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歌声乐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2017-06-01 11:08张诺
艺术评鉴 2017年5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张诺

摘要: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用客家方言演唱的客家民歌,近几年,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结合高师声乐专业课程改革,地处世界客都的嘉应学院音乐学院把客家山歌纳入到声乐教学中,探索一种具有特色人才的声乐教学模式,使培养出的客家山歌表演人才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在地方基础教育和艺术舞台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客家山歌;声乐教学;教学模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4-0097-03

随着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地方高师声乐教学除了培养具有一定演唱能力、教学能力、审美能力和良好音乐修养、一专多能的新型音乐教育人才外,同时还肩负着传承和弘扬地方音乐的使命与义务。因此,地方音乐在地方高校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以教唱为主的声乐教学,不少地方院校都把当地优秀的民歌纳入到声乐教学中加以训练,并探索特色人才的教学模式,为当地的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和地方文化培养和储备相关音乐人才,下面笔者以嘉应学院音乐学院为例,结合地方高校特色教育的目标,深入分析地方高校在特色人才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客家山歌声乐教学模式,使培养出的客家山歌表演人才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在地方基础教育和艺术舞台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客家山歌声乐教学的现状

被誉为“天籁之音”的客家山歌是梅州客家人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民歌,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具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梅州对外开放的一张亮丽名片。嘉应学院地处世界客都的广东省梅州市,是当地唯一的一所省属高等院校,嘉应学院音乐学院为该校所属二级学院。嘉应学院音乐学院(下称我院)以学校“植根侨乡,服务地方,弘扬客家文化”的特色办学理念为指导,除了培养音乐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外,在学科建设方面,还发挥地处世界客都的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发掘和利用乡土音乐文化资源,作为最具代表地方音乐特色的客家山歌早在200 4年就引进大学课堂,并开设了客家音乐文化、客家山歌唱腔与创作等课程。近几年,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结合我院声乐专业课程改革,把客家山歌纳入到声乐教学中。然而,随着本科声乐教学的深入,客家山歌的声乐教学却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客家山歌在融入正规的“学院派”声乐教学中却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民间艺人与专职声乐教师观念和教法冲突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是农耕文化的产物,被称为“山野之歌”或“俚歌”。在大多数民间艺人的观念中,山歌就是 “山野之歌”,教法上主要是靠口传心授,讲究自然,追求浓郁的“山歌味”;而专职声乐教师却认为客家山歌虽为“山野之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扩大,在现实生活中,客家山歌在很大程度上已脱离了农耕文化,如今的客家山歌演唱应紧跟时代步伐,向多元化发展,在教法上主张多样化,更多追求科学性。

(二)唱法的“土洋”技巧矛盾日益明显,造成学生对声音概念的困惑

客家山歌演唱质朴纯真,多用大本嗓,讲究原生态唱法,比起艺术歌曲、民族歌曲等少了些技术成分,多了些自然的因素。而“学院派”的声乐教学,更多的注重唱法的科学性,如声音与气息的通畅、歌唱行腔的统一,音色的透亮等,比起原生態的客家山歌唱法,往往少了自然和纯真,多了些西洋唱法的技术成分。因此,对于一直接受“学院派”专业训练的大学生来说,在不同唱法上还不能融会贯通,缺乏驾驭能力,唱法的“土洋”技巧矛盾日益明显,造成学生对声音概念的困惑。

(三)客家山歌传承教材开发不规范,造成传承教学流于表面

我院客家山歌纳入到声乐教学中来,一直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客家山歌声乐教材,在选曲上基本上由声乐老师根据自己的喜好或结合学生的特点来定,客家山歌传承教材开发不规范,造成传承教学流于表面。

二、客家山歌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

客家山歌是梅州对外开放的一张亮丽名片,在现实生活中“山歌外交”促进了梅州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梅州旅游文化的发展,因此,客家山歌表演人才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需求。我院作为地方唯一的省属高等院校,要求培养的客家山歌表演人才既能体现音乐学院本科教育的专业性、学术性,又能上得了舞台(能演角色),因此,我院已逐步形成一种基础教学(学前教育)、精英教学(声乐表演人才)与特色教学(客家山歌表演人才)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而作为特色教学的客家山歌在融入正规的“学院派”声乐教学中却出现的诸多问题,要实施这种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客家山歌声乐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改革:

(一)调整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

客家山歌从题材上可分为客家童谣、原板山歌、新编山歌及山歌剧唱段等。客家童谣是客家山歌的一种特别题材,童谣有一定节奏,具有普遍童谣的易读、易记,通俗易懂的特点;原板山歌也叫正板山歌,由四个乐句组成,结构工整对称,是客家山歌中流行最普遍的一种曲式;新编山歌是指新中国成立后至今这一新时期所创作的山歌,新山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山歌剧唱段是运用客家山歌的音乐素材,由作曲家以歌剧的音乐写作手法为剧情而创作的山歌。结合我院基础教学(学前教育)、精英教学(声乐表演人才)与特色教学(客家山歌表演人才)相结合的声乐教学模式,从声乐教学实践入手,分阶段,分层次调整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具体设置如下:第一年:完成声乐基础教学,融入客家童谣作品和原腔山歌。第二年:重点学习声乐发声技术,强调客家山歌或新编客家山歌作品的衔接,能够流畅演唱客家山歌作品。第三年:选唱客家山歌剧唱段。第四年:尝试更多类型的声乐作品,熟练掌握客家山歌特色的声乐作品,进一步提高舞台实践能力。

