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索隐

2017-05-31 14:27李万长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讲究语言艺术效果

李万长

摘要: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讲究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能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讲究;语言艺术;效果

语文教师要通过语言来进行教学,陶冶学生的性情,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语文艺术,只有讲究课堂语言艺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劣,不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要过好语言关,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具体说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要准确中肯,精炼明晰

就是说,教师用尽可能少的话,恰当表达出要讲的内容,明了清楚,学生容易接受。有些看来很难的问题,有经验的教师只寥寥数语,学生便豁然开朗,有时甚至一语道破,言简意赅。例如,一教师在上《孔乙己》一课时,提问:为什么鲁迅先生写鲁镇酒店的格局,“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学生思考后回答,众说纷纭。教师明确地总结:“大柜台可以说是富人和穷人的分水岭,象征着封建社会鲜明的阶级界限。这是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也暗示了孔乙己的悲剧结局。”教师的分析,言简意明,学生易懂。

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还表现在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教师讲话要符合客观实际,合乎思维规律,要确切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课堂教学语言要少而精,以最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容。古人云“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教师应做到语言精炼,简洁有力,提纲挈领,画龙点睛。

二、要生动形象,富于风趣

教学语言必须具体形象,叙事状物,绘声绘色,有时还要善于打贴切生动的比喻,使学生易于理解,得到具体鲜明的印象。例如有一教师上《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当讲到菲利普先生要请女婿女儿吃牡蛎时说:“他此举是爱慕虚荣的具体表现,家不富裕而装体面,简直是打肿脸充胖子。”学生在笑声之余,印象深刻,心领神会。

语言的形象生动有趣还要求教师讲课的语言应有感情。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应努力挖掘课文中的感情因素,以富有感情的语言架起学与教之间的桥梁,激起学生的喜怒哀乐,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朗读课文,教师应投入感情,或击节吟唱,体验其悲凉。引导学生感受杜甫<<兵车行>>的慷慨激昂;感受苏轼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气概。要做到这点,教师上课时应情绪饱满,善于运用各种身体态势传情达意。

三,要通俗浅显,明白易懂

教师讲课力求深入浅出,尽量不用学生感到晦涩难懂的词汇,使学生易于接受领会,抓住要领,牢记在心。如果老师的课堂用语从“术语”到“术语”,学生就很难理解,如果用浅白、易懂、幽默、淡谐的语言,来表达“隽永”的语言、深刻的“意蕴”、突出的“主旨”,学生就易懂得多了。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教师讲授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和感知,因此,教师上课时要针对中学生的特点,慎用新名词、专门术语,避免因故作高深和运用晦涩难懂的教学语言而影响教学效果。从前有一腐儒赶集,碰到樵夫,就叫:“荷薪者过来。”樵夫只听懂了“过来”二字。又问:“其价几何?”樵夫只懂一个“价”了,就回答了。又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这下樵夫可就听不出所以然了,只好走了。假如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如此腐儒不注意对象,讲话晦涩难懂,那么学生也只好“走掉”——走神,不听了。

四、要抑扬顿挫,节奏鲜明

凡是不断变化或突然变化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因此,教师讲课的声调应有高有低,音量有大有小,抑扬顿挫,节奏鲜明,优美动听。有时为了突出重点词、关键处,突然减慢速度,提高音量,加重语气等,以此引起学生注意。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海燕》中“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一句的时候,就做到这样。当讲及“乌云遮不住太阳”,就放慢速度、语气强调;当念及“是的,遮不住的!”一句时,以急促、坚定、高昂的音调,吸引学生,使学生体味到:革命的浪潮必定到来,黑暗的势力是阻挡不了历史的滚滚车轮的。

五、要大方得体,规范科学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牢记自己的角色,只言片语都应符合教师的身份,一切有损教师形象,不利教育学生的话都不应该说。教师的语言还应考虑教材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文化程度等,以此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例如,有教师在上《人类的语言》一课时,根据说明文的特点,设问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人类的语言何以采用声音作为手段呢?”引导学生通过与视觉、手势等的比较,找出有声语言的五个优点,从而使学生掌握了课文的重难点。

六、语言的多变性

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教学语言也不能刻板,要注意变化。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而采用或轻、或重、或缓、或急、或高、或低、或悲、或喜的语调和适当的语速。

语言的多變性,还表现在语言风格的变化上。面对百体兼备的教材,教师也应避开千第一律的模式,采取多样化的语言风格,突出所讲的作品语言的特色。如<<荷塘月色>>语言简洁、洗炼、明净,《母亲的回忆》语言质朴、平易;<<藤野先生>>语言冷峻、深刻、含义深远。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特别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良好的教学语言是行之有效地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教师自己具备了美的教学语言,才能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给学生以知识的享受和情操的陶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语言表达需要技巧,要讲锤炼,既锤炼吐字的清晰度,逻辑重音的强调,又锤炼语调的感情色彩、音色的优美等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大量阅读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通过听广播、看电影电视等多渠道时刻校正自己的读音,认真钻研教材,提高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创造出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把美丽的“阳光”播撒到每一位学生的心中!

参考文献:

[1]刘孝学《语文:教学规律与教学艺术》

[2]张鸿苓主编《语文教育学》

[3]邓千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猜你喜欢
讲究语言艺术效果
不要将就,要讲究
巧用语言艺术生动小学数学课堂
说话要讲究停顿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灵动耳环
视听语言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伪装效果
城里的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