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赛中国获奖作品分析及其启示

2017-06-02 11:11于松明蒋淼
新闻爱好者 2017年5期
关键词:荷赛新闻摄影启示

于松明++蒋淼

【摘要】荷赛奖中国作品,是我国经济、文化、生活发展变化的镜子。中国摄影师自参加荷赛以来,从起先的“参与者”逐步成长为“获奖者”,既反映了中国新闻摄影蜕变的过程,也折射出国家的发展和变化。

【关键词】荷赛;新闻摄影;中国获奖作品;启示

一、荷赛概述

2017年2月13日,第60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中国摄影师王铁军的作品《汗水铸就冠军梦》获得日常生活类单幅二等奖,再次引起人们对荷赛奖的关注。

荷赛,即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因1955年发起于荷兰,故简称荷赛,它是国际专业新闻摄影比赛中最具权威性的赛事。其宗旨是:“促进信息的自由、不受限制的交流,鼓励高水平的专业新闻摄影标准。”“荷赛奖”分为突发新闻、一般新闻、新闻人物、体育动作、体育专题、当代热点、日常生活、肖像、艺术、自然10大类,每一类又分成单幅和组照两项,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的新闻摄影大赛,获奖作品也成为人类所处时代和历史的见证。

荷赛创办之初,获奖者多为西方摄影师。随着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参与到赛事当中,他们的很多优秀作品也逐渐在荷赛中被认可,在不同类别的评比中获得奖项。

荷赛奖评选过程中,评委要从数万张照片中选出很少一部分得奖作品,评奖的过程非常残酷。评选时,“一张照片出现在评委眼前的时间最短一秒钟,最长五秒钟。如果摄影师选送的是组照,评委也大概只会花20秒时间去看。很多摄影师历经艰辛选送的照片,分秒间就被决定了命运”[1]。荷赛评选过程中,除了参赛作品亮相时间短之外,还有一个与国内摄影比赛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在评选之初,评委无法看到参赛作品的图片说明,这个评选规则,突出强调了荷赛对摄影师拍摄水平以及作品表达能力的高要求”[2]。

二、中国荷赛获奖作品分析

(一)获奖代表作品内容分析

从1988年开始,我国共有45位摄影师获得世界新闻摄影大赛的相关奖项,自2007年以来,共有37个作品在荷赛中获奖,作品涉及多个类别,展现了我国新闻摄影在时代发展中的进步。

1.第59届荷赛当代热点类单幅一等奖:《中国迷雾》(图1)作者:张磊

这幅获奖作品拍摄于2015年12月20日,一片迷雾笼罩的天津。单从拍摄的角度来看,大部分人会认为这幅作品是用无人机航拍而成。事实上,该作品是由摄影师在117层的高楼上拍摄的。通常情况下,人们看到的展现雾霾的摄影作品,大多是同一高度拍摄的在雾霾中的人或物,而获奖的这幅作品却是“站在高处的雾霾景象”。

从图片上可以看到,最上層的是蓝天,中间灰蒙蒙、厚厚的一层是雾霾,最下面的则是人们居住的楼房。作品采用了三分法来构图,层次分明,直观地呈现了被雾霾笼罩的城市。蓝天与城市之间隔着虚无缥缈的雾霾,表达了人们迫切想要改善生存环境的愿望。整幅图片的“重心”在下半部分的高楼大厦上,给人一种压抑而沉重的感觉。从色彩上来看,碧蓝的天空与灰蒙蒙的雾霾形成鲜明的对比,加重了压抑的氛围,也从侧面反映出环境问题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2.第52届荷赛突发新闻类单幅一等奖:《走出北川》(图2)作者:陈庆港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陈庆港作为一名新闻摄影记者,在第一时间赶往了灾区。他一边参与救援一边用镜头记录灾区实况,拍下了这张照片。

画面中9名解放军战士正抬着一名伤员从两块大石头中间艰难地通过,陈庆港采用俯拍角度记录下了这一幕。这幅照片从技术层面上来看,是很普通的一幅作品,没有经过仔细地调整各项数据,仅仅是记录下了“最可爱的人”深一脚浅一脚艰难将伤员送往救治点的瞬间。

