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弹簧为例谈物理模型的构建

2017-05-31 15:22荆长城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7年3期
关键词:题型能力

摘 要:弹簧是高中物理重要模型之一,在高考中多以弹簧为背景或题材命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及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推理判断能力.

关键词:弹簧模型;能力;题型

作者简介:荆长城(1975-),男,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学与研究.

高中物理学习中有许多物理模型,如质点、元电荷、轻杆、轻绳、电磁感应中的杆-导轨、宇宙中的双星等模型.许多同学认为高中物理难学,上课一听讲就懂,下课一做题就蒙.这种现象表明学生缺乏将实际问题还原成物理模型的能力.有的同学感觉物理有趣易学,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大量的物理模型,并能在做题的过程中迅速读懂题目中的信息,将信息与相应的物理模型建立联系,然后用物理模型对应的规律解题.

如何构建物理模型是学好物理的关键,首先要正确理解常见的模型以及他们的特点,为我们灵活、准确地分析物理问题提供依据;然后是审题建模,要读清题目中的条件,尤其是要挖掘隐含条件,如电磁感应中的杆在导轨上运动,就要建立起杆-导轨模型,就想到了杆的收尾速度等问题;最后是找准对应规律解题.

弹簧是高中物理重要模型之一,它涉及到力与加速度、功和能、冲量以及极值等许多物理知识和规律.通过弹簧与其它知识点的结合可以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和推理能力,因此在高考中常常以弹簧为素材进行命题.弹簧模型问题的解决关键要注意两点:正确对与连接或接触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掌握弹力变化、弹簧势能的变化特点.举例分析如下:

一、轻弹簧模型

例1 如图1所示,质量m的球与弹簧Ⅰ和水平细线Ⅱ相连,Ⅰ、Ⅱ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P、Q.球静止时,Ⅰ中拉力大小T1,Ⅱ中拉力大小T2,当仅剪断Ⅰ、Ⅱ中的一根的瞬间,球的加速度a应是

A.若断Ⅰ,则a=g,方向水平向右

B.若断Ⅱ,则a=T2m,方向水平向左

C.若断Ⅰ,则a=T1m,方向沿Ⅰ的延长线

D.若断Ⅱ,则a=g,竖直向上

解析 剪断Ⅰ的瞬间,细线Ⅱ的弹力突变为零,所以球的加速度为a=g,方向竖直向下,因此选项A、C错误;剪断Ⅱ的瞬间,弹簧Ⅰ的弹力不变,弹簧Ⅰ的弹力和重力的合力与T2等大反向,所以球的加速度为a=T2m,方向水平向左,选项B项正确.

点评 此类问题应注意两种模型的建立,弹簧(或橡皮绳)和刚性绳模型.分析时注意弹簧(或橡皮绳)的弹力不能突变,当弹簧的长度不变时,其弹力不变;杆或不可伸长的绳的弹力会因为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突变.

二、弹簧振子模型

例2 如图2所示,水平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拴在质量为m的木块A上,另一质量也为m的木块B与A靠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现用力推B使弹簧压缩量为x1,系统静止;突然撤去外力,设A向右到达的最远位置离平衡位置的距离为x2;从A开始运动到平衡位置的时间为t1,从平衡位置到右边最大位移处所用的时间为t2.(已知简谐运动中,振子质量越大,周期越大)则

A.x1=x2 t1=t2B.x1>x2 t1

C.x1t2D.x1>x2 t1>t2

解析 撤去外力后,A运动到平衡位置时A、B开始分离,分离前A、B共同做简谐运动,分离后A做简谐运动,B做匀速运动.由能量守恒可知刚撤去外力时的弹性势能等于A运动到右边最大位移处弹簧的弹性势能与B的动能之和,可得到x1>x2;由题中条件可知,t1为A、B整体振动的1/4周期,t2为A振动时的1/4周期,由周期与质量的关系得到t1>t2,由以上分析可知D正确.

点评 弹簧振子模型是简谐运动中基本模型,关键是理解周期性、对称性等特点.

