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7-06-02 21:14杨帆
青年时代 2017年1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媒介大学生

杨帆

摘 要: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媒介技术的进步,全媒体的社会环境使生活更便捷,也使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呈现复杂化的趋势,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技术不断发展进步,海量信息的冲击,对于心理逐渐走向成熟但仍相对单纯活跃的大学生而言,思想上受到巨大的冲击,行为方式产生显著变化,心理状况更加复杂,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意味着挑战,但若能够把握技术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全媒体时代也意味着难得的机遇。

关键词:媒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面对的挑战

人际交往能力下降。作为网络“原住民”的“95”后逐渐成为大学校园的主流,由于人际交往导致的适应性心理问题越来越普遍。网络早已成为大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沟通交流途径,很容易沉迷于虚拟人际交往,依赖虚拟世界带来的自我满足感,与人面对面接触交往的意向不强,情感观念淡薄。然而网上交友与现实毕竟不同,缺乏现实中的沟通锻炼极容易致使他们交往能力的下降,从而变得不合群,无法融入集体,产生适应性心理问题。

价值理念受到影响。网络上的海量信息中不仅包含有益信息,同时也包含了一些低級趣味、腐朽没落、色情暴力,甚至是落后反动的内容,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受众,他们思维活跃,容易受到外来思潮的影响,但是真伪辨析能力尚不充分,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可能受到冲击出现偏离,甚至可能会因为不良信息的诱惑导致犯罪。

身体健康状况堪忧。全媒体时代,技术的进步使生活更便捷,许多人缺乏锻炼,身体健康状况堪忧。虽然高校积极拓展思路,鼓励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但是很少有人能够长期坚持。

心理失控情况频发。网络空间开放、自由、便捷,大学生在网络中表现的更为肆意、满足,这种满足在现实生活中相对较难实现。但长时间在此环境中逗留,与现实社会接触过少,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生而言,容易在心理上迷恋虚拟,忘却现实,产生孤独、自我、排他、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抑郁的情况,甚至导致极端行为,心理失控现象频频发生,甚至可谓之普遍。

二、面临的机遇

1.拓宽了缓解压力和交际的途径。虚拟空间的匿名性使得学生愿意向陌生人倾诉烦恼,发泄情绪,通过网络缓解心理压力;社交媒介的交互性在极大程度上拓宽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渠道,锻炼了他们的交际能力;网络资源的开放性使教育者有更多了解学生的途径,及时发现他们思想的动态,发现问题尽早解决,避免情况恶化。

2.提供了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条件。自由获取信息,随时通过媒介搜索获取问题的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寻求帮助,媒介的进步使得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条件更加充分。许多对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存在顾虑的大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途径进行在线咨询,私密性更强,也让学生更易于接受。

3.搭建了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平台。无论是MOOK,还是专题网站,抑或是心理咨询师的个人主页,都可以成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平台。媒介的多样性,传播手段的多元化,使心理健康知识更加形象、更加具体,受众更容易接受,知识的普及也更加便捷、覆盖面更广,平台不断拓展。

三、突破路径

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化、活动化、具体化。在全面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以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避免干巴巴的说教和填鸭式的理论灌输,将抽象的心理健康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日常教育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状况,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是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借助媒介的便利开展网络心理咨询,运用媒介的多样性开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乃至发挥媒介技术开通在线直播,引导大学生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并指导他们进行自我调适,发挥网络匿名性、广泛性、灵活性的优势,结合传统教育模式深入、连贯的优点,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被媒介包围的大学校园里,心理健康教育者除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了解现代化技术对大学生的影响,并主动运用媒介技术提升教育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和指导,充分发挥他们熟悉网络又贴近学生的优势,在对学生日常的教育管理中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

在全媒体环境下,媒介技术迅速发展进步,高校应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者应主动了解网络特点,掌握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灵活性、趣味性、有效性和广泛性。

参考文献:

[1]王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科技风.2014(22).

[2]黄良怡.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培训.2016(6).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媒介大学生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书,最优雅的媒介
大学生之歌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