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雅芳++丁锦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行业中出现了新的一轮改革浪潮,由于改革步伐大、速度快,各个学科均做了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发展。生物是高中重要的课程之一,其中有许多需要学生参与实践的内容,需要教师通过指导来有效地开展实践学习活动,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印象;需要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积极性,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成功解决问题的目的。课堂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思维能力为目标,本文希望通过探讨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为日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提供有效借鉴和参考。
一、加强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不容忽视,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小组活动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相互探讨学习内容,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能够挖掘自身的潜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成绩。合作学习应用于高中生物课堂可以让学生在互相探讨中加强联系,在合作中形成平等的意识。例如,在平时的小组实验中,把不同个性的学生分到一组,在小组中每一位成员发挥的作用都不容忽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了双赢。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气氛不应该是枯燥无聊、死气沉沉的,而应该是学生享受学习,从学习中获取满足感和自信感。传统的教学方法统一规划了学生的言行和思想,而小组合作学习,则促进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不应是单向的教师输送,而应是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主动地探求相关知识,这是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过程。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物必修第2册第3章《基因的本质》,学习的章节主要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DNA的复制以及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关于以上内容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展开相应的讨论,各小组开启自己的想象力进行DNA的重组,按照自己的意愿将稳定遗传病表达出新产物或将新形状的DNA进行体外操作,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提升自我。
二、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生物是充满意义的,有属于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所以不同生物个体的繁殖、发育过程是不尽相同的。这些知识单纯依靠老师的讲解,无法让学生完全体会其中的奥妙。此时,教师可结合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图片、声音呈现出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具体。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之前,让学生在家种植种子,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录制好的一段视频以动态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其生根、发芽、开花以及结果的整个过程,让学生通过感官了解生物的生长过程。将课本知识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心理发展过程,是教学的重要手段,能把抽象而深奥的理论知识变成生动的真实事件,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在教学中互相促进,引导学生理性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教师要确保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能够发散思维,进行联想记忆,不再拘泥于课本,完成对知识点的整理与总结。如,在讲授《细胞的分化》这一节时,关于细胞的分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于细胞的癌变,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导致细胞癌变的原因,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同时教师应选择恰当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总结出教学理念运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效果。教师要整合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简化讲解的教学环節,合理开展生物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对生物的探索欲望,同时,应合理提供学生课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操作能力,并借助落实生物课堂教学评价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应不停地挖掘实验的多样性,丰富教材,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不断地得到提高。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编写实验报告,引导学生明白实验的假设、变量控制等,学生在编写的过程中,可以再回顾一次实验过程,加深印象,认识到实验的本质,使之成为创新成果实验的动力之一。
三、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
知识是创新的基础,传授学生知识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一个同时进行的过程,知识与创新能力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师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法,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但学生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好奇心非常强,而教师应该牢牢抓住这一点,将学生的好奇心发挥到最大,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讲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树叶照片”,也就是教师指导学生把相片的底片固定在柔嫩的叶子上,但是要保证植物能够接受到阳光的照射,等过了几天之后,把已经充分进行过光合作用的树叶取下来,拿掉底片之后,再将叶子放进煮沸的酒精之中,植物的色素就会迅速地从叶子中溶解,最后再将叶子取出,加入碘水,这样,照片也就显示在叶子上了。整个实验完成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分析思考整个试验过程,提出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尝试制作同原理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力求学生能够全面、透彻地“听”懂每一节课,但这不是最佳方式。学生只有自己参与其中,才会真正地理解、记住知识。强行灌输,只会让学生短暂、生硬地记住,而无法灵活运用知识。引导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教师长期以兴趣为基点提出疑问,引导学生自己找到答案,这样一定会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从而让其学会自主思考,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引导学生思考“在农业生产中,除草,通气,作物增产运用了哪些生物知识”,在总结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记忆,并且在思考过程中,对创新思维进行了强化。
四、依据学生兴趣设计教学活动
学习兴趣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明确了解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根据需要将热点问题、生物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引入课堂之中,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教材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基因的表达》时,将克隆技术、太空育种、吸烟损害遗传基因等相关知识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可以通过讨论热点话题,将现实生活引入教材学习之中,更形象而具体地理解知识,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只有新的刺激才能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碰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一味地重新翻动原有的知识,只会造成学习兴趣下降,教学质量不高的后果。
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从而设置课堂教学问题。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探索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以及相关知识的印象。例如,教师可以在讲授人教版生物选修1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中的酵母的厌氧呼吸时,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品尝保质期内的酸奶,在品尝之前查看包装袋是否鼓起来,根据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联系课本知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教学模式,通过提问、分析、讨论以及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生物学知识,改变了传统学习中学生只是单纯地记忆生物知识的学习模式,因此学案式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学案式的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学生创造与创新能力的目的,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能拥有全面而系统的生物学科基础知识、用生物学的角度看待问题的态度以及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想要提升课堂的有效性,教师除了在教学中做好备课的工作,不断地拓展教材,联合现实生活进行教育活动,尽量将课本知识融到现实生活中之外,还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生物思想素质,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通过灵活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的生物素养,不断地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水平。
编辑/佟馨 E-mail:10103812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