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石
摘要:奥地利作曲家阿尔班·贝尔格(Alban Berg,1885-1935)创作的歌剧《露露》(Lulu,1928-1935)是其最后一部大型作品,也是贝尔格最为成熟的十二音作品之一。早在歌剧创作完成之前,作曲家首先将歌剧中重要的音乐段落编入了《歌剧<露露>的交响组曲》并使之独立成为一部音乐会交响作品。文章通过对组曲创作历程的溯源,探究作品创作的初衷并为研究分析未完成的歌剧作品提供原始材料依据。
关键词:贝尔格;露露;交响组曲;柏拉图式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4-0124-03
奥地利作曲家阿尔班·贝尔格(Alban Berg,1885-1935)生于维也纳。歌剧《露露》(Lulu,1928-1935)是贝尔格创作的最后一部大型作品,也是贝尔格最为成熟的十二音作品之一。早在歌剧创作完成之前,作曲家首先将歌剧中重要的音乐段落编入了《露露组曲》(后称《歌剧<露露>的交响乐曲》或《选自<露露>的交响片段》),并使之独立成为一部音乐会交响作品。《露露组曲》对于研究分析未完成的歌剧作品意义重大,同时也为分析歌剧的乐队织体写作及配器提供了原始材料。为女高音与乐队而作的《露露组曲》涵盖了同名歌剧第二幕第一、二场和回旋曲;固定音型间奏曲;露露之歌;第三幕第一、二场的间奏曲(变奏曲)和第三幕的最后部分。组曲分为五个乐章,分别是回旋曲、固定音型间奏曲、露露之歌、变奏曲及柔板。
一、歌剧创作的曲折历程
歌剧《露露》的脚本是作曲家根据德国剧作家魏德金(Frank Wedekind,1864-1918)的两部话剧《地灵》(Der Ergeist,也有译作“世俗精神”、“大地精神”或“地神”)和《潘多拉的盒子》(Die Buchse der Pandora)改编而成的①。
贝尔格歌剧《露露》的创作可谓是一波三折,前后历时八年直至作曲家逝世仍未完成。早在1928年,作曲家就着手写作歌剧《露露》。1929年为写音乐会咏叹调《酒》而中断《露露》的写作。1930年继续写作并于1931年7月完成了《露露》第一幕的终场。1932年开始写作歌剧第二幕,1933年9月完成歌剧第二幕并于同年12月为韦伯恩50大寿题献《露露之歌》。1934年2月开始写作第三幕终场,4月完成缩谱,6月开始为歌剧配器,同年完成《露露组曲》的配器并于11月30日由克莱伯指挥在柏林首演。1935年中断歌剧的配器而投身于《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之中,10月完成歌剧《露露》第二幕缩谱,12月1日《露露组曲》再次在维也纳上演,作者亲自出席。同年12月底作曲家由于疾病与世长辞,留下了尚未完成(第三幕的部分配器)的歌剧作品《露露》。
贝尔格在写作《露露》的过程中,的确遇到了比写作《沃采克》时更大的困难。1930年8月7日他写信告诉勋伯格:“至于我的新格局,我只能告诉您,我仍在写第一幕,除了作品,它的12音风格仍然不允许我写的很快,脚本也拖慢了我许多。因为要使歌词最后定下来,以便同歌曲紧密结合。由于我删了魏德金原作的五分之四,选择剩下的五分之一是相当苦恼的事。当我试图使词适应音乐形式又不损及魏德金的有特點的语言时,我做得多么糟糕啊”!②
贝尔格死后,他的遗孀海伦娜·贝尔格曾请三位与他交好的作曲家勋伯格、韦伯恩和泽姆林斯基来完成配器。报纸(《回声》,维也纳)早已在1936年1月15日报道了勋伯格答应来做此事,但这太草率了。贝尔格的三个朋友都拒绝来完成《露露》,没有一个有责任感的音乐家愿意做这件事。后来海伦娜·贝尔格不愿意让陌生人来做此项工作,而且在遗嘱中也明确表示禁止让别人来完成《露露》③。因此自1936年起,歌剧《露露》都以未完成形式上演。1976年,贝尔格的遗孀海伦娜·贝尔格逝世,有关歌剧《露露》第三幕的相关材料及乐谱手稿才逐渐公布于众。1979年2月24日,三幕的《露露》在巴黎国家歌剧院首演,第三幕由奥地利作曲家弗里德里希·策尔哈(Friedrich Cerha,1926—)完成④。
二、作曲家的预见性
歌剧《沃采克》的成功使贝尔格获得了国际声誉,而且在经济上也获得了可观的收入。《沃采克》在许多城市的上演,他都亲临指导并作有关这部歌剧的讲座。直到确信这部戏没有他在场也能演好,他才把更多的经理投入到了歌剧《露露》的创作上。为了得到尽快完成《露露》所需要的物质上的保障,他建议多演出《沃采克》以获取经济收益。然而,随着纳粹势力的增长,很多剧院都开始屈服于政治压力而拒绝上演《沃采克》了,这样一来,贝尔格的主要收入来源被切断了。
当纳粹党在议会取得了越来越多的席位时,贝尔格意识到可怕的事情要到来了。纳粹的一系列暴行,破坏了当时的文化艺术环境和社会氛围,连以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精神为基础创作的作品都被视为“非德意志的作品”。贝尔格的音乐也被视为“堕落的”“非德意志”作品,而从此禁止在德国进行演出。
歌剧《露露》在1934-1935年的演出季中在柏林有克莱伯指挥首演的计划,由于政治形势的恶化而未能实现。贝尔格最初的反应仅是对纳粹政权的挑衅。但在1934年,贝尔格开始意识到他的歌剧《露露》或许在整个德国都不会被上演了,他的其它音乐作品的演出率也大为下降。贝尔格开始面对财务困境并焦虑如何增加收入。危机意识促使了作曲家对歌剧《露露》进行交响乐缩编的想法,同时也影响他尽快为之付诸行动。
三、柏拉图式的寓意及交响组曲的编曲
