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玉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校园暴力事件却层出不穷,这严重影响着校园未来的发展。校园暴力中语言暴力出现的频率远比肢体暴力多。语言是人类交流沟通的纽带,是叩问心灵的钥匙。语言暴力造成的心理伤害是难以磨灭的,尤其是对于正处在发育成长阶段的未成年人,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重视校园中的语言暴力现象。本文将校园中的语言暴力分类并探究其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保护未成年人、防止校园暴力出一份力。
关键词:语言暴力;校园;成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5B-0011-02
從古代私塾到现代公立学校,从圣人贤君“养民教民”到现在我国正在试行的“十二年义务教育”,教育一直是国家处理问题的重中之重。作为教育的场所,校园几乎成为了狭义教育的代名词。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校园是孩子们的乐园,是社会中的一片净土。随着网络上不断流传出校园暴力的视频,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校园”这个词,开始关注校园暴力。不同领域的学者也都积极探索校园暴力的成因并寻求解决方案。一部分学者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到了还未受到关注的校园暴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属精神伤害的范畴。而低龄语言暴力,是指施暴者或受暴者是青少年。语言暴力往往是由不平等的关系导致的,受害者通常没有反抗能力,只能选择忍受。校园中的语言暴力对未成年人的心理会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生理上的伤害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得到痊愈,而心理上的阴影却很难治愈。
一、校园中语言暴力的类型
按照语言暴力的形式,校园中的语言暴力可以分为言语语言暴力和身体语言暴力两大类。言语语言暴力中包括书写文字和口头伤害;身体语言暴力则可以分为目光接触、面部表情、手势姿势、空间距离等。
按照语言暴力的施受双方,校园中的语言暴力主要产生在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矛盾又可以体现在群体对个体(如长相较为漂亮的学生群体对长相平凡的学生群体的讥讽)、个体对群体(如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群体的挖苦)、个体对个体(个体之间的冲突摩擦,相互谩骂等)、群体对群体(如两个群体由于对问题有不同见解,导致口水战)。
校园暴力中的语言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巨大的,轻则使他们心灵受创,看待问题偏激;重则使他们性格扭曲,长大后对社会造成危害。这就需要我们探究语言暴力的成因并对症下药。
二、校园中语言暴力产生的原因
首先,按照校园中语言暴力的施受双方进行分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尤为明显,这不仅仅因为他们之间接触多,还因为他们之间存在着竞争。有生理缺陷的未成年人是校园中语言暴力的主要受害人群,这些有生理缺陷的受害者一般都比较自卑,反抗能力弱,施暴者通常会模仿受害者。例如,施暴者模仿患有口吃的受害者说话等。学习成绩也是引起校园中语言暴力的重要原因。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使得孩子们对学习成绩过度重视,所以一些学生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会产生抵抗心理甚至是厌恶心理,这使得一些成绩较差的青少年受到了来自同学的嘲讽和挖苦。由于青少年的三观尚未形成,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对某一位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厌恶,那么这个学生极有可能会受到其他同学的孤立。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网络的传入也有其消极的一方面。网络上流行的侮辱人的词语被好奇心强、追求新颖的未成年人在校园中使用,其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小觑。除了上述几点主要原因之外,学生和学生之间产生语言暴力的原因还有口头冲突、外形、性格、家庭、文化冲突、利益冲突、施暴者的从众心理等。
从语言暴力的施受双方划分,语言暴力还包括老师对学生进行的言语侮辱和讥讽。2006年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公布的《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中显示:41%的小学生、65%的初中生、54%的高中生认为老师的语言暴力会伤害自己和同学的人格尊严;51%的小学生、73%的初中生、38%的高中生认为老师的语言暴力行为对其造成了心理上的伤害。教师队伍的良莠不齐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暴力的重要原因。“良莠不齐”包括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与人文精神的匮乏缺失、我国教育制度精英化价值观念与教师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自身继续教育与培训存在漏洞。除此之外,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暴力,一部分原因也来自学生。部分学生缺乏纪律观念,常出现违纪行为,使得教师疲于应对,最终出现了语言暴力。学校管理层面的缺陷也是教师对学生实施语言暴力的重要原因。部分学校不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这使得教师也自然而然地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其次,语言和社会、文化关系密切,社会和文化出现问题会体现在语言上。在社会上,人们通常以“长者为尊”“师者为尊”,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教师与学生存在地位上的不平等,这可能会引起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暴力。社会上的盲目从众也体现在校园里,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暴力后,其他学生也会跟随老师的步伐对这名同学实施语言暴力。鲁迅先生提出的冷漠的“看客”文化也出现在了校园中,当一群学生对一名学生施加语言暴力时,其他同学会不理睬甚至会加入这个群体对受害者施暴。我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崇拜精英,追求高分数,这使得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会受到排挤和挖苦,如在笔者周围,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会被骂作傻子。但并不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就不会受到语言暴力,他们通常会因为爱学习而被说成是“书呆子”。近几年,外国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其中一些不好的文化也在校园中流传开来,例如,拜金主义,笔者初中时,一位同学的家庭非常富裕,一些同学对她唯马首是瞻,与她一起挖苦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并对这些同学,进行人身攻击。
三、防治校园中语言暴力的对策
防治校园中的语言暴力需要社会上每一个机构、每一位成员的配合。
从宏观方面来讲,国家的立法机构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未成年人,行政机构应认真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司法机构和相关行政部门对于校园中语言暴力的实施者和实施者的监护人应给予应有的处分,社会舆论也要发挥其面积大、范围广的特点,随时注意校园中的语言暴力现象,监督、举报教师对未成年人的语言暴力行为。各家媒体也应多报道此类现象,潜移默化地使公众对校园中的语言暴力现象重视起来。
从微观方面来看,由于未成年人三观尚未形成,所以防治语言暴力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的全面配合。学校应重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完善相关的制度,不以学习作为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在学生的教育中是直接接触者,因此,在防治校园语言暴力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对于学生的情况要深入了解,给学生传播正确、积极、向上的思想和先进的理念。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要鼓励孩子们不作“看客”,勇敢地站出来抵制校园语言暴力行为,还要鼓励青少年勇敢、正确地运用自己的权利,不向校园语言暴力低头,必要时向老师、学校和家长求助。
四、结束语
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对青少年的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而校园中的语言暴力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大阻碍之一。探究校园语言暴力的成因并提出防治校园语言暴力的对策是本文的内容,保护青少年免受语言暴力伤害是本文的主旨。将语言暴力赶出校园是社会上每位成员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刻不容缓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华安.校园语言暴力的成因与对策[J].现代教育论丛,2007,(4).
[2]张利增.中学生语言暴力的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0,(2).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