没有一片废墟的大景别,没有触目惊心的伤口特写,作为突发新闻类摄影作品,在记录救援场面的同时,更展现了一股力量:灾难面前,生命的延续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新闻讲究客观真实,不能有过多的主观感情,但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新闻摄影作品相比文字的优势就是它真实客观却又无形之中传递着情感与精神。

3.第55届荷赛突发新闻类单幅三等奖:《拯救跳楼的新娘》(图3) 作者:李杨

2011年5月16日,一个姑娘因被男友抛弃而身穿婚纱在吉林长春一居民楼跳楼轻生,瞬间被群众所救。

这是一幅突发事件类新闻作品,图中穿着婚纱跳楼的新娘牵动着众人的心。从新闻性的角度出发,这幅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新闻作品,是因为“跳楼”和“新娘”这两个元素。从画面上可以直观地看出,为了救这位跳楼的新娘,上面有人拉着她,下面楼层中有人想往上托起她,展现了众人协力要将她救起的瞬间,挽救生命这一主题体现了时代主旋律,也是对社会层出不穷的冷漠现象的一次反驳。

这幅获奖作品,与前两幅不同的是,它既不是热点新闻也不是重大题材的新闻,而是一般的民生新闻。在新闻类摄影作品比赛中,单幅类照片能否获奖取决于该照片呈现的内容是否为“决定性瞬间”,也就是说是不是抓拍作品。这幅作品的作者刚好抓住了新娘被救的那一瞬间,画面呈现的有出手救她的人,有围观的人,也有议论的人,信息量很大。突发事件面前,记者不仅记录了事件的发生,还展现了人们对事件的不同反应。

4.第58届荷赛表演肖像类单幅二等奖:《被告》(图4) 作者:刘嵩

2014年5月6日,中国重庆,一名被怀疑从事非法性交易的女子正在警察局接受讯问。

这是一幅肖像类摄影作品。画面中,主人公披头散发、赤脚坐在审讯椅上。图中较为显眼的除了主人公外,两两垂直的三条“线”使得整个平面作品有了立体感,加之灰蓝的墙壁,营造了孤独、悲伤的气氛。

在生活中,人们本能地会对他人的生活状况、职业以及家庭情况等信息产生好奇。人与人之间特有的好奇心理是一幅作品吸引眼球的因素之一。这幅作品无论从题材还是构图似乎都可以勾起人们的好奇心。从作品的标题和画面中可以看到,审讯椅表明了拍摄事发地点,夸张的高跟鞋隐约暗示着某个“职业”,平静的画面实则可以引起多方的联想。这幅作品,除了还原出女子接受审讯的现场,从该女子低头、两手相向的情形中依稀还能读到那一丝悔恨与羞愧。与其他新闻类作品不同的是,这幅作品的故事性以及想象的空间更大。

以上获奖作品,笔者都是从画面内容出发而没有从专业的摄影技巧角度进行分析。所谓新闻摄影作品,意味着这类作品必须有“新闻性”。上文提到的第一幅作品是有时间跨度的热门新闻,第二幅是突发的灾难性新闻,第三幅则是突发类民生新闻。从“新闻性”的角度来看,《走出北川》与《拯救跳楼的新娘》更为符合新闻“时效短、内容奇、引人关注”的特点。《被告》属于肖像类,但从题材来看也具有新聞性,且具有可以想象的空间,能够引起人们急切关注。

(二)获奖作品类别分析

2007—2016年的十届荷赛评奖中,中国摄影师共有35个作品获奖,其中9个一等奖、12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以及2个优秀奖。但在这35个获奖作品中,仅有11幅是热点新闻类作品(见表1),不到获奖总数的1/3。

其余获奖作品分别是:体育类6个,自然类7个,肖像类5个,艺术与娱乐类3个,日常生活类、长期专题项目类以及人物类各1个。近年来,“荷赛从内容到形式上做了很大调整,进行了许多尝试,一度偏离了新闻摄影的本体”[3]。虽然我国摄影师的新闻类获奖作品不多,但其他类别的作品,也没有脱离“新闻性”这个标准,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三)获奖作品题材分析

