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肉鸡病毒性关节炎的诊治
肉鸡病毒性关节炎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以感染肉鸡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以跗关节腱鞘肿胀和腓肠肌断裂为主要特征。
本病主要传染鸡和火鸡。可垂直传播,也可水平传播,不同年龄、品种、性别鸡都易感染。尤以4~6周龄肉鸡最常见。随着年龄增长,对本病的敏感性逐渐降低。
据生产实践,该病的感染率较高,但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病鸡出现运动障碍,且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胴体品质下降,淘汰率较高,可给肉鸡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应引起高度重视。
病鸡一旦感染后,食欲不振、渐趋消瘦,不愿走动,喜蹲卧或跛行,因腓肠肌断裂,致使腿部变形、外旋、顽固性跛行,严重时出现瘫痪(图1)。种鸡受到感染后产蛋率、种蛋受精率下降。
图1 病鸡跛行
剖检病死鸡,可见患肢跗关节肿胀(图2),趾屈肌腱和跖伸肌腱肿胀,切开皮肤可见胫部炎症和腱鞘水肿(图3),腔内含有棕黄色炎性分泌物,部分为脓性或出血(图4)。腱鞘发炎、水肿(图5)。肌肉出现淤血或坏死,部分病鸡关节硬固,腱鞘硬化和粘连(图6),甚至水肿坏死(图7)。关节软骨充血,甚至糜烂。部分病鸡可见跗关节发生腓肠肌肌腱断裂(图8)。
图2 跗关节肿胀
图3 胫部炎症,腱鞘水肿
图4 跗关节肿胀,腔内有分泌物
预防本病,一定要加强饲养管理,适当降低肉鸡饲养密度,改善饲养环境,加强卫生和消毒工作。严
图5 腱鞘发炎、水肿
图6 腱鞘粘连
图7 肌腱水肿、坏死
图8 腓肠肌肌腱断裂
禁从污染种鸡场引进苗鸡。避免垂直传播,加强免疫预防工作是有效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种鸡在开产前2~3周,通过接种灭活疫苗,可使雏鸡在3周龄内保持有较高的母源抗体水平,免受感染,对雏鸡的保护率很高。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特异性治疗方法。一般可试用干扰素、自介苗及抗病毒等措施以抑制病毒复制。同时可用抗生素防控继发感染。
毛西光
(山东省沂南县畜牧兽医局 276300)
世卫组织呼吁各国高度警惕禽流感疫情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在日内瓦呼吁各国密切监控禽流感疫情,以防出现流感大流行。世卫组织总干事在世卫组织第140届执委会会议上指出,自2016年11月以来,已有近40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在禽类或野鸟中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地理传播区域快速扩张,多种禽流感亚型同时传播的形势令世卫组织高度警惕。
该负责人指出,正在亚洲造成严重疫情的H5N6型禽流感病毒就是由4种禽流感病毒基因交互产生。自2009年至2010年全球暴发H1N1型流感后,全世界已对下一场流感大流行作出了更好的准备,但准备“依然不够”。自2016年12月以来,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病例突然急速上升,值得警惕。按照国际卫生条例要求,各国出现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病例后必须立即报告,因为“人们不能错过早期的预警信号”。
《浙牧》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