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杰+邓海燕
【摘要】高职英语课程经历了知识传授型、应试教育型、技能培养型等多种定位方式,但均未较好地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本文尝试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角度,将高职英语课程定位为“工具—人文型课程”,尝试不断创新高职英语课堂,使学生掌握英语语言工具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高职英语课程 再定位
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教学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被赋予了更重大的责任。然而,当前高职英语课堂状况令人堪忧。随着高考的扩招和生源的减少,学生的数量和质量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兴趣难以调动、学习动机不甚明确、学习积极性极弱,甚至出现很多“人在课堂,心在别处”或“机不离手,眼不离机”的“冷罢课”现象。此外,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原因,学生无法从高职英语学习中获取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更加抵触高职英语课堂。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尝试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角度,对高职英语的定位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高职英语课程的历史定位
1.知识传授型课程。高职英语课程曾经一度被定位为知识传授型课程。在教学中,所有的授课内容关注点都围绕知识展開,从而导致教师所做的课前准备、所设计的课堂活动和所布置的课后任务都是基于知识的掌握,不断思考并实践如何让学生理解、内化和巩固知识。在教学模式上,教师作为课堂主体,详细进行知识的讲授,尤其是语法知识的讲解,甚至逐字、逐词、逐句进行翻译和分析;而学生成为课堂的客体,被动记录、记忆和接受知识。语言实践方式则是通过多种书面练习的方式进行,用以提高学生的知识熟练程度。这种填鸭式的知识教学模式,曾一度受到批评,无法保证高职英语教学良好效果的取得。
2.应试教育型课程。高职英语课程也曾服务于应试和证书考取。对于如何评价高职英语课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将其设定为考试科目,考试形式也以笔试为主。学生的学习情况基本上靠一张试卷来衡量,学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也主要来源于笔试成绩。尤其在中小学教育以及高考的影响下,学生也已经习惯英语考试的存在,并成为他们的学习压力和动力。在实行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即Pretco-A和Pretco-B后,为提高考试过级率,众多高职院校甚至将A、B级证书与毕业证取得挂钩,导致高职英语教师和学生均为考试而教、学,为应试而努力。因此,师生均无法依靠高职英语课程取得成绩,而高职英语教学也无法达到其教学目标。
3.技能培养型课程。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指明了“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一定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业务资料,在一般涉外交际活动和业务涉外交际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面向这一要求,高职英语教学进行了改革,教师的授课重点也从英语语言知识转移到英语技能的培养。除纯语言知识之外,高职英语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也增加了与职业、岗位相关的知识。但由于近年来连续课时量的缩减,教学评价难以进行量化操作,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兼顾听、说、读、写、译各项综合技能的培养。因此,这一目标定位大而全,强调功利性,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则更容易出现对英语学习的畏惧和逃避心理。
二、理论基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所谓工具性,是源语言作为一种声音和意义任意结合的自然代码,可以用来承载信息,语言形式的单位可以被提取出来进行精确的分析和操练。所谓人文性,是指语言是认识世界的唯一框架,是一种文化代码。没有语言,也就没有人对于万事万物的理解和把握。”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交际工具,也惟有语言交际才能将人类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一种人类交流工具,语言通常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进行信息的传达,二是进行社会关系的维系和建立。另外,人类需要了解世界及自身,认知世界和描述世界是离不开语言这门工具的,承载文化和传播文化也是离不开语言的工具性。同时,文化需要语言来传承,包括风俗习惯、行为方式、宗教信仰、价值体系、道德观念等各方面的内容。文化映射于语言,语言也理所应当受到文化的塑造和影响。人们学习母语,不仅学习到语言本身,不可避免的会学到本族文化,并将自己融入这一文化群体。从而,语言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同时具有人文性。蔡基刚也指出:“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可分割,语言的属性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它们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即使是一个单词、一个专业术语,后面也蕴含着及其丰富的人文知识,因此,我们不能把工具性和人文性人为的分割开来”。
三、高职英语课程的再定位
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之战略主题中所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念”。高职英语课程的设立是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服务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强调知识,也不能只注重技能,更不能只关注考试。若高职英语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荒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则无法让学生拓宽世界文化见识,实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若高职英语教学只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学生则丧失了学习英语的真正意图。高职英语的定位应该顺应时代要求,实现知识、技能、素质的全方位发展,因此,我们将高职英语定位为“工具—人文型课程”,既强调语言工具性,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也注重语言的人文性,即文化素养的提高。
实践高职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就要完成学生的基本英语知识、英语交际技能和英语思辨能力培养目标的同时,还需完成社会赋予的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重任。这就意味着高职英语教学不仅要教授英语的语法、词汇、句型等知识,还要训练听、说、读、写、译等英语技能,更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健康健全的人格。
在教学中,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应该利用跨文化交际情境,将其融入其中,将被迫学习转变成主动、积极参与,在任务中获取和内化知识,实现培养英语综合能力的目标。同时,教师要有强烈的意识,善于抓住有利的教学时机,见缝插针,将人文素养的培养渗透在课堂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
当前,高职英语教学在经历着教学课时不断缩减、学生学习“负能量”强大、教学目的认识偏离、英语测试存在普遍、教育功利主义思想严重等多座“大山”,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在高职英语课堂的统一仍任重而道远。但是,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受到人文精神的潜移默化,这是高职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因此,我们需要克服众多困难,顶住多重压力,抛弃“重工具轻人文”、“重制器轻育人”的教学现象,不断创新高职英语课堂,使学生掌握英语语言工具的同时,提升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文件.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2000.10.
[2]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蔡基刚.再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83-93.
[4]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5]文秋芳.大学英语教学中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之争:问题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1-8.
作者简介:谢杰(1985-),女,湖南湘乡人,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