(二)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在传统观念中,客家山歌曲调简单,结构短小,唱法单一,演唱基本靠喊。其实不然,客家山歌唱腔多样,唱法丰富,客家山歌在唱法上可分为假嗓(多用于高腔山歌)、本嗓(多用于平腔、低腔山歌)、和细嗓(多用于矮腔山歌或吟唱)。因此,在职声乐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做到“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研究客家山歌唱腔的不同发声技巧和演唱方法,融合民族、美声的发声理论,摸索出既保留客家山歌韵味,又科学规范的声乐教学方法。

(三)实行双导师制

我院客家山歌课作为特色课程自从开课以来,主要采用聘请民间艺人以讲座为主的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优点就是教唱口传心授,原汁原味,民间艺人往往演唱能力较强,但缺乏歌唱教学理论作指导,教法比较单一。因此,要实施本论题的教学模式,需要改革民间艺人以讲座为主的教学模式,以“留下来”代替“请进来”的形式,把有能力的在职的本土声乐教师“留下来”,实行双导师制,及时调和民间艺人、专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四)编写和完善客家山歌声乐教材

针对客家山歌传承教材开发不规范,造成传承教学流于表面的弊端,结合客家山歌的声乐教学模式,需要编写和完善客家山歌声乐教材。根据教学内容,教材包括五個部分:1.客家童谣 2.传统客家山歌3.山歌剧选曲4.山歌合唱曲。此教材从演唱特点,音乐赏析的角度对梅州客家山歌进行分析,具体细致介绍词曲作者、时代背景、主题思想、曲式结构、旋律特点以及演唱的难点等内容,使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灵活把握客家特色的声乐作品风格。

三、客家山歌表演人才的教学与实践

毛主席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一个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也同样需要经过实践才能得到完善与提高,并得到社会的认可。我院在客家山歌表演人才的声乐教学模式上,发挥地处“世界客都”梅州的优势,建立“讲台与舞台、课内与课外、校园与社会”的教学与实践平台,多途径培养能够适应地方基础音乐教育人才和艺术舞台中优秀的客家山歌表演人才。

(一)讲台与舞台

“站稳讲台,兼顾舞台”是我院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梅州客家山歌自2006年被列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得到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与支持。2004年,“客家山歌进校园”最早在我院开设选修课,随后相继在城区一些中小学试点学校开展教学活动,而城区大部分中小学校都是我校实习教育基地,因此,这些试点学校给我们培养的客家山歌演唱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学院每年都会派客家山歌特长生去教唱客家山歌;在舞台实践方面,梅州每年都会举办很多以客家山歌相关的演出活动,其中不乏大型的文艺演出等,如《梦里客家》大型文艺晚会,2013年的“梅州月.中华情”央视秋晚,还有山歌剧演出等,这些活动都有我们学生的参与。通过教学实践与舞台实践,使培养的学生既能站稳讲台,又能兼顾舞台。

(二)课内与课外

在课内,采用双导师制教学。我院聘请民间艺人或山歌剧团演员主要负责教唱不同的山歌唱腔,而在职教唱客家山歌的声乐教师则主要负责声音技巧训练,积极引导学生巧妙地运用民族、美声唱法的发声技巧融入到客家山歌演唱中来,同时还兼教唱新山歌与山歌剧选曲,这种课内双导师制的教学既保留了客家山歌韵味,又使声乐教学方法得到规范。

在课外:学院长期聘请客家山歌传承人汤明哲给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同时还经常邀请山歌剧团的编导及演员给学生进行舞台表演辅导。另外,在汤明哲山歌大师的倡导下,2012年嘉应学院还成立了客家山歌协会,他经常带领协会成员到梅州市属各县及乡镇去采风,学习各地不同的唱腔。

(三)校园与社会

在校园:山歌协会的成立,为我院培养客家山歌表演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成为该人才培养的坚实后盾:自客家山歌协会成立以来,举办了不少客家山歌进校园活动,其中客家山歌大赛年年都有。

在社会:客家山歌声乐教学模式已经得到梅州市山歌传承保护中心、雁南飞艺术团、客天下艺术团等民间业余艺术团的支持,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践的平台,共享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果。[1]

客家山歌声乐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在我院刚试行不久,已初见成效,培养出的客家山歌表演人才已在地方基础教育和艺术舞台中发挥作用,如2012级学生陈婷霞(指导教师叶惠薇、汤明哲)经过四年的声乐学习和山歌唱腔训练,既能演绎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又能熟练掌握纯正的山歌唱腔,在2015年荣获第三届大学生声乐比赛专业组二等奖,今年毕业后已经成为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和保护中心的歌唱演员;还有2014届毕业生古景新、张育玲分别在客天下艺术团和梅江区文化馆担任演员和宣传干事,从事与客家山歌有关的工作。相信,这一探索将为各地方高校在培养特色人才的教学上具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利珍.闽粤赣客家山歌音乐特征之比较[J].中国音乐,2010(7)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