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华
摘要:《求爱神给我安慰》是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的经典唱段,笔者选择了歌唱家丽莎·德拉·卡萨和贡杜拉·雅诺维茨的两个演唱版本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声乐初学者要学会结合自身的条件,借鉴其他人的演唱版本,演绎出有自己个性的版本。
关键词:求爱神给我安慰;丽莎·德拉·卡萨;贡杜拉·雅诺维茨;演唱版本;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4-0119-03
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的巅峰之作,堪称经典,而其中伯爵夫人的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更是经典中的经典,被许多优秀的歌唱家以各种形式演唱,因此,演唱的版本数量很多,而各版本间又有许多差异。
一、咏叹调及版本简介
《求爱神给我安慰》是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的咏叹调。第二幕一开始,在伯爵夫人的卧室里,苏珊娜把伯爵企图夺占自己初夜权的事告诉了伯爵夫人,并希望夫人可以帮助自己打消伯爵的这个念头。而伯爵夫人听说了这件事内心痛苦不堪,于是唱起了这首咏叹调,大意是“求爱神快给我安慰,别再让我流泪!让我丈夫回到我身旁,或者让我死亡”。笔者精选了两位著名的歌唱家演唱的版本进行了比较。
第一个版本是歌唱家丽莎·德拉·卡萨于1955年由DECCA唱片公司出品的,由维也纳愛乐乐团演奏,埃里希·克莱伯指挥的版本,当时还被企鹅评鉴为三星保留一星。
第二个版本是歌唱家贡杜拉·雅诺维茨于1968年由DG唱片公司出品的,由德意志歌剧院乐团演奏,卡尔·伯姆指挥的版本。
二、歌唱家简介
丽莎·德拉·卡萨(Lisa Della Casa,1919—2012),瑞士女高音歌唱家,擅长演绎莫扎特和理查德·施特劳斯笔下的角色,她的嗓音清甜,情感真挚,被誉为“歌剧舞台最美丽的女角”。她的录音少而精,她灌唱的莫扎特及R.施特劳斯的歌剧被视为史上的经典之作。
贡杜拉·雅诺维茨(Gundula Janowitz,1937—),德国女高音歌唱家,被誉为现代史上最优秀的抒情女高音。她的特色是利用对歌唱技巧的控制,表达出人物情感变化。
三、演唱版本的比较分析
(一)德拉·卡萨的演唱版本分析
卡萨演唱版本的速度,严格遵照了谱面的标记的速度,前奏恰到好处的烘托了当时安静忧郁的氛围,第一句的起音与前奏速度一致,但在音量上进行有控制的歌唱,凸显了伯爵夫人的无助,当演唱到第二句 “al mio-duo-lo”时,卡萨把“duo”的四个十六分音符稍加改动,前两个音唱成一个附点十六分音符和一个三十二分音符,后两个十六分音符不变,换气后唱到“so-spir”时速度稍有减慢。这样演唱恰到好处的表现了伯爵夫人因为丈夫的所作所为而感到的无比伤心和绝望。
接着间奏回到原速,当到了两组四个十六分音符时,在音乐上有了一定的推动力,速度稍有加快,让人有种内心暗流涌动的感觉,而后又把速度减了下来,回到了原速。这种速度上由快到慢的演唱充分体现了伯爵夫人内心希望丈夫回心转意,但却无能为力的情感。
第四句歌词“或者让我死亡”共唱了两遍,第一遍前的间奏和第三句前的间奏一样,在两组四个十六分音符时,略有加速,当唱到这一句的最后“mo-rir”时才又有所减慢,随后只空了半拍后,马上加快速度进行反复,当唱到“al-men mo-rir”时,开始渐慢并渐强,音阶上级进上行,最后落在小字二组的降a上,并自由延长了一拍半,达到全曲的高潮。
接着在歌词上对前四句歌词重复演唱,但是在旋律上的变化比全曲开始的部分更加紧凑,德拉·卡萨在处理这两句的时候运用了两处滑音,体现了让这个时候的伯爵夫人已经不仅仅是刚开始的无助了,而是有了迫切祈求的意味在里面,第一句把第五个音“che”字以下滑音的形式滑向第六个音“ri”字,第二句则是把第三个音的“duo”以上滑音的形式滑向第四个音的“lo,a”。后两句中“di il”字下滑向“mio”,接着德拉·卡萨采用了先加速在减速的方式,“la”字是十个音的上行音阶,先是把前八个音逐渐加速,然后从小字二组的g开始逐渐减速一直到反复的那句“让我死亡”,中间虽然有个半拍的空拍,但是只是声断情未断。同时,在力度处理上越往高音走生意控制越大,这正好表明了伯爵夫人又想反抗又很无奈的矛盾心理。
全曲的最后两句歌词还是反复的四句歌词中的最后两句,速度上运用的是原速——减速——原速——减速的方式,分别是从小字二组的g音“mio”字和小字一组的g音“sci al”字上开始减速的。德拉·卡萨这样的演绎体现出,伯爵夫人虽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的叹息。
(二)雅诺维茨的演唱版本分析
雅诺维茨这个演唱版本的前奏速度,比小广板(Larghetto)略慢一些。而且一张嘴就体现了一个高贵、柔弱的伯爵夫人的形象,当唱到第二句 “so”字时,两个音的演唱运用了下滑音的形式,这样的运用,有一种无助的叹息感。
