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变革视阈下我国香港地区高中体育课程标准新形态

2017-06-03 08:38周国海季浏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高中香港

周国海 季浏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最新修订的2014年版《香港高中体育课程及评估指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港课程改革在“终身学习,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下,体育课程呈现出新形态:采用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体育课程目标的达成具有可操作性;课程指引注重学科水平整合和课程内容垂直衔接;课程指引强调学生共通能力的培养;课程指引下的德育功能一以贯之。得出结论:强调体育课程内容的衔接;体育课程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体育课程应满足特殊学生的学习需要。

关键词:香港;高中;体育课程;体育课程指引;体育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 807.2 文章编号:1009-783X(2017)01-0031-05 文献标志码:A

进入21世纪,全球教育理念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欧盟(Eu)视教育为未来发展的核心,经合组织(OECD)则提出“终身学习”的理念,而欧洲与美洲、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日本与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掀起了基于“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浪潮。由此可见,基于新的教育理念下的教育变革正成为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改革的热点。一个国家或地区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思想及总体规划往往会投射到其课程标准之中。它是指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想性、纲领性、规范性与范例性文本。为顺应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结合香港地区多元的基础,巩固至2002年以来小学和初中多年课程改革的经验成果,同时更好地配合高中新学制(2年制改为3年制)的实施,我国香港地区于2007年颁布《高中课程及评估指引》及《高中体育课程及评估指引》,并于2009年正式开始实施。体育学习领域作为我国香港地区课程改革的8大学习领域之一,历经多年新课程实施后的改进与总结,并结合国际体育教育改革的思潮,于2014年颁布最新一代《高中体育课程及评估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解读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体育课程标准,分析其特点,管窥其体育课程改革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标准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可以为我国体育课程标准修订和体育课程改革所用,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两地同胞同根同源,有着相同课改背景和相似的课改议题,我国香港地区课程教育改革的经验与成果,当给内地课程改革更多参考价值。

1我国香港地区高中必修科目体育课程指引的结构

我国香港地区高中体育课程指引主要由2部分组成,即必修科目(一般体育课)和选修科目。必修科目体育课程指非公开考试的体育课程,体现了香港教育对高中学生体育发展的共同的基本要求,体育必修科目课程计划为135 h(不低于总课时5%)。

1.1课程目标

2001年6月,课程发展议会正式提出了“学会学习一课程发展路向”报告书,提出在基础教育中建立一个灵活宽广而均衡的课程架构,以“终身学习,全人发展”必不可少的5种基要的学习经历(德育及公民教育、智能教育、社会服务、体艺发展、与工作有关的经验)为建构课程的基础,由知识、共通能力及价值观与态度这3个互相关联的部分,组成8大学习领域(中国语文教育、英国语文教育、数学教育、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科学教育、科技教育、艺术教育、体育),同时强调各学科的整合,并要求尽可能与课改总课程目标相衔接,依据学科特点制定各自课程标准,协同促进学生成长为具备良好素养的未来公民。为此,我国香港地区高中体育课程指引要求学生在完成3学年每周2节必修课后,应达到如下课程目标:1)改善已学会的体育技能,学习一些新的体育活动,并积极及持恒地参与最少1项与体育有关的联课活动。2)懂得分析身体动作,评估健康体适能计划的成效。3)在体育学习的情境中,应用解决问题的技巧。3)在学校及社区中担当体育领袖或小教练,服务社会,培养责任感和领导才能。5)把坚毅、勇于面对困难的体育精神及其他个人素质,转移并应用于日常和社交生活中。

1.2共通能力(有学者译为“核心素养”)

共通能力是人们得以生存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贯穿于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之中,各种能力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包括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造力、批判性思考能力、运用资讯科技能力、运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及研习能力。共通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能力,也是立足与未来社会的核心能力,这些能力都可以转移到不同的学习情境中。不同学习领域所需共通能力有所侧重,不尽相同。体育课程特别注重发展学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造力及批判性思考能力。而《指引》提出跨领域的学习,与其他学习领域的融合,能帮助学生不同能力得到拓展。2008年亚太经合组織(APEC)认为:21世纪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能力和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团队合作、自我管理和自学能力等。与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一样,我国香港地区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较早引入“共通能力”。

