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英梅++黄磊
摘 要:中国古代海洋文学作品对海洋充满了浪漫的想象和赞美。毛泽东诗词中江海题材的作品丰富了中国海洋文学的内涵,弥补了中国海洋文学过于浪漫,缺少现实拼搏、开拓精神不足的缺憾,是中国海洋文学的新发展。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 海洋文学 新发展
海洋文学是指涉海的文学作品。中国虽然自古是一个以内陆文明为主的国家,但我们并不缺乏海洋文学,中国古代海洋文学作品对海洋充满了浪漫的想象和赞美。与以往的海洋文学作品相比,毛泽东诗词中江海题材的作品丰富了中国海洋文学的内涵,是中国海洋文学的新发展。
从古老的神话《山海经》开始,我们的文学史上历朝历代都有丰富的涉海题材的文学作品。以神话传说为主题,充满美好、浪漫的想象是中国古代海洋文学创作的主要特征。古人眼中的海是自由、美好的象征。《山海经》中想象了四海龙王。孔子曾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庄子更是想象了鲲鹏展翅的壮美意象。秦始皇、汉武帝亲自派人寻找海上仙山。汉代文人多以赋体来展现海洋的魅力,如三国时曹丕的《沧海赋》和王粲的《游海赋》、西晋木华的《海赋》和潘岳的《沧海赋》等。诗歌方面,曹操更是写下了千古名篇《观沧海》来赞美大海巨浪滔天、波澜壮阔的气势。唐代诗人同样充满对海的赞美和想象。李白在年轻气盛、壮志报国的青年时代,曾以海上大鹏自诩,期望能振翅高飞,一展宏图大略,报效国家,这在《上李邕》一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此外,李白《将进酒》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及《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写得雄壮大气;黄河神水一泻千里的雄姿、海之胸怀的博大,一时使人生发许多豪情。韩愈的《南海神广朝碑》描写了唐代祭海的习俗,想象丰富奇特。宋代文人同样充满了对海的想象和吟咏。苏东坡《临江仙·夜归临皋》云:“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与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一样,以大海寄托自己的生命情怀。其《行琼儋间》又云:“眇观大瀛海,坐咏谈天翁。茫茫太仓中,一米谁雌雄。幽怀忽破散,永啸来天风。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久矣此妙声,不闻蓬莱宫。”充满了乐观的情绪和浪漫的想象。而以婉约著称的女词人李清照,也写下了豪迈浪漫的《渔家傲》。描绘了一幅海天一色的壮丽之景,意境恢弘,气势磅礴。“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展现了作者的浪漫豪情,希望能借助“九万里风鹏”,把自己带到海外仙境中去。元明清时期,诗歌方面袁可立的《观海市》、王世贞的《和呈峻伯蓬莱六绝》,持续了中国海洋诗歌一贯的浪漫想象。此外,元明清时期,中国文学以戏曲、小说为主要体裁,同样具有丰富涉海体裁的作品。《沙门岛张生煮盐》的人神之恋、《东游记上洞八仙传》的八仙过海、《封神演义》的哪吒闹海、《镜花缘》的海外诸国、《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东西洋考》的航海记载、《聊斋志异》的罗刹海市都演绎了中国海洋文学浪漫的蔚蓝,延续了我国海洋文学一贯的浪漫想象特点。
毛泽东诗词继承了中国海洋文学浪漫的充满想象的特点。与中国古代诗词一样,毛泽东诗词喜欢运用庄子鲲鹏展翅的意象。如1918年在《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写下了:“鲲鹏击浪”?譹?訛。1930年作的《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又写下了:“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譺?訛。1965年,诗人已经七十多岁,还写下了《念奴娇·鸟儿问答》:“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譻?訛此外,与古人一样,诗人也经常想象海的壮阔,1963年《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写道:“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譼?訛1965年《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又写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譽?訛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毛泽东诗词在继承中国古代海洋文学特点的同时,还赋予中国海洋文学新的内容。这就是除了浪漫的想象之外,还有勇于拼搏、锐意创新的精神。“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可下五洋捉鳖”这样的气魄在中国古代海洋文学中是罕见的。从小在长江边长大的毛泽东,一生酷爱游泳,喜欢与江海搏击,从而弥补了中国海洋文学过于浪漫,缺少现实拼搏、开拓精神不足的缺憾。