10年中,从中国摄影师的获奖作品类别分布可以看出,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作品、反映国家重大事件的作品所占比例是较低的。在获奖的新闻作品中,除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以及天津港爆炸这些灾难性新闻题材的作品,其他新闻类作品反映的热点问题都是其他国家也会有的情况,比如雾霾问题。从目前我国的获奖作品来看,走向世界性摄影比赛的作品,在拍摄器材、技术等方面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在题材、内容选择上却比较单一,缺少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变化的以小见大、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

从其他类别的获奖作品中也可以看出,自然类和体育类的作品获奖比例较高,两个类型的占有量达到了40%。

三、中国获奖作品引发的思考与启示

表面上看,目前中西方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但实际上相互的了解和渗透似乎又比较难。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影像资料来获得的。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国际比赛,荷赛的获奖作品在后期会被相关领域的很多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进行点评分析,通过二次传播,对国家良好形象的塑造会起到一定作用。

众所周知,影像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场再现的功能,它比文字更为具体且不易出现较大的理解偏差,所以新闻摄影的现场感很重要。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往往注重图片所记录的内容价值,图像所留住的那一瞬间,要能够直观地展现出新闻事件的表象以及深层次的内容。我国摄影师从前期参加荷赛突发类新闻奖比赛,发展到现在的参加一般类、突发类新闻奖比赛,且均有作品获奖,表明我国新闻摄影正处于良性发展的态势,我们的许多优秀作品也已走向世界。通过近10年的荷赛获奖作品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摄影师正在朝着“重视突发类新闻”的方向发展。

荷赛作为目前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摄影比赛,虽然是面向各个国家接收参赛作品,但由于中国摄影师参与比赛的时间较晚,且因为主办地、评委等构成因素,该赛事的评比还是对欧美的作品更加有利。对中国摄影师来说,作品要想获奖,不仅需要提高自己的拍摄水平,还要从时效、题材、内容上下一番功夫。

(一)深入重大突发事件现场的作品有优势

在国际重大突发事件拍摄方面,到场率低的现状严重制约了中国摄影师该类题材的拍摄。新闻摄影作品的最大价值在于第一时间传播新闻事件,从第52届(2009年)荷赛奖中国摄影师的获奖作品来看,2008年的汶川地震、奥运会这类重大题材是评委们所青睐的,但是纵观10年的获奖作品可以看出,我国摄影师在重大题材拍摄方面的到达率还有所欠缺,除了发生在自己国家的重大事件,其他国际性的突发事件中中国摄影师的到场率更低。

第59届荷赛中,非科班出身的沃伦·理查德森选送的作品《渴望新生》(见图5)夺得了年度大奖。这幅作品是作者于凌晨3点拍摄的,在自然光的条件下,镜头记录了一个难民父亲通过匈牙利和塞尔维亚边境的铁丝网后,一边转过身来接自己的孩子,一边还要极为小心地观察周围环境。沃伦·理查德森拍摄这幅作品的前提是,他与难民一起在边境待了5天,每天至少要走5个小时,并且难民整个晚上都在和警察部队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可以说,在拍照前,他已经比较疲惫。为了拍出好的作品,他不辞辛苦,深入事件现场。这种精神值得我国摄影师学习。该作品故事性很强,它的表意及引发的思考都在往“父母对孩子的大爱”这个方向指引,使整幅作品主题得到升华。

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张蔚飞认为,没有拍到第一现场的照片,就不能称为真正的新闻照片,至少是不能体现新闻照片特长的、充其量只能起到一个后续解说的作用。我国新闻摄影师并不是没有认识到深入现场的重要性,除了有工作作风和习惯方面的原因外,还有制度等客观因素,这些都成为很多新闻摄影师奔赴现场的羁绊。

(二)有各国特色元素且内容深刻的作品受欢迎

在数量相对稳定的获奖作品中,中国元素的欠缺是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在2007—2016年这10年的获奖作品中,除了上文提到的地震与奥运会,有真正中国元素的获奖作品只有7幅,占获奖总数的20%。摄影器材和摄影知识的丰富使得艺术化的摄影作品越来越多,很多摄影师在拍摄作品时会经过仔细的思考,设定好构图、光线、色彩等,但评委更想看到的却是新奇、有意义、难能可贵的具有丰富内容的新闻作品。所以,摄影师除了满足一般摄影爱好者和普通受众对新闻摄影作品的要求,要想在荷赛这样高水平的国际新闻摄影大赛中取得佳绩,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三)较高职业素养、正确价值取向是关键

