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道静
潘瑞金先生在《浅谈新课程实施中教学的有效性》一文中指出,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量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的潜能。有效课堂是从课堂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度来评价教学行为,重点关注的是课堂目标的达成,学生获得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创设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努力做到精讲,善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及时练习巩固,保证课堂教学取得实效。
一、加强对教材的阅读
学生课堂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对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是上好历史课的基础,也是一堂课的第一步,包括导言、学思之窗、历史纵横、图片,甚至注释、本课要旨。历史知识是有体系和结构的,课堂上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同时,历史事件的发展是有联系的,这种联系体现在有的是横向联系,有的是纵向联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我觉得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先让学生对其进行阅读,理解了这些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也就能理解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
二、教学可采用学案导学的模式
学案就是指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的学习方案,它是老师帮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连接老师与学生的枢纽。学案导学模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启发思考、学生课后的练习巩固,将“学、思、做”三者有效结合,實现有效教学;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学生自主学习后,在课堂中以各种不同层次、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史料对历史进行宏观展示,在把握教材主旨的前提下,以史料论证历史,激发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
三、用好图文史料
新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史料,图文并茂。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学习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解释。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良好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就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方法得当往往就事半功倍。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必然影响到课堂教学高效与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讲授法遭到了质疑和挑战。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信息的时效性更加显著,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更加及时、准确地为学生带来更多有用的知识。所以,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它优化了教学结构,启迪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注意模块链接
新课程教材把历史分成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大模块,学生要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就必须要求教师对模块链接,如学习必修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就可参考必修1第13、14、15、16、17课,从“甲午中日战争”“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寻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初步发展到黄金时期到日益萎缩再到陷入绝境的政治背景。让学生了解经济、政治和文化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离不开这三方面,学习历史就要从这三个方面去理解、掌握,从而优化了学生思维,提高了课堂效率。
六、课后及时反思教学,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反思作为一种研究课堂教学的方法之一,其目的是针对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探讨“如何上好一节课”的策略。课后的即时反思,对上好下一课也很有帮助。
总之,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观念,教学有效性的终极目标是关注学生的发展,这也是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