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最典型的特色就是拥有特色馆藏,这些特色馆藏是对民族文化的记录、发展与传承。特色馆藏的形成是历史积淀的结果,体现出一定的资源优势。由此可见,民族特色图书馆的地位具有特殊性与关键性,承担着更加艰巨的馆藏任务与服务功能。少数民族地区的图书馆应该不断抓住机遇积极丰富自身的馆藏资源,形成一定的馆藏特色,并不断开拓与创新服务模式,形成数字化特色馆藏服务模式,使自身的服务逐渐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自身的特色馆藏资源优势,实现自身功能与作用的长远发挥。
一、民族图书馆应发展的特色馆藏资源
少数民族地区的图书馆存在的根本意义就在于服务少数民族、传承并发扬我国多民族文化,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多元性。因此,民族图书馆应拥有以下特色馆藏资源:
(一)民族特色资源
民族特色资源是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的“民族特色资源”就是依托于特定文献、民族文化资料、民族发展史所发展并形成的服务于某一地域或某一民族的特色馆藏资源,其中包括历史传承下来的资源,也包括实践中形成的资源。民族特色资源是民族文化研究的基础,也是地方学术研究的有力支撑。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历史,因此对应的馆藏资源也应有地域性差别,应该各具特色。例如:青海省的少数民族主要以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为多,应该形式多民族特色馆藏资源;内蒙古地区主要以蒙古族少数民族为主,应该形成蒙古族特色馆藏资源;贵州地区图书馆则应重点建设苗族、布依族等特色馆藏资源,等等。
(二)学科特色资源
民族特色的图书馆要具有支撑学术研究的特色馆藏实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特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这就需要其发展学科特色资源,设置专门的民族学科、民族文化研究专业,围绕这些专业形成特色资源,并展开同民族学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研究,目标是培养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优秀人才。
民族图书馆应加强学科性馆藏资源建设,根据所在地区的民族类型、特征等来设置民族学、少数民族语言学、少数民族文化学等学科相关的馆藏资源,从而适应该地区的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并完善以学科结构为核心的馆藏资源。当前各大民族高校已经拥有了符合自身特点的民族化学科专业系统,对应形成了属于自身的特色馆藏资源,例如:延边大学主要立足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拥有自身强势的特色专业,那就是韩语专业,并对应形成了丰富的与韩语相关的馆藏文化资源,支持了韩语学习以及朝鲜族文化学习。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则创建了专题数据库,如:藏文、彝文、羌族文献数据库。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则开通了最具震撼力的民族网等,这些都是民族馆藏资源发展的依据。
(三)馆内特色文献资源
少数民族地区的图书馆要想体现自身优势,就要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献馆藏资源。图书馆要做好长期文献积累的准备,立足于特定领域、特定学科来不断积累、丰富并发展成系统性强、内容丰富、结构完整、与时俱进的文献资源系统,发挥出民族性的特色文献资源优势。特色文献资源是民族图书馆建设发展与彰显自身特色的根本支柱。例如:中央民族大学作为一个最大的综合性民族院校,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典藏全国第一,其中以边疆少数民族馆藏最为丰富,典藏内容覆盖范围也十分广泛,涉及历史、地理、风俗、文化、宗教等多方面。古典藏书中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字的年谱、传记等珍善本,以及几十种少数民族文字的刻本、金石拓片等,1600多函藏族佛经,同时也珍藏了众多无自己语言少数民族的口碑记录等等。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则珍藏了丰富、完善的畜牧兽医类的文献资源。
(四)地方特色资源
少数民族地区的图书馆多数是服务于特定地域环境、特定社會区域的图书馆,因此,应该拥有体现地方特色的馆藏资源,那就是地方特色资源。具体应涵盖:地方史料、地方志、地方年鉴、地域风情记录等专著,以及一些能够展示民族地方经济特色、文化特色的各类馆藏资源。其中地方文献既要体现出地域性特征、地方特色,又要发挥被重复利用的功能与价值。要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当地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政治、经济、风俗等的发展现状。这样的图书馆应该参照当地的地域特征、历史演变以及经济、文化风俗特征等来集中搜集与珍藏本地文献资料,并编排打造出一个地方特色资源系统,彰显出自身的地方特色资源优势。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就搜集并珍藏了《大英博物馆藏敦煌文献》,这是中国国内首次的影印版本;以及地方性文献《西北地方文献丛书》,它真实、全面地记录并呈现了西北地区的历史特点、文化风俗特征以及经济发展历程等,这些势必为西北地区的历史研究带来最丰富、翔实的资料,是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源库。
(五)特色语种资源
在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的最大特征就是重点针对少数民族所建设的图书馆馆藏资源,然而,少数民族最显著的特征不仅仅体现在独特的风俗习惯、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上,更重要的是独立的语言系统。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立的语言系统,这也使得各民族地区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就是必须形成语种特色资源。各地图书馆至少应根据自身民族特色收藏一系列载有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图书资料或文献资源,而且能够形成较系统化、全面化的民族语言馆藏资源系统,为广大少数民族读者提供该民族语言文字研究的便利,为更多地民族语言的系统化学习提供充足的资料支撑。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就汇聚了最充实、完整的少数民族特色语种资源:有13万余册民族文字图书,其中涵盖蒙古文、维吾尔文、朝鲜文、藏文等几十类语言;一些古典藏书中也涵盖了蒙古族、满族、纳西族、藏族等各类语言文献。又如处于吉林省延边自治州的延边大学设置了“朝鲜学文献信息中心”,图书馆内藏有近7万余册的朝鲜文图书,上百种古典朝文藏书、期刊、杂志等,无不体现出了显著的语种特色。
