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探析
——以养心殿西暖阁佛堂上乐王佛唐卡为例

2017-06-03 07:20方小济史宁昌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金线唐卡金刚

方小济,史宁昌

(故宫博物院,北京 10000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探析
——以养心殿西暖阁佛堂上乐王佛唐卡为例

方小济,史宁昌

(故宫博物院,北京 10000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近十几年一直是个热门的话题。如何做好非物质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主要保护什么?文章拟以养心殿西暖阁佛堂上乐王佛唐卡为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保护对象和范围进行探讨,以期能加强对其的保护力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养心殿;上乐王佛唐卡

自2003年开始,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至今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了,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正如中国艺术研究院苑利教授所认为那样:“要想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1]。2003年巴黎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2]。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并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①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②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③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④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⑤传统体育和游艺;⑥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3]。笔者认为这个概念还是无法真正厘清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实际的工作指导意义不大,容易出现误差与漏洞。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以活态形式原汁原味传承至今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与社会价值,足以代表一方文化,并为当地社会所认可的文学表演类、工艺技术类与节日仪式类传统文化事项[4]。厘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至关重要,它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对象及保护范围的界定。

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应保护什么?本文拟以养心殿西暖阁佛堂唐卡穿珠堆绫上乐王佛为例,从图像学、制作材料与工艺、装帧形式3个方面来进行探讨,研究承载于这幅唐卡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探讨与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保护的主要范围及对象。

1 穿珠堆绫上乐王佛

养心殿西暖阁佛堂自乾隆十一年(1746年)开始装修,乾隆十二年(1747年)正月完工,开始挂供唐卡[5],是乾隆皇帝的私人佛堂,是他每日修习密法之处。穿珠堆绫上乐王佛供奉于养心殿西暖阁仙楼佛堂的二楼西南角,如图1所示。

图1 养心殿西暖阁佛堂唐卡挂供图

1.1 图像学

穿珠堆绫上乐王佛又称上乐金刚或胜乐金刚,梵文名Cakrasamvara(意为“轮之总集”),属于无上瑜伽部母续,被尊称为母续之王,为亿万空行总主。清宫习称:“阴体上乐王佛”, 是藏密宁玛、萨迦、噶举及格鲁等教派共修之本尊,尤为新派密续所重[6]。是藏密无上瑜伽部的5大本尊之一(5大本尊包括大威德金刚、密集金刚、上乐金刚、喜金刚及时轮金刚),是藏传佛教格鲁教派(黄教)主修的3大本尊之一(3大本尊指大威德金刚、密集金刚和上乐金刚)。

穿珠堆绫上乐王佛唐卡为蓝色双身,4面12臂(格鲁派即黄教所传胜乐金刚法本尊的标准形象),主面蓝色现嗔怒相,右一面黄色,左两面分别为蓝色与红色。头戴5骷髅,表示无常与勇武,身披白象皮,腰围虎皮裙,象征无畏与勇猛。项挂50个人头串成的念珠(50人头为鬘),代表佛教的全部经典。12双手臂代表12条真理,各手持不同的法器。主臂拥抱红色明妃金刚亥母(带骷髅冠、骷髅人头为项链),金刚亥母双腿盘于上乐金刚腰间,呈俱喜大乐之相,展右立,脚踏一男一女,表示降服了愤怒与色欲。12臂手持的法器分别为:左手为象皮,嘎巴拉碗、套索(绳索)、大梵天头(四面)、天杖、金刚铃、右手为金刚杵、达玛茹、三叉戟(三股叉)、钺刀、金刚斧(板斧)、象皮(图2)。

图2 穿珠堆绫上乐王佛局部

1.2 制作材料与工艺

穿珠堆绫上乐王佛是综合各项工艺于一体的唐卡,非常之精美。笔者详细研究并采用三维视频显微镜进行全面观察后,发现该幅唐卡主要使用的材料分别为:木框、背纸、各种染色的绫、小米珠(直径为1 mm左右的天然小珍珠)、金线、银线、各色丝线等。主要采用的工艺分别为:堆绫绣、穿珠绣(钉珠绣)、辑线绣(钉线绣)、捻金线与银线、装帧等。整幅唐卡最多竟达25层,共使用32种不同颜色的纺织品,使用小米珠682颗。这些工艺综合运用于一幅唐卡之中,故使整幅唐卡显得富丽堂皇,精美至极。

堆绫工艺(图2)即用各种颜色的绫子,剪成花样,堆积粘贴,做成图案,图案边缘有的用绣线钉牢,亦有的绣一圈花边[7]。高蔼贞认为堆绫是按照预先设计的花样,裁剪出各式各样的绫片,然后将绫片下面托纸,粘贴牢固,再用针线将其钉缀在绣底上,组合成层次感、立体感很强的图案[8]。堆绫绣又称贴绫绣,本幅唐卡使用即是堆绫绣法,这种绣法在明清时期大量使用于唐卡之中,既省力、省料,又可以根据需要填充或垫高形成立体效果。

穿珠绣(钉珠绣)是指把颗粒状的珍珠与宝石等钉在织物上,故也称钉珠绣。穿珠堆绫上乐王佛唐卡主要使用了2种穿珠綉法:一种是串钉法(图3),即将小米珠打孔后用绣线串成串,然后根据图案放置于相应的位置,最后隔一颗小米珠,钉一针,与普通的钉线绣法相同;另一种为颗钉法,即穿一颗,钉一颗。