荷赛主办方强调并鼓励摄影记者深入事发现场、不畏风险的采访作风,倡导创造力十足、形象感染力强的表现手法。荷赛在评奖上,普遍承认的是西方的新闻摄影价值取向,即:“重视人类、自然、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苦难与残酷,通过镜头语言去展示人类生存的矛盾处境:在死亡的恐惧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在评选过程中,蕴含西方传统的悲剧精神,能够给人以第一时间的视觉冲击,并带来悲伤情感的作品更能引起人类对自身生存现实的探究与反思。西方对于“悲”的表现是直接有力的,而中国传统的表达方式相较于西方是略为含蓄的。因此,我国的摄影师应在寻求发展的道路上,对西方优秀的元素学会融会贯通,而对我国优秀的元素也要积极地发展并传承。在学习西方优秀的技术以及有趣的文化元素的同时,还应该坚守祖国传统文化不动摇,努力构建我国的摄影文化环境,形成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表达方式,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影响力广泛的作品,在世界摄影比赛中吸引更多的国际目光、取得话语权。

目前,我国的新闻摄影工作者应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在日常的摄影工作中树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摄影文化理念,为更好、更快地发展中国新闻摄影事业贡献力量。摄影师是“图像”这一类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应该努力让自己的作品既有创新又能展现这个时代的特色,成为一名心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乐于奉献,勇于深入现场的新闻传播者。中国摄影师还应积極拓宽视野,参加各类影响力较大的新闻摄影比赛,为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作出贡献。

当然,由于每个国家国情不同,即使中西方的文化交流越来越丰富,仍旧不能很好地让西方大众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因此,在我国摄影师选送的参赛作品中,有很多优秀的新闻作品无法获得西方评委的青睐。在此情况下,只有进一步增进西方国家对我国的了解,独具我国特色的摄影作品才能被更多的人认可。

(四)坚持正确新闻理念,是拍出好作品的前提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荷赛已经成长为一场包容各国特色的比赛,但由于评委组成以及新潮思维的影响,评选中还是西方风格的作品更受青睐。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导致一部分中国摄影师为了能够在比赛中争得一席之地,在创作之初就会选择西方评委较为喜欢的风格与素材。这种做法,也许会增加获奖的概率,但在无形之中给自己的摄影生涯硬生生地加了一个枷锁:在创作作品时,往往都会朝这个方向倾斜,这样就会使摄影师失去属于自己的摄影风格。

独到的艺术眼光和正确的新闻理念是优秀的摄影师缺一不可的。为了报道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摄影师们需要第一时间深入事件现场,有时甚至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对新闻摄影师来说,用自己的相机第一时间拍出传递直观新闻信息的照片是他们心中崇高的新闻理想,而用自己拍摄的照片展现民众的需求则是为大众服务的职业精神。在坚持新闻理念的同时,摄影师还要紧跟社会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培养自身发掘传统文化之美的能力,努力用自己的作品弘扬中国特色,传播中国声音。

随着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上的作用,新闻摄影作品的传播将会更加便捷,影响力也会更大。在这样的环境下,摄影师要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会在生活中发掘素材、捕捉新颖且有意义的主题,以最好的状态,用手中的镜头去创作既有艺术性,又有正能量的作品,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质的新闻信息,将“中国元素”更好地展现给世界。

参考文献:

[1]黄文.从荷赛获奖作品看世界新闻摄影现状与趋势[J].新闻与写作,2011(8).

[2]黄文.从荷赛获奖作品看世界新闻摄影现状与趋势[J].新闻与写作,2011(8).

[3]郭建良.微光下凝固感人瞬间——第59届荷赛微光摄影作品简评[J].新闻记者,2016(3):92.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编校:赵亮

猜你喜欢
荷赛新闻摄影启示
新媒体背景下分析新闻摄影的发展对策
新闻摄影在新闻报道中的价值研究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新闻摄影应用于公安宣传工作路径探析
网络时代新闻摄影的新发展
荷赛2016
2016荷赛决赛阶段有16%的照片被取消资格
荷赛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