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7-06-05 14:20孙卫红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师范生课程体系技能

孙卫红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孙卫红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基于当前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活动的不足和问题,构建包含基础理论课程、体育教师技能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三个课程层次,以及观摩、体验、综合运用三个阶段的课程体系。并对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施提出建议:(1)遵循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原则;(2)重视反思性实践和研究性实践,把反思性要求贯彻于教育实践课程的全过程;(3)重视教育实践课程的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教育实践课程评价体系。以此探索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改革,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教育实习;教育见习

教育部2011年正式颁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强调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明确提出教师教育课程“实践取向”的基本理念,并设立“教育实践与体验”的目标领域[1]。如何有效的培养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成为当前高等师范院校提升质量的关键问题。与此同时,应用型人才成为当前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2],这意味着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将成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作为师范生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育实践课程一直备受重视,“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在教育实践课程的目标、形式、内容、资源、实施、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3],中国知网篇名为“教育实践课程”共有期刊论文97篇,博士论文3篇,硕士论文13篇(最早的教育实践课程研究期刊论文在2001年),但其中并没有体育教育专业的相关研究。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的探讨,中国知网上以篇名为“体育教育专业”与“教育实习”进行搜索的期刊论文高达182篇,硕士论文35篇,大多研究都提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习的内容和时间应系统规划、统筹安排,但现实中,如何在大学四年贯穿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充分发挥教育实习的重要作用还是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事实上,“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是一种全程性、全方位的实践过程”[4]。以往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相关研究致力于教育实习时间、组织形式、实施内容、评价等具体问题,却忽略深层次原因,比如课程定位、课程内涵等。本文即以教育实践课程的内涵入手,基于当前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活动的不足和问题,构建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课程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1 教育实践课程概述

对于教育实践课程的界定,由于研究角度不同,其表述也有所不同。张文明将教育实践课程定义为“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5]。郭妮妮认为教育实践课程“是师范生深入基础教育一线,通过教学实践把自己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也是师范生获得实践智慧的直接途径”[6]。孙燕强调“教育实践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具有实践性或应用性知识和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发展人的实践智慧、形成人的实践能力为主要任务的课程。[7]”综合以往定义,杨爱君总结“高师院校设置实施的以培养师范生具有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切有助于师范生形成和提升个人教学能力各种活动的总和[8]”。

综观以往对教育实践课程的界定,总体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有的定义仅仅强调教育实践课程作为教学环节的性质,突出教育实践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但并没有界定课程实践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而另一种认识把所有影响学生教学能力的课程和活动都归结为教育实践课程,这显然与教师教育课程的界线模糊。顾明远曾提出广义和狭义的教师教育课程概念,广义的教师教育课程是指培养教师的品德、知识、能力的所有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狭义的教师教育课程专指教育类课程[9]。与教师教育课程中理论课程相比,教育实践课程更突出的是实践性特征,不管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开展形式都强调实践的特点,由此,笔者对教育实践课程作出以下定义:教育实践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中旨在获得实践性知识,培养学生教育实践能力,内容和形式都强调实践性特征的课程。

2 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

以下结合广东省11所高校(全省共有13所开设体育教育专业高校,其中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已两年停招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重点对其教育实习、教育见习等课程设置和管理进行访谈调查。就其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教育见习的现状对当前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1 教育实习模式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

我国传统高师课程体系中,教育实习是教育实践课程的主要甚至是唯一内容。以往对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研究集中在教育实习模式的改革上,但与研究成果丰硕相反的是,现实中大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还是沿袭着传统模式。广东省11所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学校无一例外的都采用一次性实习模式,实习时间最长为16周或18周,最短为8周(见表1),实习方式以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集中一个时间段进行教育实习,有利于教育实习管理,但实习效果却并不理想。首先突出的问题就是学校相关课程中所学的与在中小学实际开展的实践是完全脱节的,长期以来,我国师范生教育都采用先理论学习,后实践的模式,教育实习成为检验和深化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安排在最后一个学年,集中在一个学期,导致理论和实践很难互相联系。学生在前期理论学习过程中因为缺乏实践,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一旦进入教育实践,学生难以真正内化教育理论,根本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也就很难得到深入、细致的教师技能锻炼。其次,因为在教育实习之前难以开展真实教学情景的教学训练,学生往往在教育实习期间要花三到四周的时间适应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角色,对体育教师角色刚刚有较为完整的认识,实习工作却将结束,由此针对自身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反思、纠错、提升环节也就无法实施,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以及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组织能力等均得不到有效培养和发展。

