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景玉
高考语文第三轮复习相对于第一、二轮来讲,其对考生的要求也有很大不同。具体来讲,第三轮复习要在以下几方面做足准备。
1.研读考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和考生复习备考的依据。考生在解读考试大纲时,除了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外,更应该关注典型例题以及往年样卷。它们不但能使考生对高考试卷的构成、形式、题型等有所了解,更能引导考生把握本年度高考命题走向。
2.回归课本。高考题目几乎年年都有变化,但考查考生運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重点一直没有变化。语言表达题的字音、词语,文言阅读的实词、虚词,诗歌鉴赏的内容、方法,现代文阅读的规律、技巧,写作的典型范文等都可在平时所学的课本中找到答案或依据;名句名篇默写更是直接来自课本。这些都需要考生自己或者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整理。
回归课本时,也要注重知识的归纳总结,构建学科知识网络。可以说,每一道题都不可能只考一个知识点,而是综合了相关联的几个知识点。因此,复习备考时要特别注意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弄清其来龙去脉,同时注重应用和理解,以及知识的迁移和创新。
3.看错题集。错题集的建立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分类整理,把错误类型集中的题目按语言运用、文言、诗歌、阅读等分别归类;二是勤于回头,利用每天早读课、课间、晚睡前的时间碎片化记忆;三是整理细节,对每一道错题的整理,至少注意这样一些细节:这是什么问题,为什么出错,应该怎样做,该类题型还会有哪些变式等;四是拓展延伸,把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地精选一些习题进行纠错或巩固训练,不能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4.看积累本。许多考生在高一、高二时都有语文学习积累本,上面一般收集了在平时学习中遇到的名言名句、解题技巧、优秀范文(优美文句)、读书笔记等。这时要花一定的时间多读多感悟,力争使“纸上的东西”转化为自己“肚子里的东西”。
5.规范答题。许多考生平时练习时不注意规范答题,不会组织答案,导致无谓的失分。这一现象考生在最后阶段一定要高度重视。不规范答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答题时思路混乱,误以为写得越多越好,啰哩啰唆;二是答题没有条理性,如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题不能分点作答,特别是不能依据题目的赋分进行分点作答;三是缺少答题术语,如现代文阅读中的某段落作用题,一般分为内容上的作用和结构上的作用,常用的术语为——回答开头的一般作用有:点题、统领全文、引出话题、呼应后文、为后文作铺垫,交代时、地、人、起因,交代环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埋下伏笔、暗示人物性格特点等;回答中间的一般作用有: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什么,开启下文什么)等;回答结尾的作用有:呼应开头、照应前文、升华主题等。
6.重视阅读。对语文学科来说,一份高考试卷中一般有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论述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四大项。可以说,阅读是重点中的重点。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循序渐进,考生在第三轮复习时要每天坚持做上述四项阅读中的一类:一是培养语感,二是进一步回顾阅读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三是继续熟悉阅读题的答题术语。做阅读题时一般先看题目,熟悉题型;然后细读文章,在读的过程中遇到对应的题目时可以先用笔勾画一下;最后带着题目到文章中去搜寻信息要点,归纳答案,这时要特别注意先前所勾画部分的内容。题目做完后与参考答案对照,一定要感悟答案所由(即答案出自于文中何处)与答错所因(即答错题目的原因)。
此外,考生要明确答题方面的几个重点:做“理解关键词语”题时要联系上下文进行解答;做“概括文章要点”题时要先从文中寻找重点词句,再用自己的话语连缀;做“分析作者观点”题时要整体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重点找寻文中议论抒情性的语句;做“赏析表达技巧”题时要注意答案的构成,一般是先指明技巧手法,再解说技巧手法,最后分析所用技巧手法的效果。
7.准备作文。高考作文从某一方面讲也是在考做人,因为作文就是做人。作文需实现两个再现:一是再现行为过程。作文不仅要体现考生对生活、人生的感悟,更要把感悟的过程展现出来,就是要求考生选取行为过程中典型的、美好的、感人的、有意义的东西再现出来。二是再现思维过程。在行为过程的再现中,考生能揭示出思维的活动过程,这样就可以使文章更充实、有见地,从而起到陶冶情操、感染人心的作用。在中学生的作文中,存在一种较普遍的不良现象:一味追求选材、手法和语言的新、奇、特,而忽略对文章立意的推敲、斟酌和提炼。考生要懂得在立意上下功夫,也就是说要仔细揣摩、领会出题人的意图,再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感悟,从而确立较佳的立意角度。在这一阶段,考生可以把之前模拟考试中所写的作文拿出来进行修改,修改时重点关注文中有无“再现行为过程”,有无“再现思维过程”。考生在最后准备作文时一定要在这两个“过程”上下功夫,这样就有可能使自己的作文在最后阶段上一个台阶。
除了进行作文修改外,考生在这一阶段也可进行一些作文专项训练,如:审题立意的训练,细节描写的训练,有效论述的训练,整理与运用材料的训练,强化文采的训练,发展等级能力的训练,写作提纲的训练等。专项训练对于提升整篇文章的规范程度是大有裨益的。
8.真题模拟。最后阶段,考生应该选做一些近年的高考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审题、解题的能力,方便随后的复习巩固。
9.强化记忆。第三轮复习结束就是高考的到来,故而这一阶段的有效记忆对高考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具体来说,记忆字音、字形、词语(近义词辨析和成语)、120个文言实词和18个虚词、课内外名句名篇、阅读题的答题术语和模式、作文的新鲜素材等,在这一阶段会收到比平时更好的效果。考生千万不能小瞧了最后阶段的记忆,俗话说的“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就是这个意思。
10.调整心态。研究表明,影响高考成绩的多种因素中,考生学习基础的重要性居第四位,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居第三位,考前心态的重要性居第二位,而临考心态的重要性居第一位。由此可见,有好心态才会有好成绩。
这段时间,考生应矫正自我认识上的偏差,正确评价自己,提高自信心。同时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确定恰当的考试期望值,以平常心对待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