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切入策略浅说

2017-05-31 15:58沈丹红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年22期
关键词:品析苏州园林切入点

沈丹红

教学切入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干预学生学习行为发生的着力点。好的着力点能够牵一发动全身,带动学生整个的学习活动,提高阅读课堂的实际效果。根据不同文本、不同教学目标和不同的学情,我们可以选择的教学切入策略当然不会相同,但是总体上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等待切入时机,筛选切入节点

文本阅读首先要有意识地设置必要的铺垫,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占有必要的资料,诸如作者介绍、写作背景以及相关的文体常识等,这就需要安排必要的预习,使学生对文本形成基本的了解、初步的感悟与评价。因此,教学切入必须等待时机。

比如学习《苏州园林》这一课时,学生要完成下列任务:

(1)编制结构提纲;(2)了解说明文常识;(3)了解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初步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写;(4)你最喜欢哪一处(方面)有关苏州园林的介绍文字,说说理由。

问题1:即要求学生梳理文本思路,把握文本结构;问题2:主要暗示学生从说明文特点的角度学习本课;问题3:紧扣住文体性分析作者介绍苏州园林的言语形式;问题4:要求学生具体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研读。这一组任务体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课堂活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除了上面所说的在充分预习之后选择切入的教学策略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在交流分享中适时链接教学目标,找准切入点。笔者在引导学生交流结构提纲时,发现有的学生点出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笔者就随机在黑板上板书出这三个字,反设一问:图画美是作者对苏州园林特征的总概括吗?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一下。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从文本中寻找依据,弄清楚了苏州园林的总特征。在此基础上,笔者又设问:作者是怎样突出这一特征的呢?这个问题就直接链接上文本的言语形式了,过渡到说明文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学习任务上来。这是抓住关乎文本结构和内容的枢纽切入,即关键词句捕捉法。

就说明文而言,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筛选出这样的切入点:

(1)说明文的语言——品析语言法,从说明语言品味到说明对象特征的提炼,同时将说明方法的有关知识融入到语言品析之中,达到以一举三,以点带面的效果;(2)说明文的方法——文体认知法,从说明文对象、方法、顺序等多方面展开品析如何介绍说明;(3)说明文逻辑、顺序的安排——结构导引法,从宏观上将逻辑、顺序与说明对象的特征联系起来,再从微观上品析说明对象特征的逻辑性;(4)以现成的、学生已经接触的同类文本作比较法,即用他例带动新例。初次学习说明文可选择切入点2,有助于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文体知识,为下一步阅读奠定基础;进一步可选择切入点3,分项专门研究说明文知识;时刻牢记切入点1,引领学生品析语言;最后可选择切入点4,增加阅读难度。

可见,筛选好切入节点,需要统筹布局,相机而动。

二、开掘切入深度,拓宽切入范围

一旦锁定切入点后,我们要以此为线索或触发点,坚守教学之本,既要讲究深度,理清学生的认知思路,破解学生的理解困惑,又要讲究广度,开阔视野,使学生立体地认识语文知识和技能,形成宽广的阅读视角,努力围绕教学目标,积极引领学生习的语文能力。

比如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是介绍性说明文,学生对于说明文的概念往往较为感性,这需要教师认真地帮助学生上好这一课,笔者教授这一课时,选择切入法2,同时引入切入法4,突出切入点1,给学生发放了叶圣陶的《记游洞庭西山》、陈从周的《说园》,让学生提前阅读,并与《苏州园林》一文认真比较,得出两组文章、两种文体的异同之处。这一方比较,学生的学习有了深度,也有了广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比如《说园》中有这么一段:

远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只见帆),这是画理,亦造园之理。……真是一枝之差,全园败景。

交流中,笔者单独将这段挑出来,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1)这一段和《苏州园林》中的哪些地方相似?

(2)你更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学生在比较中会得出个性化的解读,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起来,所得自然也就十分丰富了。因为陈从周的这段话将“画中有画”的画理闡述得更为清楚透彻,很好地呼应了叶圣陶所说的“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内涵,而且还又有所扩展,将整个建筑、山石、树木彼此的搭配、映衬原理也一并推出,给读者带来无限的理趣。再从语言上分析,两文都极其儒雅精致,铿锵有声,富有感情,很有文学性,超越了一般枯燥平实的说明文语言的表现力。接下来,笔者在追问中让学生找出哪些句子雅在哪里,哪些句子精致在哪里,哪些句子充满情趣,哪些句子很讲究修饰,哪些句子是概括性介绍,哪些句子是分解性介绍,诸如此类。最后笔者还从语段逻辑方面追问,使学生明白总分结合、概括具体互补等逻辑安排样式。历经这些品味,学生就会深入地理解了什么是平实的说明文,什么是生动的说明文,从而获得丰厚的言语滋养。

我们当然可以选择将叶圣陶的两篇不同文体的文章比较,从而让学生透视散文和说明文的区别,加深对说明文文体特点的理解,懂得如何阅读说明文。

由此可见,一次阅读活动,我们可以以一个切入点为主,自然巧妙地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之中,收到管中窥豹、以一带十的效果。教学切入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学情需要,事关教学全局,我们必须慎之又慎。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中南东洲国际中学)

猜你喜欢
品析苏州园林切入点
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意品析能力
苏州园林修复面貌之谜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品析一元二次不等式
浅析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