表1 广东省11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情况Table 1 Teaching apprenticeship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of 11 colleg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2.2 教育见习重视不够,规范性不强

表2 广东省11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专业见习情况Table 2 Educational / professional prob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of 11 colleg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我国现有师范教育在教育见习上“一般没有相应的标准和一个严格的要求,得不到应有的重视”[10]。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中明确规定10—12周教育实践包括见习1—2周和实习8—10周,但与教育实习相比,教育见习的规范性显然不够。在所调查的广东省11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了广州体育学院和广州医药大学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涉及教育见习,其他9所学校均有教育见习,学分最少是1,最多为6,其中只有5所学校教育见习是分散在教育实习前的不同学期中(见表2)。通过访谈调查,大多数学校教育见习内容是到中小学校观摩体育课堂教学,对于教育见习的目标、内容和考核并没有明确规定,实际上,往往因为准备不充分,指导不具体,学生对于观课不知该重点看什么,听什么,如何进行反思和总结,所以学生在教育见习环节的收获不大。

3 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教育实践课程必须是围绕教育实践能力建立的多阶段、多层次的课程体系,缺乏统一课程思想的指导,缺乏课程系统性的安排,贯穿于师范教育全程的教育实践只能是片段式或流于形式。因此,教育实践课程的各个环节和课程内容都应该明确并着力于从认知、情感、技能多方面、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教育实践能力表现为“师范生从事教育职业活动中运用特定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11],是“师范生未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能力”[12],具体表现在对教育工作的信念和理解、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具体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相比其他师范生,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活动更为复杂多样,不仅有体育课堂教学,还包括课外体育锻炼和训练竞赛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因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能力不仅包含所有师范生都应该有的课堂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还包括在组织和指导课外体育锻炼和课外训练竞赛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教育能力。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能力息息相关的,不仅包括传统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显然还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及相关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

根据影响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程度,以及实践性特征表现的强弱,可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理论课程、体育教师技能课程、综合实践课程。

第一个层次基础理论课程,是为教育实践能力奠定基础的理论课程,既包括教育类基础理论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等,也包括专业类基础理论课程如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等。这一层次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对未来从事的教育活动建立全面的感性认识,并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教育规律,为开展教育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个层次体育教师技能课程,是针对更为具体的体育教师技能开设的相关专业课程,其目标是培养、提升教育实践技能,强调理论、实践并重。这一层次课程群在教育类包括评课、听课、微格教学等教师教育训练课程。专业课程则包含两大块,一大块主要包括体育教学论、体育教学设计、学校体育训练竞赛等要求结合具体教育情境开展学习的专业课程。另一块则是运动技能课程。一直以来,大家普遍认为体育教育专业的运动技能课程不仅仅是提高体育师范生的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运动技能的学习方法和教授方法,为他以后在职业场域开展体育教育建立最直观的感性认识和坚实基础。但传统体育教育专业师范技能课程只从教育学科的角度讲解相关的教育教学技能,体育运动技能课程只关注运动技能教学,学生掌握技能之后再如何根据中学生实际施教,方法步骤该如何进行,则考虑甚少,教育教学课程与运动技能课程两者平行而行,相互疏离[13-14]。这显然不利于学生教师技能的培养。不管是体育课堂教学,还是课外体育锻炼、训练和竞赛的组织指导,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形成与专业术科课程的学习息息相关,专业术科课上教师如何进行运动技能的讲解示范及动作指导,体育师范生也将如何理解运动技能以及运动技能的教授,与其他学科师范生相比,体育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更重视专业实践活动,包括运动技能的实践。因此,各个运动项目课程包括普修、专项、副项等,是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能力重要的专业课程。

第三个层次是综合实践课程,如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调研等。与前两个层次相比,第三个层次课程更强调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联系理论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因而是建立在前两个层次基础上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换言之,尽管课程形式是实践活动,但必须是联系理论开展实践。比如教育见习明确见习的目标,重点看什么,听什么,分析什么,如何有效的得到启发等等,这都需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做基础,因而绝非一次或一个时间段能完成的,也绝不是只要参与中小学教育活动就一定能收到良好效果,只有依托相关课程或理论学习,分阶段、分任务开展教育见习,才能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教育见习必须结合第一、第二层次课程的理论学习来开展。教育实习主要任务是获取实践性知识,形成实践性智慧,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解决问题,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也需要有综合的专业能力,所以,教育实习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对前两个课程层次学习成果的综合运用。教育调研可以结合毕业论文(设计)开展综合性的教育实践活动,以研究的视角进入教育活动,观察教育问题,通过科学研究的手段解决教育问题,这同样需要对第一、第二层次课程学习的内容进行综合。