一直以来,与西方海洋文学相比,我们缺少像西方海洋文学那样充满现实拼搏精神的海洋文学作品。毛泽东江海诗词正好弥足了这个缺憾。1918年,毛泽东二十五岁时便写下了“沧海横流安足虑”?譾?訛;1925年又写道:“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譿?訛,这是诗人青年时代奋勇进取、劈波斩浪的艺术写照。1956年,诗人六十三岁,仍然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讀?訛这样的诗句。可以说,毛泽东的江海诗词是对中国海洋文学的新发展。下面我们具体分析《浪淘沙·北戴河》等几首江海题材的作品。
《浪淘沙·北戴河》写作于1954年夏。?讁?訛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展示了一代伟人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博大胸怀,写出了浪声如雷、汹涌澎湃、波澜壮阔的场面。这情景较之曹操《观沧海》中的景象更为惊心动魄。诗人身处渤海岸边,自然会联想起历史上曹操及其那首著名的《观沧海》。诗的主旨将曹操的“秋风萧瑟”升华为“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美好的新中国已经诞生了。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更为强烈的豪情壮志,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具有现实的拼搏精神。
除这首直接描写海洋的作品之外,诗人江河题材的作品,也和其海洋作品一样,表达了同样的气魄和精神。可以作为其海洋作品的补充。我们以《水调歌头·游泳》《七绝·观潮》为例来分析。
《水调歌头·游泳》是毛泽东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感兴之作。?輥?輮?訛词的上阕描绘了祖国江山雄伟瑰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畅游长江的豪情逸兴。词的下阕展示了一幅社会主义建设的瑰丽图景,描写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长江的伟大变革。诗人通过写在长江中游泳的感受,抒发了迎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讴歌了我国人民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业绩。毛泽东江海诗词所展现的建设江海、改造江海的气魄,在古人的海洋文学中是罕见的。
诗人1957年又写下《七绝·观潮》。诗人观赏浙江省钱塘江口的涌潮。眼前汹涌、海塘相撞的场面,激起了作者无限豪情。这首词从头至尾,气势如虹,不仅写出了钱塘潮的气势,也写出了诗人江海诗词一贯的现实拼搏进取精神。结合当时的背景来看,1957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继续健康发展的形势下,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标志,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已全面展开,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社会安定。诗人不仅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而且由观潮联想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毛泽东的这首诗词也是对当时国家蓬勃发展景象的展现。自古以来,钱塘江观潮就是名震遐迩的胜景,有多少文人墨客吟咏过、描绘过这一胜景。散文中最著名的是南宋周密的《观潮》:“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唐代不少诗人都写过观钱塘江潮的诗,其中最著名的是孟浩然、李白和姚合。“钱塘自古繁华”,北宋著名词人柳永也曾写下《望海潮》的著名词作,盛赞钱塘江一带的繁华景象。毛泽东以古喻今,寄托了对祖国建设的坚定信心和美好祝愿。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的江海诗词,始终充满顽强拼搏和锐意进取精神,是对中国海洋文学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刚.迷人的海[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4.
[2] 吴主助编.海洋文学名作选读[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
[3] 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4] 毛泽东.毛泽东诗词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5] 曲金良.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6] 杨国桢.瀛海方程:中国海洋发展理论和历史文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7] 段汉武等编.海洋文学研究文集[M].北京:海洋出版社版,2009.
[8] 朱自强.海洋文学[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2.
名作欣赏·中旬刊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