1.3价值观与态度

大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只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Bailey等在评述学校体育对学生道德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时指出,体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公平竞争、个人责任、与他人合作和体育精神等道德理性的积极发展。我国香港地区的学校体育强调知识、技能等课程内容基础地位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正面价值观和积极态度的养成,主要包括国民身份认同、责任感、承担精神、尊重他人、坚毅、关爱和诚信。《指引》以整体课程模式推行德育及公民教育,课程涵盖认知、情感和实践3个层面的发展,全面培育学生的价值观和态度,从而对学生情意态度、行为批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涵。通过梳理经合组织、欧盟、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于“核心素养”的概念发现,尽管对“核心素养”的表述有差距,但其内涵的界定上有很多的共性。一致认为价值观与态度对个人实现自我、终身发展、融入社会的积极作用。

1.4课程内容endprint

“教材是一定时空背景下,教育理论、课程目标、学科知识和科技发展水平的‘物化,是教育目标与教学活动的中介”。1998年我国香港地区《中学体育科课程纲要》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体育常识、田径、游泳、球类、舞蹈、体适能活动等6大类。2014版我国香港地区高中体育必修科目课程内容分为8大类,即田径、球类、体操、游泳及水上运动、舞蹈、体适能活动、户外活动及其他活动。

对比发现,2014版高中必修科目体育课程的活动内容持续重视田径及体适能活动基础作用,突出身体活动对人类发展的积极作用。另外,《指引》新增了富于探索、勇于挑战和敢于冒险的户外活动项目,以及贴近生活、关联社会、展现民俗和充满想象的其他活动。同时,其他活动也是对其他7大类体育活动项目的延续与拓展。

1.5实施要点

首先,《指引》对于教学的建议是:对于目标与内容的设置需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能力的特点,在所设置学习目标多元的基础上应有所侧重。应照顾不同群体学习的多样性,在同一课程架构下建构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不同学校可结合实际条件,挖掘本地区或学校的传统与特色,实行课程内容校本化改造,真正实现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执行者等效能,实现课程资源优化配置。

其次,《指引》对于评价的建议是:在教与学的实施环节评价上,教师要了解每位学生学习过程的状况,通过观察与分析他们对体适能、技能、知识与态度等的总体表现,掌握每位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做出确当的评价,为制定下一步计划做好准备。在评价的方法上,可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进展性评价及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以保证评价的科学、公正、准确,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度。

再次,《指引》对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是:应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他们参与到课程建设,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来。为增加学生的学习机会,学校可善用“学校发展津贴”或其他资源,向外寻求专业支援和聘请教练,协助推动体育联课活动,为课程提供额外的专业支援,以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和趣味性等原则,还要注意开发与利用内容一定要与身体练习相关,实施的重点强调校本化课程改造。

2我国香港地区高中选修科目体育课程指引的结构

选修科目是基于必修科目之上,采用真实性及跨学科的课程设计,课程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学习兴趣、运动能力等自由地选择适合的体育课程。体育选修科目课时安排为,每周3节,其中2节为理论课,1节为技术课,课程计划为270 h(不低于总课时的10%)。体育选修课是我国香港地区中学文凭考试科目(相当于内地高考)。

2.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中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是课程开发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因此,课程目标应具有前瞻性,指向预期的学习结果。我国香港地区高中选修科目体育课程指引确立了6条课程目标:1)认清并满足自己在强身健体方面的需要,经常参与体育活动,保持体适能在满意的水平,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并且不滥用药物;2)认清并满足自己在提升自我方面的需要,在一般体育课最少2项活动中展示相当的知识和技能;3)认清并满足推广健康生活模式和建设健康社区的需要;4)具备探究精神,可以进行实证探究和运用探究结果讨论课题或时事;5)展示反思能力,既充分理解体育、运动及康乐的价值观和文化,又能多角度和批判性地讨论课题或时事;6)在体育、运动及康乐方面展示共通能力,特别是沟通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协作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并应用至生活其他方面。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及情感3大方面,三者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