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的联系和衔接,既要体现出教育实践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又必须遵循“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人的认识运动规律。如此,根据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形成的机制及规律,把教育实践课程分为观摩、体验、综合运用三个阶段,观摩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体育教师职业的基本情况,为教育实践获得感性认识,实现形式包括在教育实践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如教育学、学校体育学等课堂上观看视频、学习中小学具体教育案例,以及初级阶段的教育见习,这一阶段的实践活动是带着理论学习的知识观察实践中的问题,实践结束后又可以回到课堂,通过理论学习讨论、思考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体验是在实践活动中融合理论,把对体育教师职业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掌握相关的教育教学技能,体验的途径可以是通过进一步的教育见习到中小学开展参与式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是在体育教师技能课上针对某项具体的教学技能开展模拟训练。显然,这一阶段的体验,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参与。最终的综合运用阶段,是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综合运用理论知识,针对不同的教育情境发挥教育智慧的过程,主要包括教育实习和教育调研。通过观摩、体验和综合运用三个阶段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较为全面、系统的体育教师教育知识与技能,而且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交替进行,对体育教师职业产生深刻的理解,真正做到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

图1 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三阶段Graph1 Three stages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curriculum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4 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实施的建议

4.1 遵循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原则

教育实践课程是“一个理论学习与教育现场实践互相作用的动态过程”[15],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不应该是一前一后,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伴而行。首先,第一层次基础理论课程、第二层次体育教师技能课程的理论学习必须开设相应的课堂实践环节。在理论学习中加以实践体验,例如教育学、学校体育学,可以辅以视频教学、现场观摩等课程实践环节让学生在理论中形成良好的感性认识。在体育教学论以及专业技能训练等课程必须提高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既采用理论讲授、讨论等,还需要开展模拟教学、无生教学等实践方式,对理论上所阐释的教师技能进行实际操作和运用,不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内化,也初步形成教育实践技能。其次,教育见习必须依托相应的课程分阶段、分层次开展。依托第一层次基础理论课程、第二层次体育教师技能课程中的理论学习,教育见习也相应的分成不同阶段,并明确每个阶段的实践任务,比如,结合基础理论课程的教育见习主要任务是对中小学体育工作有全面的认识,初步理解体育教师职业。结合体育教师技能课程的教育见习则可以是为教师技能的掌握而进行的参与式见习,即通过进入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锻炼组织、课外训练竞赛指导等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协助、参与具体教育任务的完成,不仅身临其境的理解理论知识,也进一步深化教师技能的掌握。最后,综合性实践课程也必须融入教育理论的要求。教育实习、教育调研等综合性实践课程必然是要求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具体的教育问题,无论是实践过程中还是最终的考核,都应该在实践中加以理论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4.2 重视反思性实践和研究性实践,把反思性要求贯彻于教育实践课程的全过程

“提高教育实践反思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诉求,涵养教育实践智慧离不开自觉的教育反思”[10]。教育实践不仅仅强调学生“观摩”实践、“参与”实践,而应该是在观摩和参与的过程中“反思”实践、“研究”实践。如果仅仅是熟悉常规教育工作方式,掌握相关技能,无法主动独立思考,依然是难以从实践经历中形成教育智慧和综合能力。随着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反思性实践、研究性实践已成为教育实践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少有对教育反思和教育研究的关注,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并不重视教育研究类课程的设置,广东省11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都开设体育科研方法,而对于教育研究方法、教育调查等课程一般不做必修课的要求。尽管在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要求有写见习总结和实习总结,部分学校在教育实习中也要求有教学日志或教学反思,但由于目标不明确、指导不到位,都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做到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的目的。

因此,必须通过明确具体任务目标的教育调查、教学反思、教学研究,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思考、创造性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教育情境的问题解决中,在反思性和研究性的实践中夯实理论基础,内化教育实践技能,切实提升教育实践能力。

