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动力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
杨海龙,赵莉,孙瑞,王明志,赵晓冬
(大庆市人民医院皮肤科,黑龙江 大庆 163316)
目的 观察光动力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尖锐湿疣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采用光动力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光动力治疗。并于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记录痊愈例数及复发例数。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痊愈分别为22例、29例、31例,均高于对照组的11例、15例、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未痊愈分别为13例、5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9例、12例,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2例明显低于对照组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光动力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可提高患者临床效果,降低6个月内复发率。
光动力;干扰素;局部注射;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好发生于性器官及其周围黏膜组织,是人乳头瘤病毒经受损表皮入侵皮肤病在局部形成疣状增生。人乳头瘤病毒的基因组复制发生在基底细胞,结构基因的表达及病毒颗粒的组装在颗粒层和棘细胞上层中完成。目前尚无抗人乳头瘤病毒特效药物。激光、电灼、手术切除及腐蚀性药物等治疗手术副作用大,且瘤体去除不完全、治疗后复发率高。本院采用光动力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2014年1月~2015年6月于本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尖锐湿疣患者65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其中男21例(病变累及尿道口17例,冠状沟12例,包皮内外板7例,肛周5例),女14例(病变累及宫颈部10例、大小阴唇8例、阴道口6例、阴道壁4例、肛周4例),年龄18~45岁,平均(34.6±7.2)岁,病程2周~7个月,平均(2.3±1.9)个月,瘤体直径0.2~2.5 cm,平均(1.7±0.4)cm,瘤体数目1~8个,平均(4.7±1.9)个。对照组30例,其中男17例(病变累及尿道口14例,冠状沟11例,包皮内外板4例,肛周3例),女13例(病变累及宫颈部8例、大小阴唇6例、阴道口4例、阴道壁3例、肛周2例),年龄18~43岁,平均(32.2±7.6)岁,病程2周~9个月,平均(2.6±2.1)个月,瘤体直径0.2~2.8 cm,平均(1.5±0.6)cm,瘤体数目1~8个,平均(4.4±1.6)个。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光动力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首先将外用盐酸胺酮戊酸散(商品名为艾拉,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70027)溶于0.9%盐酸溶液中。氨酮戊酸的最终浓度为20%,取适量无菌脱脂棉蘸取配制好的溶液,于病损处均匀覆盖,覆盖面积以超过病损处0.5 cm为宜。病损处及无菌脱脂棉用塑料膜封包、无菌纱布外固定。4h后取出进行光动力疗法。光动力治疗仪器选择武汉亚格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LED-IB光动力治疗仪。对病变部位以80~100 J/cm2的能量局部垂直照射(宫颈部可先扩阴暴露)30 min,治疗后每1周复查1次,复查时如仍有瘤体则继续光动力治疗,如愈合则每月复查1次,此后在最后一次治疗的第1、3、6月进行随访。观察组结束照射后,将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商品名为利分能,300万IU,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1096002)300万IU,溶于2 mL的生理盐水中,在创面基底部行放射状注射,1次/周,4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结局为痊愈、未痊愈及复发3种情况。治疗后疣体消失,病变部位皮肤或黏膜与周围正常租住无异,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查显示阴性临床治愈。6个月内发生新疣体,病变位置可为原病灶及临近部位,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查显示阳性为复发。记录治疗1、3、6个月的临床治愈案例及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临床结果仅进行同期两组比较及同组不同时期比较,其他比较无意义。根据理论频数条件,选择χ2检验、近似卡方检验或Fisher’s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痊愈例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未痊愈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临床疗效比较
光动力疗法即通过相应波长的光源照射靶向部位的光敏剂,事其由基态变为不稳定的激发态。激发态返回基态态引发局部物理变化及化学反应从而释放出能量,进而产生活性氧等细胞毒性类物质,以达到破坏病变组织的效果。5-氨基酮戊酸是血红素合成过程中的重要的卟啉前体可在细胞内转化为原卟啉。5-氨基酮戊酸经局部涂抹可被迅速吸收,并大量分布尖锐湿疣组织增殖旺盛细胞的线粒体、细胞膜及胞质中。含光动力疗法可以直接破坏细胞结构,引发细胞的凋亡和坏死,破坏疣体内的血管[1]。近年来发现,光动力疗法还可激发机体抗病毒免疫反应。李蕾等[2]发现宫颈尖锐湿疣经光动力治疗后皮损Toll样受体7、Toll样受体9、干扰素及干扰素调节因子7均降低,提示光动力还可能参与局部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张云凤建立例人乳头瘤病毒16E7蛋白HaCaT细胞株与外周单一核细胞,并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处理后Transwell小室,发现单一核细胞发生趋化现象;而采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干预后的尖锐湿疣皮损CD8+T细胞、CD68+巨噬细胞升高,提示光动力疗法可诱导机体的局部抗病毒反应[3]。王辉等[4]发现光动力疗法可降低局部病灶人乳头瘤病毒(HPV)6/11型DNA载量。于发现对于疣体较小的宫颈尖锐湿疣及尿道尖锐湿疣单用光动力疗法亦取得较好的效果[5]。
干扰素可通过PKR途径、2-5寡腺苷酸合成酶/RNase L途径、MXGTP酶途径及ISGl5泛素样途径发挥生物学作用[6]。重组人扰素α-2b是常用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其具有抑制细胞增殖和调节免疫的作用[7]。临床上光动力疗法破坏疣体后在皮损部位涂抹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以预防复发[8]。本研究采用干扰素局部注射方法,其组织吸收率优于局部涂抹,保证了较高生物利用度,其治疗效果及复发率均优于肌肉注射[9]和干扰素凝胶局部外用[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痊愈例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未痊愈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光动力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可提高患者临床效果,降低6个月内复发率。
[1] 张云凤,王秀丽,王宏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法治疗尖锐湿疣的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27(1):78-80.
[2] 李蕾,邹先彪,张云杰,等.光动力治疗前后宫颈尖锐湿疣皮损Toll样受体7和9及α干扰素和干扰素调节因子7的表达[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4,7(5):330-333.
[3] 张云凤,缪飞,王宏伟,等.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局部免疫反应的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3,46(5):309-312.
[4] 王辉,赵学良.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对病灶乳头瘤病毒复制的影响[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10):739-741.
[5] 杨兆林,邵艳玲,廖翠仙,等.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J].广东医学,2015,36(3):462-464. [6] 张瑞丽,王千秋.干扰素及干扰素诱导剂与人乳头瘤病毒致尖锐湿疣的治疗[J].中华微生物无和免疫性杂志,2012,32(2):185-188.
[7] 王利霞,甘才斌.干扰素凝胶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尿道口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5,22(3):230-233.
[8] 李欣,刘俊,宋临秋.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2):104-105.
[9] 常欣,代志彬.α-2b干扰素外阴处黏膜下或皮下注射治疗尖锐湿疣的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8):2006-2007.
[10] 许小标,解士海,黄壮峰.探讨干扰素不同途径给药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4(20):239-24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