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异义

2017-06-01 00:54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6年25期
关键词:古义异义单音节

【知识盘点】

古今异义,是指古代汉语中存在的某一个词语仍然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但其含义却有所不同。古今汉语中,除大部分联绵词意义相同外,其余大多数词语,即使词形相同,含义也多有不同。概括起来,古今词义的差别,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

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扩大了,这种现象叫做词义的扩大。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指黄河,而现在词义扩大,用于泛指河流的统称了。

2.词义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词的古义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如“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中的“丈夫”,是指成年男子;“生丈夫,二壶酒,一犬”(《勾践灭吴》)中的“丈夫”则是指男孩。在古代,不管是成年的还是未成年的,是已婚的还是未婚的男人,均可称丈夫,但在现代汉语中“丈夫”一般仅指已婚女子的配偶。

3.词义弱化。

词义弱化是指词义程度的减弱。如“饥饿”中的“饿”字,古义是指严重的饥饿,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如《孟子》“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中即用“饿”的古义。而现代汉语中“饿”是指一般的肚子饿。

4.词义强化。

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词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词义增强了。如“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5.词义转移。

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到表示另外一种对象,古今之間的差别较大,没有明显的联系,这就叫做词义的转移。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

6.感情色彩变化。

古今词义在演变中,褒贬意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做词义的感情色彩变化。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谤”的意义是“批评议论”,而现代汉语中的“谤”却是“恶意中伤”之意,已由中性词转变为贬义词。

【解题方法】

1.识差别。

对古今词义差别大的词要区分清楚,并牢记其古义和今义。如“除”,古义是“授予官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指南录〉后序》)今义是“除去,去掉”。“去”,古义是“离开、距离”,如:“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为学》)今义是“到……去”。“除”“去”的古今词义相反。

2.析微殊。

对古今词义接近,但又有差别的词要注意辨析。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约束”的古义是“盟约”,今义是“限制”,古今词义有联系又有细微区别。而“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中“绝境”的古义是“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是“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今义有微小差别。再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中“爱”的古义是“吝惜”,与今义“爱惜、爱护”意思接近,但又有根本的区别。

3.辨音节。

古汉语中多单音节词,每个音节都有独立义,不能将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认为是一个双音节词。如“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项羽之死》)中的“地方”,在古代汉语里是两个词,“地”指土地,“方”指方圆。而在现代汉语中“地方”是一个词。像这样由两个单音节词连用的情况还有“妻∕子”“祖∕父”“指∕示”“交∕通”“其∕实”“卑∕鄙”“无∕论”“致∕意”“山∕东”等。古文中也有少数双音节的联绵词、叠音词、象声词、音译词,如“参差”“仿佛”“睥睨”“仓皇”“窈窕”“琵琶”等,还有少数双音节合成词,如“斋戒”“布衣”“社稷”“审视”等,这种双音节词应作为一个整体而不能拆开当作两个单音节词来理解。

4.析感情。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卑鄙”的含义是“地位卑贱,见识浅陋”,在古代是表自谦的词语,而在现代汉语中为“(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是贬义词。对这一类古今异义词,一定要有语境意识,结合语境加以判断。

猜你喜欢
古义异义单音节
《兵谣》:一曲军人心灵成长的赞歌
韩汉同形完全异义词略考
古今异义词
语文单音节词教学初探
在农村小学语音教学中提升学生认读拼读能力初探
发皇古义 融会新知
听音训练对汉语单音节听感清晰度的影响
论音同异义隐喻认知与大学英语词汇学习
同义单音节动词的词义对比
浅析英语幽默中的同音异义类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