2.2课程内容

我国香港地区高中选修科目体育课程学习目标可分成4类:1)科学基础;2)人文学科及社会科学基础;3)共通能力;4)价值观及态度。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9个理论部分和参与体验部分而达成。9个理论学习部分分属3个主题,主题一:强身健体(占总课时30%);主题二:提升自我(占总课时30%);主题三:关心社群(占总课时24%)。9个理论学习部分涉及不同学科,包括生理学、营养学、物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管理等学科,学科之间的融合与渗透能帮助学生在科学领域和人文学科及社会科学领域打好基础。体验部分(占总课时16%),体验部分重视9个理论学习部分与体育必修科目联系,强调理论结合实践,能够学以致用,达到学生“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的养成。

2.3实施要点

首先,《指引》对于教学的建议是:我国香港地区高中选修科目体育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承上”显示我国香港地区高中选修科目体育课程强调与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的衔接。“启下”体现选修科目体育课程与大学课程及毕业后出路的衔接。为落实课程总纲纲要的时代性,选修科目体育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必须融入多学科的理论学习部分,通过与必修科目结合,要求学生在体验活动中,设计、实施、评价及调整关于强身健体、提升自我和管理社群的计划。以期使学生在学习中思考这些课题,反思社会现象,以达到相互启发整合的效果。

其次,《指引》对于教学方法的建议是:应根据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及课程资源等,正确选择与合理运用教学方法。要求体育教师熟练运用直接传授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共同建构式教学法等。同时,要求教学中应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学生活动情形,随时制止危险举动,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例如有突发事件,應依程序紧急妥善处理。

最后,《指引》对于在教学评价的建议是:评价范围包括行为、态度、知识与技能,评价兼顾形成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课业成绩通过校内评估活动和公开评核2部分表现获得。校内评估活动可采用课后作业、口头问答及反馈、短测验、笔试、观察查核表、专题研习、学生学习过程档案等。公开评核采用水平参照模式反映评核结果,包括多项选择题、短答题、长答题及实习考试,不同等级水平反映出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水平。endprint

3我国香港地区高中体育课程指引的特点

3.1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模式

我国香港地区高中体育课程由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2部分组成,必修课程主要通过田径、球类、体操、游泳及水上运动等8大类身体活动可让学生获得6个学习范畴相关技能、体适能及共通能力,并培养正面的价值观和态度。选修科目采用真实性和跨学科的课程设计,由理论部分和体验部分组成,9个理论学习部分涉及不同学科,能帮助学生在科学领域和人文学科及社会科学领域打好基础。体验部分则实现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融合,做到知行合一。同时,体育选修科目作为我国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科目,许多大学的入学条件需要学生高中阶段修读体育选修科目。而鉴于体育选修科目的趣味性、开放性等特点,吸引众多有运动特长或是对体育有兴趣的学生,从而为学生入学或深造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扩大了体育学科影响力。我国香港地区高中体育课程全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及学生多元发展路径必将引起我国内地专家学者的关注。

3.2课程目标达成具有可操作性

课程指引处于整个课程体系的上层,有时难免显得宏观抽象,为有效实现课程目标,彰显课程教育功能,香港课程研制组精心构思、合理设计,逐步实现体育课程目标达成的可操作性。首先,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到实施要点,从而达成学生共通能力的培养、价值观与态度的养成等,课程脉络清晰,一以贯之地体现在我国香港地区高中体育课程指引之中。其次,以人类动作发展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为选择课程内容的立足点,建构课程内容体系,更多地要求学生能在与各项能力相匹配的具体身体活动中达成学习目标。再者,课程指引遵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生发展观,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设计和选择教学内容,教材的内容选择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使得学生从直接经验向间接经验转变,促进学生真正全面理解和深刻体验体育课程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最后,在《课程指引》附录部分,提炼汇总了《指引》中关键词汇,并进行了“词汇释义”,例如“我国香港地区中学文凭考试、联课、学习领域”等,使得课程指引易懂易学,更具操作性。

3.3注重学科整合和课程内容衔接

我国香港地区课程改革8大学习领域课程总目标是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全人发展”,培养具有共通能力,正面价值观和积极态度的社会公民;因此,课程研制组强调8大学习领域的课程进行水平整合、协同发展。课程的设计及思路可以规避课程过于分化所导致的学科本位现象,有利于实现课程功能的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体育课程通过“专题研习”让学生有机会跨学科学习,从中建构或共建知识,通过“联课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和应用相类似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为配合《指引》实施,2013年香港颁布实施《体育学习领域6大学习范畴课题概览》指出,我国香港地区高中必修科目体育课程与中小学9年一贯制体育课程建构于同一课程体系,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动作发展规律,在课程内容选择与动作技能难易程度上,构建垂直衔接且层阶递进的课程内容体系,从而保持教学活动连贯性,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从单个运动技能学习来看,例如在游泳不同学习阶段的手臂与腿的动作教学上,运动技术侧重点不同,由易到难,由单一运动技能到整体技能的过渡,体现运动技能学习有较为明显的前后相继,层阶递进的关联。