三、碰撞模型

例3 如圖3所示,倾角为θ=30°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在斜面底端O处固定一轻弹簧,斜面顶端足够高.斜面上OM段光滑,M点及以上均粗糙.质量为m的物块A在M点恰好能静止,在离M点距离为L的N点处,有一质量为2m的光滑物块B以速度v0=2gL滑向物块A,若物块间每次碰撞(碰撞时间极短)后即紧靠在一起但不粘连,物块间、物块和弹簧间的碰撞均为弹性碰撞.求:

(1)物块A在M点上方时,离M点的最大距离;

(2)系统产生的总内能E.

解析 (1)设物块B第一次和物块A碰前的速度为v1,碰后的共同速度为v2.物块B从N运动到M点由动能定理得,2mgLsinθ=12×2mv21-12×2mv20 ①

对物块B和A,在碰撞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得,2mv1=(2m+m)v2 ②

物块A、B从第一次在M点相碰后至再次回到M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两物块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其后物块A、B将做匀减速运动,设加速度分别为a1、a2.

由牛顿第二定律,对A:μmgcosθ+mgsinθ=ma1

对B:2mgsinθ=2ma2

又由题意中“物块A恰好静止”可得,μmgcosθ=mgsinθ ③

故a1>a2

所以当A运动到最高处静止,物块B还在向上减速运动,未与A相碰.

对A从M运动到最高处,由动能定理得,(-μmgcosθ-mgsinθ)s=0-12mv22 ④

由①②④式得,s=23L

(2)物块A、B最终紧靠在一起在OM间做往复运动,从物块B开始运动至M点且速度为零的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得,E=2mgLsinθ+12×2mv20

所以系统产生的总内能E=3mgL

点评 弹簧是一个储能元件,且其存储的能量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在弹簧与物体构成的力学系统中,通过做功或能量转化的关系,定性分析弹性势能的变化,或与弹簧接触的物体机械能变化,或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四、连接体

例4 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直角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其顶端固定有一轻质定滑轮,轻质弹簧和轻质细绳相连,一端连接质量为m2的物块B,物块B放在地面上且使滑轮和物块间的细绳竖直,另一端连接质量为m1的物块A,物块A放在光滑斜面上的P点保持静止,弹簧和斜面平行,此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为Ep.不计定滑轮、细绳、弹簧的质量,不计斜面、滑轮的摩擦,已知弹簧劲度系数为k,P点到斜面底端的距离为L.现将物块A缓慢向上移动,直到弹簧刚恢复原长时的位置,并由静止释放物块A,当物块B刚要离开地面时,物块A的速度恰好为零,求:

(1)当物块B刚要离开地面时,物块A的加速度;

(2)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物块A最大速度的大小.

解析 (1)B刚要离开地面时,A的速度恰好为零,即以后B不会离开地面.

当B刚要离开地面时,地面对B的支持力为零,

设绳上拉力为F.

B受力平衡,F=m2g①

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设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m1gsinθ-F=m1a②

联立①②解得,a=(sinθ-m2/m1)g③

由最初A自由静止在斜面上时,地面对B支持力不为零,推得m1gsinθ

故A的加速度大小为(sinθ-m2/m1)g ,方向沿斜面向上.

(2)由题意,物块A将以P为平衡位置振动,当物块回到位置P时有最大速度,设为vm.从A由静止释放,到A刚好到达P点过程,由系统能量守恒得,m1gx0sinθ=Ep+12m1v2m④

当A自由静止在P点时,A受力平衡,m1gsinθ=kx0 ⑤

联立④⑤式解得,vm=2(m1g2sin2θk-Epm1).

点评 与弹簧相联系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经常涉及临界极值问题.比如物体速度达到最大;弹簧形变量达到最大;相互接触的物体恰好要分离等.此类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挖掘隐含条件,选择物理规律,再结合数学知识处理问题.

猜你喜欢
题型能力
常见数列创新题型归纳
你处理困难的能力如何?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不会飞的鸟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例说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题型
聚焦圆锥曲线的新颖题型
聚焦数列热点题型
数列新颖题型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