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蒋鑫富
绍兴:部长巡河问水
◎本刊记者 蒋鑫富
徐晓光(左)在巡河现场。
“地处三江闸出海口的马海片区69丘环塘河、丰收闸环塘河、70丘环塘河等7条总长12.779公里的河流治理难度较大,就由我们市级领导担任河长进行综合治理,这个任务就交给组织部长吧!”
“好!我保证完成这项任务!”在2016年9月22日的绍兴市委落实“河长制”分工专题会议上,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徐晓光向市委书记彭佳学立下了“军令状”。
作为部长,又是如何从繁忙工作中抽出时间精力当好河长的?“随机抽个空档,轻车从简,既不提前打招呼,也不预设路线,就直达巡河目的地……”2017年1月12日傍晚,刚刚开完市委常委民主生活会的徐晓光话锋一转对记者说,2016年,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勠力同心清污夺鼎”目标,把《强化“河长制”管理意见》较好地体现在具体行动中,特别是省治水办在柯桥召开的全省入河排污(水)口标识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绍兴的经验介绍受到与会代表的肯定。目前,在全市已建立健全市、县、镇、村四级河长体系,覆盖全市范围每条河道,共有河长5460名(其中市级河长33名、县级河长200名、镇级河长2155名、村级河长3072名)。
明查和暗访交替出击,是徐晓光成常态的巡河记录。2016年12月12日下午,他一处理完案头工作,就赶赴袍江开发区马海片,检查片区河道,给河水治理“找茬挑刺”。距前一次马海片区河道巡河“问诊”一段时间了,始终把马海片区河长职责牢记在心的徐晓光,对片区河道的水质情况特别牵挂。这次巡河他扩大了范围、细化了点位,除了逐一检查片区7条河道8个水质监测点,还延伸检查了问题相对突出的丰收闸环塘河马海路桥、六九丘环塘河江中路桥和马海中心河马海路桥等3个点位,并临时增加检查了未列入市级河长制管理的部分河道。
直面问题,看巡查结果。在徐晓光眼里,除2个监测点的水质有所改善外,其余监测点的水质并不理想。有些点位的水面有油污和漂浮的垃圾,部分企业入河口未设置标识,且有不明水体随意注入河道,个别工厂、河道周边仍存在违章搭建等,徐晓光一一实录在册。
徐晓光的绍兴市级河长公示牌。
手上拿着一本《马海片区“一河一策”治理方案》,电话里问着水城办(治水办)全市上下至今共摸排治理了多少条河道的总体情况:6759条河道,入河排污(水)口41870个,共封堵入河排污口219个,改造、保留污水设置处理后的排放口1110个……为确保该项工作不走过场,他结合全市坚持治水情况通报制度实际,在袍江开发区管委会反馈会上,在肯定马海片治水成绩基础上,对解决暗访“找茬”发现的问题责令销号整改。随后,徐晓光要求辖地负责人必须推进工程抓进度,要水岸同治优环境,按照市里统一部署,拆除片区河道周围的违章建筑,淘汰和关停低小散、老旧废弃企业,改善片区发展环境。要加强排查严执法,相关部门要形成联动机制,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并突出节假日、雨雾天气等薄弱节点,开展错时执法。要科技治水促成效,针对水质特点采用生物科技等方法进行治理,同时采用科技监测手段,逐步实现自动化实时动态监控。
说起标准化公示,徐晓光点开自己的手机程序,说:“我是河长,我也公示。”记者发现绍兴市上上下下严格按照省治水办要求,规范设置各级河长公示牌,对全市7642块河长公示牌(其中省级9块,市级78块,县级684块,镇、村级6871块)进行了一次更新。做到有河必有河长,有河长必设公示牌。此外,绍兴市还自我加压、拉高标杆,要求各区、县(市)制作了河长地图。
徐晓光指着自己的“河长公示牌”解释说,公示的目的,一是为了推进精准化治理。现在,全市所有镇级以上河道制定“一河一策”治理方案。二是为了规范流域化配置。绍兴市设置了35条市级河道由33名市领导任市级河长。三是为了完善电子化巡河。绍兴市专门启动“河长制”信息管理系统和APP的研发工作,开发了覆盖全市范围的“河长制”APP移动巡查终端系统,全省首创“不分运营平台所有的移动终端都可以使用、分层分级管理和发现问题河长自行闭合”。通过系统,实现河长巡河轨迹、内容等电子化管理。四是为了加强社会化监督。如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接受群众对河道治理情况的监督和举报。五是为了实现全民化参与。绍兴现在除了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各司其职外,还有一批“民间河长”,包括“党员河长”“企业河长”“乡贤河长”“村嫂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