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不是虚假,更不是虚伪。一般记叙文写作,不应当像写小说那样虚构,但允许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作某些加工,比如环境的烘托、渲染,人物心理活动的补充、想象,某些细枝末节的改动等。但无论怎样,典型性的材料可以虚构,表情达意则不能虚假。
上面例文中,作者就是巧妙地运用了情节虚构法。读来我们总感觉到3号床的那个男人既熟悉又陌生,这是因为作者在写人时运用了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技法。文章的开头,作者为了塑造暴发户的形象,综合对3号床的那个男人进行了外貌描写,“30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语言、神态描写“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上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其每天坐在桌边大快朵颐”;动作、举止描写“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他便当仁不让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這样就从不同方面刻画了男人俗不可耐的一面。当然现实生活中也可能有这种人,但在作品中人物形象如此鲜明突出,显然作者在写人时把多个邋遢的男人,多个暴发户的形象都安在他一个人身上了,从而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另外,3号床的那个男人接济1号床病友的事实可能存在,但具体做法不一定像作者所写的那样富有内蕴,这个情节可能是作者虚构的,而作者虚构的目的就是为了突出普通人的心灵之美。读了这篇小说,我们会看到,作者的目的不仅达到了,而且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阅读效果,这就是情节虚构法的独特作用。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