4.3 重视教育实践课程的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教育实践课程评价体系

如果要真正充分发挥教育实践课程的教育价值,有效进行教育实践课程质量监控显得非常重要,目前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和体系”[3]。访谈调查中了解到,广东省11所高校都建立了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手册或相关的教育实习管理办法,但对教育实习的评价主要依靠实习带队老师和实习基地指导老师。而其中部分学校实习带队老师并没有长期跟队,只是不定期到实习学校进行检查,如果学生在实习期间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教育实习成绩主要取决于上交的实习材料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意见。如果过程性实践评估很少被纳入实践课程的考核范围,显然无法有效的开展实践课程质量监控,这也是造成教育实习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可见,教育实习的评价带有一定主观性和随意性,其中尤其缺乏实习过程中的监督和评价。当意识到教育实践课程是多层次、多阶段的课程体系之后,构建合理有效的教育实践课程评价体系更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首先,对教育实践课程的评价体系应基于课程的核心目标—教育实践能力来展开,即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这种评价理念应贯彻于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各个层次课程和各个阶段,也应该融入课程评价的方法、形式和内容上。因此,需要将教育实践课程总目标分解为观摩、体验和实施三个阶段的阶段目标,以及课程体系中各个课程实践环节的具体任务。其次,为更好地开展教育实践课程评价,需要采用更为有效的评价方法。教育实践课程对学生的培养既涉及教育理念、教育知识,更侧重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也就是对教育知识的运用能力,这往往通过学生外在的教育行为表现出来,比如以往研究表明“课堂教学实况录像”最能反映教学实践水平[16],因而教育实践课程的评价方法也应更多的采用过程性评价、行为评价等等。

5 结论

教育实践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中旨在获得实践性知识,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内容和形式都强调实践性特征的课程。当前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存在教育实习模式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教育见习重视不够,规范性不强等问题,由此构建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理论课程、体育教师技能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三个彼此联系、相互交融的课程层次,以及融入课程层次中的观摩、体验、综合运用三个具体的教育实践阶段。在实施教育实践课程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原则,并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重视反思性实践和研究性实践,把反思性要求贯彻于教育实践课程的全过程;二是重视教育实践课程的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教育实践课程评价体系。

[1] 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S].2011.

[2] 黄汉升,陈作松,王家宏,等. 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与解读[J]. 体育科学,2016(8):3-33.

[3] 杨跃. 制约本科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质量的因素分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5):12-15.

[4] 田建荣. 论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J]. 当代教师教育,2015(3):12-17.

[5] 张文明,王平. 高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思考[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3):91-93.

[6] 郭妮妮. 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践性课程改革初探[J]. 商洛学院学报,2010(1):92-96.

[7] 孙燕. 小学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现状与改革[J]. 中国成人教育,2008(16):83-84.

[8] 杨爱君. 高师教育实践课程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9] 顾明远,檀伟宝.2004: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变革中的教师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05-106.

[10] 曲鸿雁. 教师教育实践课程:过程与反思[J]. 中国高等教育,2011(1):62-63.

[11] 黄福艳.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结构及其培养[J]. 中国成人教育,2015(20):137-140.

[12] 崔波. 基于反思性实践的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2):94-97.

[13] 陈云富,张剑利.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体系构建——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J].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5(3):40-44.

[14] 冯平. 新课程方案标准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析[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85-88.

[15] 周志运. 高师体育教育实习满意度及其改进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16] 郝晶晶. 关于教育实践研究课程建设的初步构想[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3):24-27.

(编辑 马杰华)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Curriculum System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in University

SUN Weihong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curriculum in China mainly consists of teaching probation and teaching apprenticeshi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the conno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curriculum has been deepened and strengthened. As previous research about education practice curriculum of physical education always remain o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apprenticeship so that it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form of strengthening practice,and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personnel cultiv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This paper,literature review and interview were used to found the deficiencies and problems of current educational practice curriculum and then to construct the new educational practice curriculum system for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The new system consists of three levels (basic theory courses,skill cours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comprehensive practice courses) and three stages (observing,experiencing and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Thre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construct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curriculum system:1,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2,attaching importance to reflection practice and research practice,and carrying out reflections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practice; 3,paying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curriculum and establishing an effective evaluation system. All these aim to explore educational practice curriculum reform in China and to provide a valuable way and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eaching abi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students.

PhysicalEducationMajors;EducationalPractice;CurriculumSystem;TeachingApprenticeship;TeachingProbation

G807.4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1-9154(2017)03-0121-06

孙卫红,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E-mail:3523660039@qq.com。

岭南师范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Lingnan Normal College,Zhanjiang Guangdong 524048

2017-03-19

2017-04-02

G807.4

A

1001-9154(2017)03-0121-06

猜你喜欢
师范生课程体系技能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