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湘乡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湖南 湘乡 411400)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对比分析
李波
(湘乡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湖南 湘乡 41140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共96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儿入院时间先后分为研究组(32例)、观察组(32例)以及对照组(32例),研究组患儿均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常规激素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常规激素治疗,对照组患儿依照常规给予激素治疗,对比3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6.9%,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0.6%,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81.3%,研究组与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儿有效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与观察组患儿治疗过程中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上升至正常所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儿上述时间指标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着卓越的临床效果,患儿血小板数量快速回升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丙种球蛋白;激素;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同剂量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当前临床常见得一种小儿出血性疾病,其与患儿自身机体免疫能力有密切关系,分为急性以及慢性两种类型,严重者将直接威胁到患儿生命安全[1]。本次研究将以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为对象,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该病患儿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抽选本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共96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儿入院时间先后分为研究组(32例)、观察组(32例)以及对照组(32例)。3组患儿临床症状均以皮肤粘膜出血、瘀斑以及便血为主,血常规以及骨髓穿刺检查结果显示患儿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制定的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标准[2]。对比3组患儿临床资料,其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临床症状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依照常规治疗,患儿给予安络血、维生素K1等药物治疗,同时患儿给予地塞米松0.1 mg/kg静脉滴注,持续治疗5 d后结合患儿实际症状以及药物耐受性逐渐降低剂量,持续治疗6 d后患儿开始口服泼尼松1 mg/ kg,1次/d。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儿给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200 mg/(kg·d)治疗。
1.2.3 研究组 研究组患儿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400 mg/(kg·d)治疗。
3组患儿均以3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估3组患儿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3-5](1)评估3组患儿治疗效果。显效:患儿出血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其血小板计数≥100×109/L、骨髓巨细胞恢复正常,持续时间≥3个月;有效:患儿出血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器血小板计数≥30×109/L、骨髓巨细胞数量持续上升;进步:患儿出血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其血小板计数<30×109/L、骨髓巨细胞数量有所增长;无效:患儿出血等临床症状未有明显改善,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其血小板计数相较之前无明显改善、骨髓巨细胞数量无变化。(2)测定3组患儿治疗过程中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上升至正常所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3)统计3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使用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16.0,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3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6.9%,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0.6%,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81.3%,研究组与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儿有效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对比
2.2 3组患儿治疗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儿与观察组患儿治疗过程中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上升至正常所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儿上述时间指标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患儿治疗指标对比(±s,d)
表3 3组患儿治疗指标对比(±s,d)
组别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上升至正常所用时间住院时间研究组3.4±1.1 7.7±1.2 9.1±3.2观察组3.9±1.8 8.1±1.4 10.2±3.3对照组5.5±2.1 9.8±1.5 18.3±5.2
2.3 3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组患儿治疗过程中 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临床症状以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为主,患儿在病发前均有病毒感染史,例如上呼吸道感染、麻疹、水痘等,同时具有病发迅速、影响范围大(包括患儿皮肤、黏膜、牙龈、眼结膜、鼻腔以及外伤部位等)等特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甚至会出现严重颅内出血现象,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6]。临床研究表明[7],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病发原因主要与自身免疫系统机制异常有关,患儿由于病前病毒感染而出现淋巴细胞功能异常,相关抗血小板的抗体与血小板表面抗原结合后形成复合物,破坏患儿体内血小板活化反应,进而引发患儿一系列临床症状。
以往临床针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治疗主要以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主,能有效发挥抗炎、抗过敏、抗结缔组织增生的作用,能有效改善患儿体内血小板减少现象[8]。丙种球蛋白内蕴含有健康人体血清中具有的各种抗体,能有效增强患儿机体免疫力并预防感染,且丙种球蛋白与抗生素结合使用能够有效抑制部分严重细菌性、病毒性疾病感染症状。具体来讲,丙种球蛋白在患儿体内的作用能有效抑制血小板与抗体的结合反应,改善血小板活化反应,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患儿自身免疫能力,避免相关激素导致患儿免疫力下降的现象,降低感染发生率。值得注意的是,大量丙种球蛋白使用过程中也有可能引发患儿类过敏反应,例如荨麻疹、发热、咳嗽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过敏性休克等症状,因此医生在丙种球蛋白的使用过程中必须结合患儿耐受性设置合适的用药剂量。
本次研究结果中给予400 mg/(kg·d)丙种球蛋白剂量的研究组患儿在治疗有效率、治疗指标上均优于观察组以及对照组(P<0.05),且3组患儿均无不良反应,证明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着卓越的临床效果,患儿血小板数量快速回升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1] 黄云峰.两种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5):16-17.
[2] 黄伟群.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5):45-48.
[3] 范小勇,张耀东,谭利娜.亚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皮质激素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Meta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0):11-13.
[4] 和学忠.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探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14(9):147-148.
[5] 李传湖.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对比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4):47-49.
[6] 谭艳飞.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 (26):60-61.
[7] 黄大雄,徐桂华.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2例疗效分析[J].重亲医学,2012,41(13):1288-1290.
[8] 覃黄正.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4(21):90-9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6.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