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
摘要:大健康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文章以大健康产业集群时代为背景,分析了新时期下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内涵,大学英语课程的正确定位,并进行市场调研,剖析了大学英语课程和社会服务之间的关联性,提出课程改革方案,以期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大健康;大学英语;社会服务;应用型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7.04.015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4-0051-04
一、大健康产业的兴起
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将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健康产业这一有巨大潜力的新兴产业正引领着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根据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大健康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2016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约3万亿,位居全球第一。
大健康产业指的是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活动的总和,包括医疗服务、医药保健产品、营养保健产品、医疗保健器械、休闲保健服务、健康咨询管理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大健康产业链主要有五大基本集群:一是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二是以药品、医疗器械和耗材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三是以保健、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四是以健康咨询、评测为主体的健康管理产业;五是健康养老产业。
以泰州为例,打造大健康产业,正是目前泰州推进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现阶段,泰州已拥有扬子江药业、济川药业等中国医药百强企业,医药产业销售已连续14年领跑全省,并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第一。泰州的中国医药城更是全国首家部省共建医药园区,拥有完善的平台功能和专业化服务水平,是中国医药产业的“梦工厂”。2016年,医药城园区内已有登记企业218户,比去年同比增加66.99%;其中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基因科技等专业医药类企业达120户,占比55.05%。全区共有药品生产企业27家、药品批发零售企业59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02家,医疗器械经营(批发)企业265家,以阿斯利康药业、康淮生物、美时医疗等为代表的高端制药和体外诊断试剂企业已成为带动园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领跑者。在新时代下,泰州的大健康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二、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1904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提出一项重大改革方案,将服务社会置于重要职能地位,这一改革开创了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打破了高校的封闭体制,让高校彻底走出“象牙塔”,至此,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被公认为是高校的三大功能。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显得更为重要,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内容也并不仅限于培养人才、传播知识,而是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提供多样化和全方位的服务。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地方性。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高校在诸如政府决策咨询、高层次人才培训、产业结构规划、社会软环境建设方面发挥其社会服务的功能予以支持。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应紧扣地方发展实际,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針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二)多元性。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客观上也导致了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不断细化和拓展,呈现出技术支持行业化、智力需求多样化、政策咨询专业化等多元特征。而高校的自身特征也使其社会服务功能实现方式多样化,可以采用联合办学、联合技术开发、咨询服务、社会实践与服务等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三)特色性。我国高校种类多、数量大,因此,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其提出的客观要求。这需要高校以专业特色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本土优势”,融入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成为直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
(四)学术性。社会服务的实现方式是多样化的,但高校不可能也不适宜全面参与地方所有的社会活动,其社会服务可依托其综合性、前沿性的研究成果而建立一种示范。因此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带有一种学术性。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可以界定为: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为需要,以教学科研为依托,发挥高校的专特色优势,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活动。
三、大学英语课程定位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在不断提高,大一阶段已基本通过英语四级甚至六级水平测试,不少大学的大学英语课程和学分因此压缩,大学英语课程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在这样一个时期,很多专家学者都讨论过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问题(束定芳2011;龙芸2011;蔡基刚2010、2011、2012、2013、2015;贾国栋2012;杨小惠2014;沈骑2014;裴霜霜2015;张海明2016)。而笔者认为一门课程的定位,应取决于学校的定位,不能一哄而上,盲目仿效名牌院校的教学方式。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学生的选择是自由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更为挑剔,高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走出自己的特色。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高校可以分为学术研究型大学,专业应用型大学和职业技能型院校。现阶段,全国本科院校有700多所,其中应用型本科院校有600多所,占据了招生规模的大多数,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定位。
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培养的是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体系建设应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不同于研究型大学,也不同于高职高专,它强调英语的实用能力,而实用能力的培养又是为专业服务的,其专业目标是其服务的职业取向,因此要求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一般的听说读写能力,而是强调英语和专业的对接,以英语为工具来学习专业课程,实现专业的显性学习和语言的隐性学习,成为社会需要的和国际接轨的知识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四、英语课程和社会服务的关联分析
语言和经济是相辅相成的,语言对于社会的发展水平,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经济文化交流都具有重大意义。美国经济学家Jacob Marschak就认为:语言除了作为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工具和媒介外,还具有费用和效益,语言本身是一种“高含金量”的人力资本,而学习语言就是对人力资本的一种经济投资。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它的应用领域和范围也在逐渐扩大。