3.4课程指引突出学生共通能力的培养

我国香港地区课程目标的拟定,基于其课程理念,同时又与能力指标遥相呼应。课程目标所应达成的9种共通能力是社会生活必须养成的基本能力,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共通能力既是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基点,又是课程设计的依据,评核的准则。《指引》特别指出不同学习领域对学生共同能力的培养侧重,有主有次。例如体育学习领域,特别强调包括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造力、批判性思考能力等4项共同能力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香港地区课程改革不仅只是注意到不同学习领域中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性,更关注把体育课程与其他学习领域课程相互渗透与融合,提供一个复合、交叉、灵活、多元的跨学科的学习背景,进而达到学生共通能力的培养。例如与“科学教育”学习领域融合,要求学生透过不用运动科学的科目,例如解剖学及生物力学了解身体的功能及协调性。从科学的观点了解运动服饰及装备对体育活动安全的重要。至此,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能力指标,三者一以贯之,形成有机的逻辑联系,层层落实。

3.5课程指引下的德育功能一以贯之

对于德育的重要性,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过:只培养一个人的心智,而不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就是给社会培养危害。我国香港地区课程改革专家们认为价值观和态度影响学生行为及生活方式,是全人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终身学习的基石,培养正面的价值观和态度是学校课程的主要元素。我国香港地区高中体育德育课程内容主要呈现如下特点:1)将价值观及态度等观念操作化,明确其具体的行为规范,建立体育道德、体育精神内涵和行为规范的对应体系,以便于学生理解和实践。2)身体活动、技能习得及价值观与态度养成紧密结合,相互整合,从中凸显了学校体育课程中人从身体到心智进行整体性塑造的功能和责任。3)德育具有生活化、多元化等特点。要求学生能在具体生活情境、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运用学习过的知识与技能,在相关的人际语境中,形成正面的价值观与态度。

4结论

1)强调体育课程内容的衔接。Oliva认为衔接是指课程不同层级之间的连续性,例如小学课程与初中课程、初中课程与高中课程的连续性,其重要之处在于减少不同学习层次之间的缝隙,让学习者顺利地从一个学习阶梯过渡到另一学习阶梯。我国香港地区体育课程内容垂直衔接且层阶递进的课程内容体系,保持了教学活动的连贯性,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没有站在系统论的高度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一体化设计,中小学各学段的体育课程内容并未形成有效衔接、梯次递进。未来应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动作发展规律等视角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从而建构内容丰富多样,层次分明,结构完备的课程内容体系。

2)体育课程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规定一定教育经历后其必须拥有的基本素养和能力,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问题,我国香港地区高中体育课程指引将课程目标转化为9种共通能力,实现从“课程理念一课程目标一共通能力”,三者一以贯之,层层之间相互转化,形成有机的逻辑联系,这是最新一代我国香港地区高中体育课程标准设计的主轴,也是香港进行新一轮“基于共通能力”的课程改革的重要模式。《指引》强调通过身体活动、专题研习及多学科整合知识,培养学生实用的共通能力。

3)体育课程应满足特殊学生的学习需要。我国香港地区课程指引修订专家组认为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接受高质量的体育课程,其核心目标是满足学生身体、社会、认知和情感等多方面的涉猎,促进學生的全面发展。课程指引特别强调,在同一课程架构的原则下,提供一个弹性、连贯及多元的课程体系,以便照顾不同兴趣、需要和能力的学生学习的多样性。2009年颁布为智障学生而设定了《体育课程及评估补充指引》。指引强调要按照学生的特性、能力、兴趣和实际需要在内容、学习进度及预期学习成果方面作出调适,而且要求不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弹性的能适切智障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评价,逐步渐进达成预期学习目标。这些理念和要求在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也有提及,但在学习目标及评价方面未能对特殊需求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要求。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高中香港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香港ifc商场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