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林
《詹天佑》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詹天佑主持修筑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的故事。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颂,是进行责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
一、课前预习,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课前引导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既是课堂教学正常开展的基础,又能培养学生对自己、对学习负责的态度以及相互合作、资源共享的责任意识。
《詹天佑》讲的是清朝末年的事情,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为了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分别搜集资料,如通过网络搜集詹天佑生活的时代背景、生平事迹等方面的文字和视频资料,上图书室查找有关京张铁路地理环境的地图等。合理的分工既让学生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开课前,教师安排了一段时间,引导学生分享收集整理的资料。不同的小组分别通过文字、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了小组成员的学习成果。分享的这些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詹天佑,并产生了继续学习的强烈愿望。
二、走进文本,品味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文本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升素养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文本的人文价值,并引导学生感悟与体会,让责任意识渗入学生的心灵。
1.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对主人公的敬仰之情
开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心中的偶像及将其作为偶像的原因,然后用多媒体出示青龙桥车站旁詹天佑的铜像并讲述其来由。这样的情境导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詹天佑的事迹,激发他们对主人公的敬仰之情。
2.开展自主学习,增强自主学习的责任心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教学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的主动学习离开了教师的指导,会变得盲目无效。为避免这种情况,教师为学生设置了具体的学习任务:①认真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带领工程人员做了哪些事情?③詹天佑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任务明确后,学生边阅读边批画,然后在小组内汇报交流。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有了学习的收获,而且增强了学习的责任心。
3.深入研读文本,感悟主人公的责任品行
自主学习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重点部分——介绍詹天佑成功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内容。课文选择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典型事例,介绍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情况,其中第一个方面是重点,后两个方面是难点。教师采用了品析重点词句和动手操作想象的方式,分别突破重难点。
(1)抓住重点朗读品味,体会主人公的爱国情怀
“勘探线路”部分,教师抓住描写詹天佑语言、行动及想法的相关语句,引导学生朗读品味,体会詹天佑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和长中国人志气的爱国之心。
语言描写方面,重点引导学生品析詹天佑勉励工作人员的话——“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教师引导学生比较“精密”与“周密”的异同,思考“大概”“差不多”的说法可能造成的后果等,让他们从中体会到詹天佑对工作的严格要求,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学生品析结束后,教师让他们想象:“假如你是詹天佑,会在哪些场合经常说这样的话?”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采用引读的方式品味詹天佑的责任情感。在引读的过程中,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詹天佑的责任品行,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行动描写方面,重点品读“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这段话。教师先抓住句中的“狂风怒号、坠入深谷、野外、始终”等重点词语引导学生谈体会,接着范读,然后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练习朗读。通过朗读,詹天佑身先士卒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心中越来越清晰。
心理描写方面,重点品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这句话是詹天佑克服困难、完成艰巨任务的动力。文中提到了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过程中的一些困难,事实上他遇到的困难远远不止这些,而学生并不知道。这样,学生的理解和朗读就很难真正深入。为此,教师适时、适当地补充了詹天佑在这个时期遇到的其他困难,如女婿遭绑架,女儿不幸身亡,帝国主义者的欺凌,皇室亲戚的刁难等。然后,教师用富有感情的语言引读,将学生的情感带入情境之中。至此,学生的情弦被拨动了,他们在富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了詹天佑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国之情,从心底升起了对他的尊敬和崇拜之情。
(2)动手操作突破难点,体悟主人公的杰出才能
“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是课文的难点部分。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先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居庸关隧道、八达岭隧道和“人”字形线路的简笔画,然后用生动直观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设计的巧妙之处。
“开凿隧道”部分,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根据示意图,说说什么是“两端凿井法”,什么是“中部凿井法”,并适时评议学生画的示意图是否合理。然后,教师让学生角色互换,思考“假如你是詹天佑,打算如何用这些方法开凿这两条隧道?”问题一提出,一个个“小詹天佑”就踊跃地参与到分析中来。一名学生认为开凿居庸关隧道也可以采用中部凿井法,因为这样可以节省时间,缩短工期。另一名学生立即反驳说:这样不行!因为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非常陡峭,从山顶向下很难凿穿,所以不能用中部凿井法,只能采取两端凿井法。还有一名学生认为开凿八达岭隧道时可以采取一个更快的办法:如果从中间开凿两口竖井,一处在三分之一处,一处在三分之二处,这样就可以从六个方向同时开凿,工期岂不是更短?
学生的意见不一定都正确,但在各抒己见、群策群力的过程中,他们更准确地理解了“两端凿井法”“中部凿井法”,并感受到了主人公的责任心和智慧。
设计“人”字形线路部分,教师先让学生想象并画出詹天佑可能设想到的让火车爬上青龙坡的方法。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设计出了螺旋形、“之”字形、折回等线路。教师用动画演示了这些线路的效果图,让学生将其与“人”字形线路进行比较,看看各自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学生经过比较,发现“人”字形线路既减缓了坡度,又发挥两个车头的作用而增加了火车爬坡的动力,是一种最科学、最合理的设计,从而进一步体会到了詹天佑杰出的智慧和才能。
三、深化认识,培养学生的责任能力
教學即将结束时,教师让学生讲一讲课前搜集到的古今中外爱国人士的故事。学生讲到了一生始终不辜负人民希望的杨善洲,讲到了精忠报国的岳飞,讲到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讲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还讲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等等。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都像詹天佑一样,有着一颗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国心,学生在接受爱国精神洗礼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意识。
(作者单位:谷城县城关镇北辰小学)
责任编辑 姜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