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 高毅洁 中日医院中医心肾科主任医师 杜金行 图片提供/小 徐
虫类药物是动物类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包括一些昆虫(土鳖虫、斑鳌)、软体动物(蚰蜒)、环节动物(蚯蚓、水蛭)、节肢动物(全蝎、蜈蚣)及小型爬行动物(蟾蜍、壁虎、蕲蛇)在内的干燥全体,除去内脏的动物体或部分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生理或病理产物,以及虫类加工品。中医认为,虫类药物具有“虫蚁飞走”的特性,故性喜攻逐走窜,通经达络,搜剔疏利,无处不至,多具有破积消百、活血祛瘀、宣风泄热、搜风剔络、消痈散肿等独特的功效。因为这类药物为血肉之品、有情之物,成分容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效用佳,可起到挽澜之功,乃草木、矿石之类所不能比拟;并且药源丰富,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常见病和疑难病,取得不俗的疗效。此外,近人结合现代研究又对虫类药物的应用有了不少开拓创新。经现代药理研究已经证实了多种虫类药物的某些有效成分,在镇静、抗惊厥、抗菌、抗肿瘤、强心、利尿、降血压、平喘、溶栓、改善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运用现代技术将其提取出来用于治疗疑难杂症,如用蜈蚣注射液治疗皮肤癌、斑鳌素片治疗原发性肝癌、蟾蜍用作强心及黏膜麻醉等,大大扩大了虫类药物的应用范围。因虫类药物所含的异体蛋白质,可能导致过敏及其他副作用,所以应用时需有医生的指导。本文依据临床常用虫类药材的功效进行分类,供读者参考。
蝉蜕蝉蜕为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又叫“蚱蝉”。其味咸、甘,性寒,入肺、肝、肾三经。蝉蜕为临床上常用的辛凉解表药,因其具有疏风清热、明目退翳、透疹止痒、镇惊解痉、利咽消肿等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等症。现代研究发现,蝉蜕中含有大量甲壳素和氨基酸,能降低横纹肌的紧张度,对神经节有阻滞作用,故药理研究多侧重于抗过敏、抗惊厥、解热、镇痛、镇静、祛痰止咳、平喘等方面,临床上也多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各种炎症、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痘疹疔疮等病症。
白花蛇白花蛇为蝰科动物尖吻蝮蛇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又称“五步蛇”。其味甘、咸,性温,有毒,归肝经,具有祛风、通络、止痉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等症,其透骨搜风之力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是一味产量少、用量大的名贵中药。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蛇组织具有强烈的生物活性,诸如在止痛、抗炎、抗癌、扶正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功效。目前针对白花蛇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蛇毒所具有的免疫调节、抗肿瘤和心血管保护方面的作用,临床也主要用于风湿、肿瘤和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治疗。
乌梢蛇乌梢蛇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干燥体,又名“乌蛇”。其性平,味甘,归肝经,具有祛风、通络、止痉的功效,主治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等症。自古以来,乌梢蛇常采用水煎和酒浸方法入药。经过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乌梢蛇提取物的醇溶性和水溶性都具有很好的抗炎、镇痛、抗惊厥的效果,为乌梢蛇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以乌梢蛇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乌蛇止痒丸、白癜风丸等,已广泛应用于以反复发作的皮肤瘙痒、搔抓后形成抓痕和血痂、皮肤干燥增厚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瘙痒症的治疗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因乌梢蛇主要来自野生,又可药食两用,随着需求增加,货源紧缺,出现了大量伪品。市场上,以同科赤链蛇、黑眉锦蛇、王锦蛇等蛇类的干燥体冒充乌梢蛇出售为多,这些伪品虽属蛇类,但从外形、性味及功效上都与乌梢蛇有别。因此,对乌梢蛇的鉴定已经成为保证药材质量的关键,一般认为乌梢蛇药材主要以头尾齐全、皮黑褐、内色黄白、脊部有棱、体坚实者为佳。
九香虫为蝽科昆虫九香虫的干燥体,又名“打屁虫”。其味咸,性温,无毒,具有理气止痛、温中助阳之功能,常用于治疗胸闷气滞、胃寒胀痛、腰膝酸痛、肝胃气痛及肾虚阳痿等症。除此之外,九香虫也是临床上少有的可药食同源的虫类药物。在贵州、重庆等民间也素有食用“打屁虫”的习惯,人们常将九香虫成虫晒干后炒食或炸食,酥脆可口,常食之可使人精神健旺、容光焕发,并对肾虚阳痿、脾胃气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故有流传“有钱吃鹿茸,无钱吃‘打屁虫’”的说法。现代研究发现,九香虫抗菌作用很强,体外实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等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对其成分进行分析时发现,九香虫中锰、镁等抑癌元素含量较多,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有民间验方提出,挤出九香虫的腹腔内容物,将其涂在血管瘤上,可使血管瘤瘤体逐渐缩小,直至消失,可恢复正常肤色,不留痕迹。
水蛭为水蛭科动物蚂蟥、水蛭或柳叶蚂蟥的干燥全体,俗称“蚂蟥”。历代本草记载的水蛭都是吸血的品种,且强调体型较小的水蛭药用效果好。其味咸、苦,性平,有小毒,入肝、膀胱经,具有破血、逐瘀、通经的功效,主治血滞闭经、外伤瘀血、百瘕积聚等病症。现代研究发现,新鲜水蛭唾液中含有一种名为水蛭素的抗凝血物质,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强的凝血酶特效抑制剂,其在治疗各种血栓疾病中应用广泛。此外,水蛭还具有降血脂、降低蛋白尿、改进肾功能、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上已有相关制剂,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肝、肾、血液病,妇科并发症,创伤的疼痛以及癌症的相关治疗。
土鳖虫为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又称“现虫”,民间也有“土元”、“地乌龟”等多种叫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其味咸,性寒,有小毒,归肝经,具有散血瘀、消坚结、接骨续筋、消肿止痛、下乳通经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闭经、产后瘀血腹痛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土鳖虫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多种活性蛋白(酶)、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生物碱和脂溶性维生素等,具有抗肿瘤、抗突变、抗凝血、抗血栓、抗缺血缺氧、调节血脂、保肝和增强免疫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经现代医学证实,其抗凝血酶作用对于血栓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价值,故临床上以土鳖虫为成分的复方制剂已涉及心脑血管疾病、肝病、妇科疾病、外伤疼痛、糖尿病、肿瘤和亚健康人血瘀症等多种病症的治疗,并取得不错的疗效。(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