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需要时间积淀

2017-06-01 09:00彭莹
产权导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东北地区东北经济

◎ 彭莹

振兴东北需要时间积淀

◎ 彭莹

我国东北地区曾有过“共和国长子”之称,是1亿2千万东北人民引为自豪的回忆。如今东北经济深陷困境,GDP增长速度连续几年在全国“垫底”。国家振兴东北的战略又让东北人民看到了希望。

但是,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是,东北地区一些干部滋生急躁情绪,想一夜之间摘掉落后的帽子。具体表现为有的地方增长指标层层加码,甚至辽宁省所辖市、县财政普遍存在数据造假行为、且呈现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手段多样等特点。

去年3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黑龙江省代表团审议全国两会报告,在谈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时,他强调要瞄准方向、保持定力、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急躁是不行的,浮躁更不行。谆谆教导的语境下应是有所指的。

振兴东北需要时间积淀。去年4月26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东北地区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在此基础上再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全面振兴。

然而,“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在经济增速呈断崖式下滑之势后,东北地区现在恰如一位躺在病榻上的病人,想在很短时间内就“容光焕发”,显然是很不现实的。特别是体制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正是有鉴于此,中央才将“东北地区实现全面振兴,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的时间跨度延续为15年,目标定在2030年,这是一种十分理性、切合现实的战略规划。

人们陈旧的观念需要时间转变。眼下,东北地区的一些干部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基层地方党委和政府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适应引领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人们习惯以计划经济的思维考虑问题、部署工作。而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念又在怂恿盲目冒进,一些领导干部走马上任伊始,就要制造轰动效应,动辄是大手笔、超常规、跳跃式,结果是大搞“面子工程”。这样的“大跃进”只会动摇经济增长的根基,劳民伤财。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让各级干部转变观念,特别是要从“高歌猛进”的习惯思维中解脱出来,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歌舞升平的表象只能掩盖羸弱的经济身躯。不能光顾面子好看就“乔装打扮”,而实事求是的“素面”才是真正的颜值担当。

不合理的经济结构需要时间改革。当前,东北地区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活力仍然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这样的经济结构在严重制约经济活力,特别是国企成份太大,需要加大改革力度。比如沈阳北二路,曾聚集了37家国有大型企业,曾共同创造了共和国历史上350个第一,被称为“国企一条街”。但一段时间,这条路成为“亏损一条街”,不复往日的生机。近几年经过伤筋动骨式的改造,特别是引入活跃的商业元素,将其改建成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前后经历了数年时间。而黑龙江大兴安岭伐木区正规划改造成生态保护区,这更非一年半载就能马到成功。况且东北地区以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支撑的城市居多,在中国118个此类城市中,东北三省据30个,占1/4还强。要将这些资源枯竭的城市引来源头活水,也得需要时间。

新的增长动能需要时间积聚。当下,东北地区科技与经济发展融合不够,偏资源型、传统型、重化工型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变化,新兴产业发展偏慢,亟待新的增长动能出现。但新动能不可能像阿拉伯故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中喊几声“芝麻,开门”就能打开财富大门那么容易。无论是黑龙江以“五头五尾”(油头化尾、煤头电尾、煤头化尾、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石油、煤炭、粮食等深加工,促进经济转型,还是吉林打造融资、创新、市场、创业、人才五大服务体系,有效激发社会潜能,充分释放民营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抑或辽宁聚焦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发挥雄厚工业基础、推进对外开放发展三大发力点,爬坡过坎,滚石上山,都需要时间积聚,不可能一蹴而就。

当然,警惕盲目跃进,尊重时间积淀,并不是守株待兔、固步自封。振兴东北即便是15年的时间定位,也蹉跎不得。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要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以扭秧歌、唱二人转的激情,投身振兴东北的热潮中。黑吉辽也要学京津冀的一体化思路,构建大东北经济的战略版图。

“大东北,东最东,北最北,事事成成东北情,携手振兴大东北”。只要东北人民在冰天雪地中抱成一团,激发内生活力,沿着中央既定的战略方针前进,大东北就一定能重拾昔日的辉煌。

猜你喜欢
东北地区东北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大东北的春节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