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立山
Goodbye“城中村”
文金立山
← 五堡、六堡、七堡、红五月四村现状
“城中村”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一种特殊现象,也是为城市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一种独特 “存在”。远看,它似“城”不是“村”;近观,它又似“村”不是“城”。
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里,中国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的城市建成面积迅速扩张,使分布在城市周边的农村被纳入城市的版图,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所包围,成为了“都市里的村庄”。
这些村庄,建筑密度高,建筑环境差,道路无系统,市政设施薄弱,居住着维持城市生活正常运转的各类人群。这些村庄,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名字,就叫“城中村”。
2016年12月,在全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推进会上,全新打造的杭州“白沙泉并购金融街区”正式亮相,这是浙江省第一个以并购金融为主题的特色街区。一年多前,这里还是杭州“城中村”的典型代表。
白沙泉位于西湖区与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交界处,区域面积约130亩,曾经集聚了大量群租房、违建和地摊,是西湖边一块挥之不去的“牛皮癣”。“高峰时,这里有51家小餐饮和小旅馆,住着近5000名租客。2009年到2014年这段时间里,白沙泉平均每年发生火灾4至5次、治安事件50至60次。”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街道曲院社区党委书记王仕杰说。
造成这种无序状态的深层次原因,是城乡二元体制的并存。由于是农村管理体制,法律允许农民在宅基地上分户建造住房。随着地价、房价的“涨涨涨”,大量外来务工人员选择忍受,他们在廉价的出租房内集聚,再集聚。这种“刚需”为农民违章建房又带来了巨大的动力。
于是,各种肆意的行动,造就了“城中村”的乱象:“握手楼”“贴面房”比比皆是,通风、采光条件极差,许多楼房建筑时间长、质量差,已成为危房,有些住宅与厂房、仓库连为一体,严重威胁着居民的生命安全;道路等级低、狭窄弯曲不成系统,消防车、救护车根本无法进入,隐患极大;缺乏文化娱乐、生活服务,健康和安全问题得不到解决。
↓ 江湾新城城市设计效果图
当前,很多“城中村”外来人口超过本村人口几倍甚至几十倍,在外来务工人员已经形成规模的今天,想要对“城中村”进行改造,难度越来越大,代价也越来越高。
杭州的“城中村”改造工作要追溯到1998年。那一年,杭州在全国大中城市中率先开展了大规模的撤村建居试点。到1999年底,34个试点村全部撤销行政村建制, 共有14757人实现农转非,享受市区居民同等待遇。
2000年1月后,杭州全面开展了集体农用地征购工作,完成了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份合作制改革和试点村供水管网、供电网等市政设施的改造,投入4亿元。紧接着,2001年底,杭州开始了农转居多层公寓的探索。
据杭州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十二五”末,杭州主城区246个“城中村”中,已全部完成改造68个,尚未完成改造的村有178个;总计13万农户中,已完成改造8.5万户,待改造户数为4.5万户;累计开工安置房29.8万套,已竣工24.6万套。
都说“城中村”改造,推土机推掉的不仅是“握手楼”和“旧马桶”,还有从“乡”到“城”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
← 江湾新城城市设计效果图
西湖景区的南山村就是借着G20峰会东风“变”起来的。同样是在景区,多年来玉皇山路上的南山村发展远没有四眼井、梅家坞来得快。2015年底,西湖街道将南山股份经济合作社范围内的农居点列为G20峰会的环境整治提升项目,“整个村都变样了”。
整治后的南山村,村路宽阔,一座座山脚小楼青瓦白墙、雕梁画栋,颇有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灵动。更让村民们高兴的是,房子更值钱了,租金也涨了。
2016年以来,有5家民宿进驻南山村并试营业。“刚租下来不久,第一年28万元,接下来每年要按3%的比例递增。”一家民宿的老板坦言,虽然价格比前两年高了不少,但依然很值得,因为像这样的农居,“在西湖景区内租一户少一户。”
你有什么怀疑?苏楠改用了你,这样能更快地拉近嫌疑人家属与律师的关系。以后的日子长着呢,老用您就显外,让对方拘束,总好像隔着层什么。