图3 璎珞(小米珠)串钉法(显微镜20倍)

辑线绣(钉线绣,图(4))是用一根绣线做线芯,较粗的线缠绕其上,再用绣线进行固定,钉在织物表面。本幅唐卡中,明妃金刚亥母的璎珞上就绣有与小米珠同一色系的白色的辑线绣,如果不是特别仔细的观察还以为是小米珠。此绣法用一根同色系的绣线作为线芯,较粗的线盘绕其上,使表面呈现串珠状颗粒,再使用同色的丝线作为钉线,使整个画面十分协调,产生类似于小米珠的效果。

捻金线(图5)的制作主要根据不同织物粗细的要求,把经过加工处理过的金箔切成0.2~0.6 mm宽的片金线,然后用桑蚕丝作为芯线,在芯线上涂上黏合剂,接着用片金线缠绕于芯线上即可。在三维视频显微镜底下观察可知穿珠堆绫上乐王佛使用的金线是按Z字方向捻的,有的金线是单股的,有的金线是双股的。捻银线的工艺与捻金线的工艺相似。

图4 璎珞 — 辑线绣(显微镜20倍)

图5 捻金线(显微镜100倍)

1.3 装帧形式

穿珠堆绫上乐王佛唐卡(图6)的装帧不是藏式收分佛龛式的装帧方式,而是使用清代十分珍贵的玻璃加木框,类似于西方架上画的装帧方式,采用黑色织金锦包裹于正面木框的四周,在每个边框中间还加了两道黄色的织金锦进行装饰,与藏式装帧唐卡的牙子相似,显得非常庄严与华丽。

图6 装框的唐卡

2穿珠堆绫上乐王佛唐卡中所蕴含非物质文化遗产

穿珠堆绫上乐王佛唐卡是乾隆时期的作品,其制作工艺自古代一直流传至今,包括:堆绫绣、穿珠绣(钉珠绣)、辑线绣(钉线绣)、捻金线与银线,装帧工艺等,这些工艺都是以活态的形式传承至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与社会价值,应予以积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对象

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保护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保护3个方面,即非遗传承人、非遗技艺、体现非遗技艺的对象物,以唐卡为例即是保护唐卡画师、唐卡绘制技艺和唐卡。

首先需要保护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决定了它的保护为非具像性,但是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了人,技艺就没有了。例如唐卡画师没有了,那就不存在唐卡的绘制工艺,穿珠堆绫上乐王佛就无法被绘制出来,其中哪种工艺的传承人没了,则哪种工艺就无法再次出现了,比如辑线绣。

其次应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技艺本身的非物质性决定了其保护的难度,除传承人外,还可以在保护过程中进行档案制作,技艺整理包括口述录音、照片、文字说明、视频等手段,都可以把技艺保留住,如果传承人没有了,但有留存工艺档案,则还可以此为参考依据,进行原工艺恢复。因此目前笔者在对穿珠堆绫上乐王佛进行保护时,开始着手研究它的各种工艺,并做好档案记录,以备后人研究使用。

再次应该保护体现非遗技艺的对象物,比如唐卡、金银器、木器家具等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没有了对象物,那么技艺就没有展示的空间。如果没有穿珠堆绫上乐王佛唐卡,我们就无法了解这幅唐卡使用了哪些工艺,唐卡的物质性都无法了解,相应地也就不了解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谈不上对其进行保护。

4 结束语

本文以分析穿珠堆绫上乐王佛唐卡为例,剖析了唐卡的绘制工艺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了各种不同的工艺,以此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人)即唐卡画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即唐卡,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体。

[1]苑利.民俗学与遗产学视域下的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295.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EB/OL]. (2003-10-17)[2016-12-10].http://www.unesco. org/new/zh/culture/.

[3]法律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1.

[4]苑利.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的几个问题[J].江西社会科学,2010(9):20-25.

[5]邢永富,林业强.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15[M]. (乾隆十二年分册正月十一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02.

[6]王家鹏.藏传佛教唐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7.

[7]吴山.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509.

[8]高霭贞.浅谈堆绫[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9(2):49- 52.

The Probe of Conservation Objects on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ake Cakrasamvara Thangka Collected in Buddha Chapel of Mental Cultivation Hall as an Example

FANG Xiaoji, SHI Ningchang
(The Palace Museum, Beijing 100009, China)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in the recent decade. How to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hat should be mainly conserved on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aking the thangka of Cakrasamvara collected in Buddha Chapel of Mental Cultivation Hall as an example, the thesis probes into the principal conservation objects and protection scope, and then to enhance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conservation;Mental Cultivation Hall; Cakrasamvara Thangka

G112

A

方小济(1980-),女,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品保护。E- mail:fangxiaoji1980@126.com.

故宫博物馆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科研课题经费资助

猜你喜欢
金线唐卡金刚
金刚炮
埋下一根神奇的金线
追影记
故宫藏弘历佛装像唐卡研究
清代宫廷唐卡研究综述
浅谈唐卡文物的保护修复——以馆藏清代活佛像唐卡为例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没有金刚的金刚狼爪
HPLC法同时测定金线莲中6种成分
金线莲抗肿瘤活性部位的体外筛选及对LoVo细胞凋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