二、围绕读者建设图书馆的民族特色馆藏服务
(一)打造特色馆藏服务队伍
民族地区图书馆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体现在为当地少数民族读者提供特色、周到的馆藏信息资源,使读者享受到自身的馆藏资源优势与服务优势。为了做到这一点,首先这样的图书馆应该培养并打造出一批具有丰富、专业民族知识的图书管理工作队伍,其中要涵盖一部分拥有少数民族文献专业背景的双语人才。为了提高其工作效率、提升其工作质量,集中组织培训、进修,参加学术会议等,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充分发挥其特殊的服务能力,以此来确保民族特色馆藏资源能够最大程度地服务该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
(二)丰富发展特色服务模式
民族特色的图书馆馆藏资源,必然需要特色的服务模式。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民族图书馆必须善于依托现代化技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信息科技等来不断丰富发展自身的馆藏资源,积极加强信息化服务,打造出彰显自身特色馆藏的特色服务,以适应如今信息时代的需要。例如,建立健全电子检索系统,使读者在同一个检索界面就能迅速查询到自己想要的藏书资料;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可以为相应少数民族读者提供双语服务等。
(三)打造特色数字化服务
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已经成为一大发展趋势,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图书馆特色馆藏的数字化服务来说则是一项新的挑战。这类图书馆应该建设数字化特色馆藏资源共享平台,实现特色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共建与共享。然而,从目前来看,这一工作仍然有待推进和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内蒙古大学,它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建设了CALIS支持的关键学科专题数据库,如蒙古学特色数据库,这不仅支持了蒙古学的长久、可持续建设与发展,而且对应的其他地方性民族大学也积极参与其中,与其建立了网络链接,从而达到了特色资源的初步共享。不否认当前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仍存在不足,亟待改进,具体体现为缺少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动态评价、跟踪与总结。在这种形势下,就需要各民族地区图书馆要严格根据CALIS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优选科学的资源共享平台,确保其能够发挥全面检索的功能,并积极展开同其他兄弟图书馆的联系,在相同的规定指标下做好分工,各自展示出自身的特色馆藏资源,体现出自身的馆藏优势,在此基础上逐渐达到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同时,民族特色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发展必须立足长期目标,而且要确保特色馆藏服务能够满足个性化的民族服务需求,要形成以读者为导向的服务模式,能够根据当地客观形势变化、少数民族读者服务需求的变化等展开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数字化资源建设。
少数民族地区的图书馆是特色馆藏资源的汇聚地,应该时刻明确自身特殊的地位与功能,积极丰富、发展并完善自身的特色館藏资源,彰显自身特色,不断开拓创新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民族特色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为支撑民族特色文化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动力。
参考文献:
[1]金声.论高校图书馆特藏方向之遴选与确定[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6):20-22.
[2]傅永阳,蔡永明.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的不同模式与技术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2,(5):58-59.
[3]阿拉坦仓.特色化建设——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4):55-58.
[4]绉文勇.试论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特色馆藏资源建设[J].甘肃科技,2012,(5):164-165.
[5]马春燕.我国民族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特色资源建设探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0,(11):86-90.
[6]包和平,包爱梅.民族高校民族文献数据库建设探讨[J].情报资料工作,2011,(4):44-46.
[7]黄筱玲.湖南省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探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1,(9):116-l18.
[8]王殿杰,翟文君.公共图书馆的展览功能——基于黑龙江省图书馆展览活动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9(6):76-78.
(作者简介:陈安邦(1976-)男,青海省图书馆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