交响组曲的缩编含有“柏拉图式”的寓意。“柏拉图式”意指无性的爱情,在这里不是简单地指向歌剧中女主角露露与作曲家阿尔瓦之间的关系⑤。在阿尔瓦看来,露露是典型的“艺术品女人”,是他艺术创作的灵感之源。露露是一个迷人的危险人物,她毁灭了每一个与她相爱的男人,自己也沦为了一名妓女,逐渐走向人生的低谷,最终被一名嫖客所杀害。露露代表了纯粹的天性的力量——性欲的象征而出现,从剧情悲剧的表面原因看她似乎就是罪魁祸首,但这部作品的深层意义却在于,用自然天性的力量与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不自然的道德标准的冲突,凸显情欲与当时社会规范的冲突。作曲家认为露露是一个不能用资产阶级道德观念来衡量的女人,这种女人的生活即爱情。贝尔格对阿尔瓦的认同,表现在他给阿尔瓦一种伤感为基调的抒情性音乐语言,这一点突出地体现在第二幕的回旋曲中。
柏拉图式的寓意在这里更多的是指那些同样来自《露露组曲》和歌剧《露露》的音乐片段。为了应付来自外部的压力,贝尔格开始将歌剧《露露》中的一些重要片段写进他自称为可供欣赏的“纯音乐”的作品之中。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组曲与歌剧相关,但又排除了那些令人不安的戏剧语言所带来的困扰与非议,使之成为一部深不可测的作品。《露露》的交响乐组曲成为了歌剧《露露》的柏拉图式的版本。
1934年,贝尔格决定为歌剧《露露》制作一个可供“宣传”或广告性质的纯音乐形式的音乐会版本,最初设计是为两场音乐会进行配器的两个不同版本。大型版本能够表现出整部歌剧的精髓,并对歌剧有一个清晰的印象;小型版本既“宣传”而用的歌剧节选片段。作曲家意图首先完成“宣传”组曲,即后来的《露露组曲》(选自歌剧《露露》的交响片段)。为了引起读者注意,作曲家提及这部作品为“有警告意味的交响曲”,恰当地对应了歌剧情节中的有关道德的不确定性和时局噩梦般的氛围⑥。这个交响乐作品可以在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演出而且可以引起人们对整部歌剧在其它地方上演的期待与兴趣。贝尔格最初设计了两个音乐会版本,其中以五个乐章的小型版本流传最广。
表1 贝尔格设计的两个音乐会版本
版本 乐 章
大型版本 Allegro Scherzo Ostinato Rondo Quodlibet Lied der Lulu Variationen Adagio
小型版本 五个乐章,主要以歌剧第二、三幕的音乐为主。 Rondo Ostinato Lied der Lulu Variationen Adagio
为女高音和乐队而作的《露露组曲》作为歌剧《露露》的纯音乐版本将歌剧中的重要元素融入其中,很好地表现了歌剧主题及戏剧氛围。歌剧《露露》的交响组曲共五个乐章,主要涵盖了歌剧《露露》中的第二幕第一、二场和回旋曲、固定音型间奏曲、露露之歌、第三幕第一、二场的间奏曲(变奏曲)和第三幕的最后部分柔板。其中第一乐章回旋曲序奏中运用了歌剧序幕中露露登场时的主题素材,第五乐章柔板插入了第一幕第一、二场的间奏音乐。作品于1934年11月30日在柏林进行了首演并取得成功,作曲家由于生病未能参加。尽管《德意志报》对歌剧片段进行猛烈的抨击和嘲讽,但《露露组曲》仍在12月11日在维也纳进行首演,贝尔格抱病出席。12月24日,圣诞节前夕,他因疮疖感染引起的败血症而离开了人世。作曲家貝尔格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见证了二十世纪西方音乐的发展,其表现主义戏剧的创作已经具有了现实主义的倾向。贝尔格身上流淌着固有的传统根基的血液,他在打破传统束缚时也同时在重建和巩固这种传统,在他身上具备了那些处于时代相交时期的伟大作曲家的属性。他继承了十九世纪音乐的文明,又向二十世纪作出了大胆的开拓。
注释:
①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349.
②转引自余志刚.阿尔班·贝尔格的生活与创作道路[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126.
③[德]福尔克尔·舍尔利斯.阿尔班·贝尔格[M].刘梅译,张顺军校订.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160-161.
④余志刚.阿尔班·贝尔格的生活与创作道路[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178.
⑤贝尔格在《露露》中加入了自传性的因素,他把阿尔瓦这个魏德金原作中的剧作家换成了作曲家,并代表贝尔格自己。作品中的自传因素还体现在贝尔格对情人汉娜的暗示上。贝尔格与汉娜之间似乎也是柏拉图式的爱情。
⑥George Perle.The Operas of Alban Berg,vol.2:Lulu.Berkelel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5,p240-243.
参考文献:
[1]Douglas Jarman. Alban Berg:Lulu.Co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2]George Perle.The Operas of Alban Berg,vol.2:Lulu.Berkelel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5.
[3][德]福尔克尔·舍尔利斯.阿尔班·贝尔格[M].刘梅译.张顺军校订.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4]余志刚.阿尔班·贝尔格的生活与创作道路[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5]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6]廖涵.贝尔格歌剧《露露》在国内的研究现状分析[J].黄河之声,2016.(16):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