1500元,一般的人,每天也有四五百元的收入,相当可观。”

30年后的今天,大兴安岭人通过采取落实停伐政策、科学区划调整管护区、合理安置停伐富余人员、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与生态旅游业等工作措施,实现了林区转型发展和绿富双赢的目标。

猜你喜欢
大兴安岭林业局林区
学思践悟 | 隋洪波代表:作好“林区三问”新答卷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分布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及比例的影响
省林业局举行系列活动庆祝建党100周年
用乡情传递雪乡雪韵——记大海林林业局梦幻家园客栈总经理 刘文
关于大兴安岭冰雪产业发展的思考
浅谈大杨树林业局森林防扑火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2架增雨飞机为大兴安岭送雨
大兴安岭四季(四首)
昌宁林区有了首条水泥防火通道
张学勤:我为林区建设“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