“美丽环境”巧变“美丽经济”。环境提升后,休闲精品民宿的新型业态布局和南山村所在地“丝绸小镇”规划,产生了农民、环境、产业发展多赢的局面。
一山之隔的山南基金小镇更是如此,这两年已经变得让人们忘记了他往昔的模样。曾经的甘水巷年年“发大水”——“下雨天家里脸盆、浴盆、水桶都要拿出来。”这些年,甘水巷的老房子都变了样,不仅修缮一新,出出进进还多了不少西装革履的年轻人。
这个迅速成长的杭州金融新高地,曾一度农居混杂,保留了大量旧民居,以及玉皇村集体经济的旧厂房、旧仓库。过去的业态主要是服务周边陶瓷品市场的石材初加工和仓储。
改造之后,上城区对甘水巷地块、安家塘历史地块、樱桃山地块等民居建筑进行了保护性修缮,融合周边山水环境和道路街巷特点,增加绿化设施,整治水系,形成了融自然生态、水系、绿化景观、宋式建筑为一体的园林景观式办公环境。
另一方面,通过“以租代征”的方式,对属于村集体资产的旧厂房、旧仓库,按照产权不变、租金增长的模式进行改造,成为高端金融企业、投资机构的聚集地。
今年,那里又传来了新的消息,将计划打造全国首个“金融+旅游”4A小镇。山水、生态+人文,南宋吴越文化、工业文化与现代创新文化相互交融,带出的是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宜商、宜业、宜居、宜游社区。
年初,杭州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在2017年要打好“六场硬仗”,摆在第一位的就是以城中村改造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的环境整治硬仗,这也是“后峰会,前亚运”的一场攻坚战。
客人们来了以后,如果他们发现杭州还有这么多的“洼地”,会怎么想?回去以后会怎么说?所以,更多的“脱胎换骨”迫在眉睫。
2月,杭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再次明确要“坚决打赢主城区城中村改造五年攻坚战”,“十三五”期间,将全面完成主城区246个城中村改造。其中,2017年,要全面完成主城区22个城中村改造,计划征迁21633户,攻坚战场将从主城区向萧山、余杭、富阳三区和四县(市)延伸。
随着几台推土机“突突”地推进作业,花蒋路西面的蒋村老街,眼下已变成了瓦砾遍地的废墟,蒋村历时14年的征迁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街面上药店、布店、糕点店、服装店、农资店不见了,“繁盛一时”的景象不见了。
这边,曾经的“美食一条街”舟山东路尘土飞扬。在上塘路的口子上,两边的建筑已经拆空,工程车来来往往。除了学校,中国电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服务性机构还照常营业外,小店小铺都已经拉闸走人。
城的那一头,杭海路与沪杭甬高速交叉而过的五堡社区,也在变了。从曾经沿江区域都是的茅草棚,到经济富裕起来的小洋楼,再到九十年代后期的小作坊,越来越多的外地服装加工厂老板来这里租房子,产业繁荣一时。而这里的农民们,看着附近的钱江新城土鸡变凤凰,心里是羡慕的。这一次,机会也来了。
根据五年攻坚行动,未来杭州城中村改造的方法共有3类:拆除重建、综合整治和拆整结合。
对农居建造时间较短、基础配套相对完善、村容村貌较整齐的城中村,将采用综合整治方式实施改造。如,结合“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交通治堵”等,整治各类违建,严格雨、污分流,完善路网,全面改善绿化、供水、供电、供气等配套基础设施。
同时,房屋立面也将进行整治,墙体广告等视觉污染都将清除,空调架、晾衣架、防盗窗等外立面构架也将统一设置,消除安全隐患。还将采用涂装、垂直绿化等多种方式,提升立面的美观度。·杭州市城中村改造经典案例
↓ 江湾新城城市设计总体效果图
——西湖区金沙岗村白沙泉区块
白沙泉区块位于西湖区和西湖风景区交界处,区域面积约130亩,涉及总户数211户、常驻人口955人、外来人口2300余,其中133幢房屋被鉴定为危房,原是火灾及治安案件发生的重灾区。经过改造,白沙泉区块由脏乱差的“城中村”蜕变为环境优美、配套齐全、大气优雅的“景中村”,从遍布低端业态的安全隐患点蜕变为并购金融小镇。
除此之外,还有拆整结合,这是一种对城中村部分区域实施拆除重建、部分区域实施综合整治的改造方式。
无论是哪种改造方式,人们对改造之后的期许是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样的。
或粉墙黛瓦、庭院井然,或小桥流水、创意无限,抑或高楼大厦,时尚现代。在杭州的这场“加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人们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迅速城市化,还是生产生活方式的融入,更是人与人的融入。
只有那样,才能建设出具有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新型城市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