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2017-06-03 00:19彭新悦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5期
关键词:素质教学跨文化意识交际能力

(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 四川攀枝花 617000)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训练和培养,可以很好地增进学生对目的语国家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对母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掌握并熟练运用目的语,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要求和目的,实现真正的素质教学。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 文化差异; 目的语; 交际能力; 素质教学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中心从“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转向“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转移必然要求高校英语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重点,甚至教学测试和评估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教学和社会的需要。众所周知,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具有目的语的文化属性。在教学中要想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就必然要求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的文化意识的培养。由于汉语和英语在文化内涵、思维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等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掌握并熟练运用英语这门目的语,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要求和目的,实现真正的素质教学。

一、 跨文化意识(Intercultural Awareness)

一般而言,跨文化意识指的是:对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等的认识、了解、接受和适应。对跨文化意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语教学或对外交流等领域。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英语的使用要求不仅仅体现在简单的词汇学习、句型使用和语法掌握上,更要求学生在跨文化意识下来正确使用英语这门目的语。新型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就加入了新闻类听力和段落翻译以及口语考试等新题型,这些都涉及到了目的语国家的生活、习俗、信念、价值观以及目的语使用者对日常事务的看法和情感等相关跨文化意识的知识。因此,培养学生形成有效的跨文化意识就显得尤为迫切。

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汉语和英语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它们都具有无比强大的表述力和文化内涵,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这种巨大差异又体现在了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上,这就要求语言使用者必须理解所使用语言的文化内涵,这也就是跨文化意识。这里,简单以英汉习语的翻译为例。

英国语言学家利奇在《语义学》(semantics)一书中指出:习语的意义也可以分为指称意义和联想意义两大类型。指称意义是指词语本身所表示的含义(concept).联想意义则主要包括内涵意义、社会意义和情感意义。英语习语一般具有三个明显的语义特征:语言整体性(a Single Linguistic Unit)、结构凝固性(Structural institutionalization)和不可替代性(irreplaceability)。汉语词典对习语的解释为:习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又是语言的精华。习语一词的含义甚广,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习语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俚语、行话等。其表现形式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由此可见,习语的翻译和使用需建立在使用者对其文化内涵的正确理解和掌握上。

(1)生存环境差异:英国是一个岛国,而汉民族生活在亚洲大陆。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中的spend money like water翻译成汉语是“挥金如土”。中国地处东半球,气候环境受季风影响,因而,汉语文化中的“东风”指的是“春天的风”,汉语中的夏天则常常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比如:“炎炎似烈日”、“骄阳似火”。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常年气候为海洋性气候,指代“春天的风”的是西风,比如: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讴歌的正是英国春天的气息。

(2)习俗差异:英语习语: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体现出来的是西方人对狗的喜爱,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而大多数与狗有关的汉语习语却含有贬意,比如:“狐朋狗友”、“狗东西”、“狼心狗肺”、“狗咬狗,一嘴毛”等。

(3)宗教信仰差异:中国人大多信仰佛教,与此有关的习语很多。如:“佛光普照”、“佛法无边”,“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等。而在在西方英美等国家,人们大多信奉基督教,信奉上帝,与此相关的习语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the patience of Job (极大的忍耐性)。

(4)历史典故差异: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have the Midas touch (有生财的技能或运气),Achillesheel(唯一致命弱点)、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等。而汉语文化中则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如“七上八下”、“半斤八两”、“环肥燕瘦”、“闻鸡起舞”等。

三、 跨文化意識导入的原则

(一)适应性原则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适应性原则进行目的语文化意识导入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差异,由浅到深,循序渐进,逐步讲解英语国家的相关文化、经济、社会、教育等背景知识,全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适度性原则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适度性原则进行目的语文化意识导入时,应把握目的语文化意识导入的尺度,不能一味追求文化意识的导入而忽视了其它语言运用规则的讲解,应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了解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为文化意识的导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指的是所导入的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它使得学生对所导入的文化内容不会觉得抽象、空洞。因而,学生不会产生抵触情绪。同时由于所导入的文化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互动原则

在听力和口语教学中应积极导入模拟场景,展开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文化表达行为,互动也可以理解为实践,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 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

(一)对比学习法

在使用目的语进行交流的实践过程中,通過比较母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差异性,能更好更全面地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实际文化内涵,能更清楚地区别两者的文化特征,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解法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课本注解的习惯。目前大多数英语教材都在容易引起学生理解困难和误解的词语和表述方式后做了详尽的注解。这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相关跨文化意识知识。

(三)情景模拟法

充分利用ppt课件,云教学平台,手机app等现代化教学资源可以为学生模拟大量运用目的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场景。通过场景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并掌握跨文化意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融合法

将不同文化的文化内容和语言教学材料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穿梭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个文化场景。比如:新视野大学英语中有一篇讲述跨国婚姻的文章-“Marrage across nations”,就可以以此融合中国唐代的历史场景,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去设想一位唐朝公主邂逅一位波斯王子的场景。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 结语

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语言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语言和文化的密不可分性要求我们在进行目的语的学习过程中必须准确掌握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知识,必须具有跨文化意识,这也是运用目的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正确掌握跨文化意识导入的原则,合理使用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使得大学英语的教学真正成为素质教学,为国家培养合格的跨文化交流人才。

参考文献

[1] 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0

[2] 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2

[3] 彭正良 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J]. 西部外语教学与研究.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7

[4] 黄蕾 王惠舟 从文化差异探讨英汉习语的翻译[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6(6).

作者简介:彭新悦(1975—),男,重庆奉节,攀枝花学院外语学院讲师,四川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 研究方向: 英语教学法,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素质教学跨文化意识交际能力
浅析小学语文素质教学实践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思路
试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建筑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工程管理类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