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丹
摘 要:本文针对艺术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的问题,探寻原因,得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可行性路径,以期为切实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效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一、何谓马克思主义信仰
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思想或主张的相信尊崇并身体力行,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它对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起着强烈支配作用。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理论,又是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指无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极度信服、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状态的主观确信,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坚定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关系到社会主义能否培养出合格接班人的重大问题。
二、艺术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艺术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相当疏远和漠视,出现一定程度信仰危机,表现如下:
首先,从变化根据的内因看:
1、对马克思主義信仰缺乏深刻认识。对理论缺乏深刻广泛理解,认识不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变化,转型期社会变化引起的诸多矛盾,从而导致了“马克思主义无用论”的产生,动摇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2、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世俗功利化趋势。部分学生将现实生活的一切都市场化、功利化,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不是因为相信其科学性,而是可以给自身带来利益或得到他人认同,如入党有助于评忧、找工作等,带有世俗化、功利化色彩。
3、对马克思主义宣教育误解 “洗脑”。马克思主义理论往往被看作是一种纯粹意识形态领域下的“洗脑”教育,对马克思主义持怀疑态度、抵触心理,主观上不愿意接受或采取敷衍态度,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内涵往往被忽视,更不必说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实践。
其次,从变化条件的外因看:
1、社会大环境复杂多变。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自利观念的滋生,金钱的力量被片面夸大,被当成一个人的人格、尊严和价值的表现,导致个人利益至上。
2、校园小环境不容乐观。高校教育是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要渠道。教育内容枯燥。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化理论成果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宏观而又抽象,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方法简单;教师信仰不坚定。有些高校思政课教师偏少,甚至聘请兼职教师,他们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高,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不深刻全面,影响信仰教育效果。
三、艺术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选择
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国家、社会、高校、大学生自身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倡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增当代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道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和肯定,完善社会各种因素,努力创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2、高校重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从机构设置来说,加强院党委领导,配备专门马克思主义学院或其它相关机构负责对全校师生的德育;从管理角度来说,专职德育工作者及各岗位教职员,既讲分工又讲合作,实行全员育人,加强制度建设,共同服务于大学生正确的政治信仰的确立。
3、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信仰教育内容应与时俱进。要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结合社会发展的潮流,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需求,对大学生开展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创新改进教学方法,互动教学过程中展开自主讨论,对所学内容形成正确的认识;案例教学中用社会典型问题展开研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教学中,切实感受和对比社会主义建设所面对的困难与成就,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内化为自己的政治信仰。
4、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校园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有利于培育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容,如建党、建国纪念日、公祭日,抗战胜利日等开展纪念活动;社团开展读书会、辩论赛等,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运用学校广播、校园网、橱窗、板报等各种文字与电子传播媒体,大力宣传和弘扬马克思主义,推介新时代的典型人物。
5、加强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一是思政课教师要做到真讲、真信、真懂马克思主义;二是党团工作者、辅导员要认真践行理论信仰。除高校在选配人才时要按思想政治素质高标准选拔外也要对在岗专职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信仰状况的跟踪了解,加强对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和教育技能培训,使他们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用真诚和坚定的信仰力量和高超的教育艺术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帮助他们培养马克思主义情感。
总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否坚定,既关系到个人、国家、民族的前途和未来,也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因此,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必须抓住重要时机应对挑战,采取各种措施,为培养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者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学俭,李东坡.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突出问题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0,(11).
[2]郑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心态成因及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