接着间奏的部分交响乐的速度也非常平稳,营造了一个安静忧郁的氛围,雅诺维茨单纯且忧伤无助的情感也恰到好处的融入其中,直到反复“或者让我死亡”这句歌词时,才把伯爵夫人在唱前几句时有所压抑的情感,全部宣泄了出来,将全曲推向了高潮。对于这句的处理,只是在两句中间的半拍空拍上交响乐有略微的加速,但从雅诺维茨唱反复地那句开始,速度就和前一句基本一致了,但是力度上又不断的加强,而且最后两个音有渐慢的处理,最后一个小字二组的降b音延长了两拍。
紧接着是对前面四句歌词的反复,只是速度比前四句歌词唱的更慢,延续了前一句高潮时最后两个音渐慢时的慢速,雅诺维茨这样的处理让人深切的感受到,一个伯爵夫人内在的高贵柔弱,就算是在这样一个忧愁无助的时候,也仍然可以由内而外的散发出这种气质。速度更慢,说明伯爵夫人的心灰意冷,只是在唱到“te-so-ro”时,“so”字雅诺维茨唱的是小字一组的降b,而非小字一组的g。后一句,雅诺维茨一气呵成,速度非常平稳的演唱直至最后三个音,作了一个渐慢的处理。在力度上,这一句横跨了九度的十七个音,雅诺维茨都是在强大的控制力下进行演唱的,力度上没有较大的变化,自此可以体现出她平稳绵长的气息和对声音控制的超高技术。
最后两句最开始的两个音雅诺维茨有了回原速的感觉,只不过马上就又回到之前的速度,而且“te-so-ro”的“so”唱的是小字二组的f,并非小字二组的降e,然后最后四个音又作了一个渐慢的处理,结束了整首咏叹调的演唱。
(三)演唱版本的比较分析
1、共性分析
首先,从丽莎·德拉·卡萨和贡杜拉·雅诺维茨这两位歌唱家的演唱可以听得出,她们对于伯爵夫人这样一位身份高贵、被丈夫冷落、悲伤忧郁的人物形象的把握是非常准确和到位的。
第二,两位歌唱家的演唱基本都是按照原作谱面的旋律、节奏、调性进行演唱的,而且对于这首咏叹调的演唱和处理,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全曲的高潮部分,她们都进行了渐慢的处理,最后落的那个小字二组的降b也都按照谱面进行了自由延长。
第三,兩位歌唱家都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抒情女高音,而这段咏叹调正是抒情女高音的代表作品,因此,两人都是伯爵夫人的权威演绎者,在选择版本的时候这一点至关重要。从力度上来说,两人都有着非常深厚的气息支持和控制力,全曲都采用了中等音量进行演唱,而开头都是使用了弱音进行演唱的,因为这样能更好的体现伯爵夫人在一个安静的卧室里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2、个性分析
首先,突出的人物性格的侧重点不同。虽然两人都把握了伯爵夫人高贵的气质,以及被丈夫冷落、悲伤忧郁的人物形象,但从两人演唱上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的侧重点却有所差别。德拉·卡萨塑造的伯爵夫人虽然很忧伤无奈,但可以从声音上听出她更多的是体现了内心的躁动和强烈的反抗意识。比如:她在许多音的处理上都使用了滑音的方式,这会给人一种内心波动的感觉。而雅诺维茨则更多的是体现了伯爵夫人高贵的气质和柔弱的一面,虽有反抗的意识却又显的那么无力。比如:咏叹调中高潮出现了内心情感的宣泄后,她马上又用了慢速而平稳的演唱了十四个连续的十六分音符,体现了一个伯爵夫人内在的高贵柔弱,就算是在这样一个忧愁无助的时候,也仍然可以由内而外的散发出这种气质。
第二,演唱速度的不同。从交响乐演奏的前奏开始速度就有所不同,德拉·卡萨演唱这首咏叹调共用了三分二十五秒,而雅诺维茨演唱的则用了四分十五秒,两人居然相差了将近一分钟的时间。而且从细致的内部来说,两个人在演唱每一句的处理上,速度也有较大的区别。比如:在演唱倒数第三句 “o mi ren -di il mio te-so-ro”中“ la”字的十个音的时候,德拉·卡萨采用的是先渐快后渐慢的的方式,而雅诺维茨采用的是前面保持速度,后两个音才开始渐慢的处理方式。
第三,演唱力度的不同。听了两个版本的演唱,虽然一开始连个人都是采用有控制的弱音起,但是在演唱过程中德拉·卡萨的力度变化比雅诺维茨的变化要大些,比如:倒数第三句的处理,德拉·卡萨采用的是前五个音的力度为mf而越往高音唱越控制音量达到了mp;而雅诺维茨这一句则从头到尾基本没有力度的变化,整个声音那么纯净,表现了极高的控制力。
笔者通过对两位歌唱家演唱版本的分析,然后又通过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同一个作品,不同的人进行演绎,在不违反原作意图的基础上,就算是大师也都会有所区别。因此,作为学习声乐的我们,应该先了解作品的背景,客观的分析和比较权威歌唱家的演唱版本,切不可盲目地模仿某一位歌唱家的演唱版本,进而再结合自身的优点,进行综合表达,才能更好的演绎出有自己个性的版本。
参考文献:
[1] 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 人民音乐出版社 , 邹长海著,2000
[2] 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3] 张梦宸:《费加罗的婚礼》中女高音咏叹调的音乐特征分析[D]. 吉林艺术学院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