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事新闻在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之中,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政治素养。然而,从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上看,时事新闻在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却存在不少的问题,诸如时事新闻选材不恰当、运用不及时、升华不到位等,影响了时事新闻的积极传导效果。本文从充分发挥时事新闻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作用入手,研究如何适时、恰当、合理地运用时事新闻,做好时事新闻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两者融合教育实践。
【关键词】时事新闻 高职思政教育 融入 实践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课题级别(类别):2015年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课题,课题名称:高职思想政治课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J15YB25 。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069-02
“时事新闻”可以简要概括为通过电视、新闻、网络等传播媒介所报道出的关于现阶段国内外发生的重要新闻事件。时事新闻与一般性新闻相比,具有覆盖面广、影响力大且政治导向性强的特点,其涉及国家、社会、民生等方方面面,不仅被当代大学生群体高度关注,而且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较大的“贴合性”。因而,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高职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导入时事新闻,并通过两者的有机整合,达到深入浅出、高效教学的目的。
一、时事新闻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传输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促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系统性较强,且有些内容深奥、晦涩难懂,因而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兴趣不高思想政治理论时激不起兴趣,学习效率不高。如何调动起学生学习与参与课堂学习效率,进而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有效性是高职思想政治教师及相关学者教研的重要课题。
高职学生思想活跃,加上信息时代网络的高普及率和便捷性的影响,他们对国内外发生的最新时事关注度很高。但是由于年龄、知识结构等原因,思想意识还不成熟,对社会新闻尤其是政策性新闻缺乏全面的分析能力,如果选择一部分时事政策、社会热点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对当前社会形势以及政策的认识,正确理解党的方针、 政策和国家经济发展制度等,提高政治素养。可见,将时事新闻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既符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兴趣要求,又能通过联系实际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理论。
二、时事新闻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时事新闻的资源运用有效性不足
时事新闻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重要资源毋庸置疑,但只有合理选材、充分运用,才能发挥出时事新闻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然而,现实操作中,不少教师由于对时事新闻运用重要性的认知高度不够,加之本身缺乏捕捉与理解时事新闻的敏感度,导致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教育整合的程度仅停留在“浅层”阶段。例如:有些教师为融合而融合,将时政新闻生搬硬套进思想政治课堂,导致主题不明、意义不确切;还有的教师“老生常谈”,将久远的“时政新闻”反复地运用到思政理论教学之中,“新闻”不“新”,无法吸引学生学习与讨论的热情,丧失时事新闻融入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二)选材不恰当
科学合理地选材是构建一节高效课堂的基础。在构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与时事新闻整合教育课堂中,合理地选用“时事新闻”是基础,也是必需,但从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运用时事新闻现状上看,选材不科学、不恰当是突出问题。一方面表现在选材过程中存在极大的盲目性,偏离思政教育的主轴线太远。例如娱乐新闻、体育新闻,不太重要的社会新闻等;有的教师则过于苛求时事材料与教学主题的契合度,所选取的新闻材料往往是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且理解起来极具深奥性,反而加深了学生学习和理解上的难度;另一方面则表现为选材失当方面。当前存在部分高职教师时常选用负面的、消极的时事新闻作为教学案例,这些案例固然能够激起学生的关注和讨论,但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则很容易使学生陷入负面情绪的“泥淖”,滋生出愤恨、不满、厌世等心理,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原则严重相悖。
(三)时事新闻理解表面化现象严重
当前,在高职院校中,存在部分思想政治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理论不扎实、专业性不强,且缺乏捕捉和感知政治的敏感度和灵敏性,致使其在思考和运用时事新闻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时,浅层化、表面化现象严重,尚且不能将时事新闻所蕴含的深刻内涵理解透彻,更遑论将其进一步地系统化和升级化。“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自身新闻素养不够高是导致当前时事新闻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未能达到实效、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未能切实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融入方法单一、刻板
时事新闻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性价值和成效需通过灵活且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达到。但由于传统思想政治理論课程教学观念的长期主导和影响,致使部分高职思政教师在导入和引用时事新闻进行思政理论教学时,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及手段,以“灌输式”、“说教式”来进行时事新闻的导入和运用,非但不能发挥出时事新闻对高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正面效用,反而增加学生课堂学习负担,不利反害。
三、时事新闻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实践路径
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作者认为应当结合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学生实际,秉持“适用性”、“针对性”以及“实效性”原则的基础上,有机整合时事新闻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实践,灵活教学。具体做法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切入:
(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是高职思想政治运用时事新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将时事新闻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首先需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角度着眼。一方面教师要强化引导,培养学生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良好习惯,树立正确的政治观,通过时事新闻加强学生与思想政治理论的联系,调动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参与性;另一方面,教师要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时事新闻导入来激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并将思想政治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热情,从而达到知识常学常新、素质不断提升的目的。在此过程中,需确保教师本身具备充足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同时掌握大量的时事新闻。
(二)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价值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其学科的功能定位和所占据的教学地位直接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的性质与价值,即达到知识、能力与品格的内在统一。而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及品格的塑造三者间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缺一不可。为此,在针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时事新闻整合教育中,必须体现出政治学科的价值。教师在运用时事新闻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时,要深入探究时事新闻事件背后的原因,培养学生透过时事新闻“表面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使其做到理论结合实际,进而提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深化对时事新闻事件的剖析,提升高职学生对社会问题认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在联系的学习和理解;要升华新闻事件的内容,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关心国家时局,进一步激发、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社会责任感,促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塑造起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个人素质。
(三)融合手段灵活性和多样性
当前,有学者指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观念有所提升”。作为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及爱国主义情感的前沿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顺应这一特点和发展趋势,在运用时事新闻开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突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观念和能力,融合手段要灵活多样化。具体操作中,教师为主导,找准时事新闻与思政理论课程教材切合点,把任务尽可能交给学生来完成,鼓励创新。例如:在不同阶段让学生做“新闻播报”、“法律新闻讲坛”,“社会热点新闻分析”,也可以适时附加革命诗词诵读,伟人纪念等等活动。学生通过对时事新闻等的采集、制作、讨论与分析,收获了思想认识和政治感悟的提升,锻炼对社会的洞察力,同时,通过课堂引入时事还可以弥补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滞后性问题。
四、结语
总而言之,积极、恰当地将时事新闻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不仅有助于理论教学,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理解、体验与感悟高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质、价值与精神,进而提升其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与水平。为此,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应当对此多加探讨、多加实践,以进一步完善时事新闻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模式,提升两者整合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松.思想政治教学中时事新闻嵌入研究[J].中国报业,2012/14.
[2]曾放军.谈时事新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作者简介:
李玉倩(1969年-),女,硕士,山东济南人,淄博职业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