(一)英语促进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英语为经济发展提供国际信息和技术保障。从英语的应用范围来看,英语已应用到社会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的各个领域。英语语言的经济价值决定了英语在各种职业及活动中的使用强度是最高的。以泰州医药城为例,2016年春季招聘会上,76家医药企业参会,有25家对英语能力提出明确要求,除能阅读检索专业英文文献外,还要求沟通能力强,能够开展国际贸易。英语课程给各种专业人才提供专业的英语教育,如医学英语、机械英语等。而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促进对外经济交流,推动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引进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减少国际摩擦和争端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英语也促进文化繁荣,通过对外交流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人们更能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同时也把自己国家的文化传播出去,招商引资的同时还可以壮大旅游業。
(二)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促进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英语应用能力要求也随之提高,还会加强员工的再教育和培训,这也为高校的英语课程提供了生源市场。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闭塞的密集型企业逐渐被技术型外向型取代,对英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客观上增加了社会对英语应用能力强的毕业生的需求,扩大了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而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地进行英语课程的改革,能够适应在全球化过程中用人单位对英语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培养出英语能力强的高级专业性人才,形成人力资本,实现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经济效应。
五、基于大健康产业视角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
以泰州为例,目前泰州拥有扬子江药业、济川药业等中国医药百强企业,医药产业销售连续14年领跑全省,并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第一,中国医药城是全国首家部省共建医药园区,拥有完善的平台功能和专业化服务水平,一个国字号医药城,加上以扬子江药业为代表的本土制药企业,这一产业集群链构成了泰州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在这样的大健康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要能面向区域经济社会,以英语学科作为依托,以相关专业教育为基础,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进行改革。目前,在泰州各大本科高校中,大学英语实行的是分级教学,所谓分级教学,是以学生知识基础为依据,兼顾学生的差异性特征,在教学中能够做到因材施教。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改革中是有一定成效的,但是忽略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改革成本大,收益低,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外语人才并不多。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不应该盲目模仿其他高校,应该在对地方经济充分考察后设立正确的培养目标,继而制定教学目标和规划。而泰州学院,作为一所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区别于传统的研究型高校,在当前大健康产业集群的背景下,要探索出符合自身发展的教学之路,能够体现学科的应用性和工具性。
(一)教学模式
笔者走访泰州医药高新区,发现对于英语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六大专业:药学、生物、免疫、化学化工、国际贸易和英语,2016年春季医药城招聘会需要各专业英语类人才总计121人,本科以上91人。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要将服务于课堂对接,可以在分级教学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实行分段和分模块多元教学。
初级阶段:大一阶段,教学活动可以分为两个模块,三个阶段。视听说模块和读写译模块;基础阶段、巩固阶段和提高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和课程安排灵活调整教学活动。这一阶段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主,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强化英语的听说能力,做好高中和大学英语学习的过渡和衔接。
中级阶段:大二阶段,这一阶段可以分为两大模块:高级技能模块和文化课程模块。高级阶段和大一的EGP英语教学不同,大一学生基本完成四六级考试,这时的英语教学应区别于公共基础英语教学。此时不能沿用传统的语言教学,应针对市场需求,着重进行高级技能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参与英语实践活动。
高级阶段:大三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此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进行ESP选修学习。基础阶段的主题学习基于CBI理念,在大健康集群的时代,可以设定课堂主题讨论和学习,如“公共健康卫生”“中医文化传播”“医学成就与问题”,以内容为载体,继续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学术技能训练也可以分主题进行,如新能源、计算机技术、基因工程、生物化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适合的文献和讲座进行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文献收集和综述等。专门用于英语选择的教学材料不必过于高深,主要考查学生如何运用英语解决和专业相关的问题,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交际能力。
(二)教材建设
当下大学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多为外研社和外教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新目标大学英语》和《全新版大学英语》,这三套教材还是应用于基础性英语教学,在高中词汇量增加的基础上加以适当听力和大量阅读练习。此类教材纯语言类叙事材料占比重较大,在大学英语初级阶段可以胜任,但是进入中级和高级阶段显然不能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此时的大学英语教学需要的是应用提高教材和专业英语教材。从社会服务的角度出发,可以由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合作编写、校企联合共同开发,立足地方特色,开发出合适的校本教材,以英语为工具和载体,拓展专业知识,培养综合语言技能,体现出教材的“应用型”“交际性”“趣味性”“跨文化性”,让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高学习者的主动性。
(三)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要突出大学英语课程的服务功能,原有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与此同时,课程的变化对英语老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教学超越了单纯的语言训练,教师的科研方向也从原有的语言分析转向特定学科的英语表达和学术英语交流策略,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也得到了可持续性发展。英语教师的研究方向有三大类:文学、语言学和翻译。在大健康集群时代的背景下,英语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专业能力拓展。文学方向的教师可以在医学文献研究、哲学宗教领域拓展自己的学术能力;语言学方向的教师可以研究不同专业领域的语言表达和语言特色;翻译方向的教师可以研究比较文化,文献翻译来促进专业文化的发展。英语教师也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改变英语教师边缘化和英语课程被压缩化的现状,既不脱离自己原有的专长,又能学习新的专业,实现跨学科发展,教师还可以在学校的帮助下联系一些医药企业,让企业走进课堂,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从而激发英语服务意识,而教师在社会和学生之间起“桥梁”作用,这一角色也拓展了大学英语课程服务意识的外延。
六、结语
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课程的设置和建设更应该突出其社会服务功能。大多数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多为2000年后的“专升本”学校,而升本之后这类院校就应该重新认识自身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角色定位,确立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价值理念,就大学英语课程而言,改革的方向并不在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上,而是应该强化英语的应用能力,而英语能力的培养服务于学生的专业技能,要将大学英语教学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在当下大健康产业集群的背景下,教学的重点应培养学生在医药、器械、商务、旅游、文秘等方面的英语技能,实现英语语言的经济价值和为社会服务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