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艺术魅力

2017-05-30 10:48于月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赫塔米勒

于月

摘 要:赫塔·米勒是德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200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获奖作品《呼吸秋千》中的“重复”修辞手法极具文学性,词语重复和句子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淋漓尽致地再现了小说主人公雷奥在劳动营的悲惨经历,也揭示了重复背后隐藏的不可言说的真正内涵。

关键词:赫塔·米勒;《呼吸秋千》;重复观;词语重复;句子重复

中图分类号:I1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7)01-0015-05

赫塔·米勒200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时,评审委员会对其作品如此评价:“她的作品将纪实文学与诗性文学融合在了散文中,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人类心灵归属感的匮乏。”[1]米勒出生于罗马尼亚,是德裔罗马尼亚人,双重身份让她熟练掌握德语和罗马尼亚语,这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相互影响,使其语言充满创造性。其作品看似在平实中娓娓道来,但又能将诗意蕴含其中。她大量使用象征、隐喻、重复等修辞手法,本文主要关注其在《呼吸秋千》中“重复”语言现象的处理方式。《呼吸秋千》是米勒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品。该小说始于“二战”结束,当时的苏联政府将部分德国人流放到乌克兰的劳动营,故事主人公雷奥是其中之一。他在劳动营中遍尝了饥饿、寒冷、劳累和死亡等非人的境遇。五年后,雷奥带着痛苦的回忆回到家乡,但在那里他发现自己格格不入。为适应家乡生活,他继续隐藏自己同性恋身份,接受了一段貌合神离的婚姻。但11年后,他选择了逃离,弃妻而踏上投奔难友的列车。《呼吸秋千》充分展现了其语言特色,平实语言中的高度艺术性,呈现出一场诗性文学与纪实散文的视觉盛宴。

国内外学者多研究米勒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和主题特征。少有人对其作品中的重复语言现象进行剖析。重复是一种修辞方法,它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幽默感、讽刺感及音律感。“重复”可以是词语重复,也可以是句子重复。词语重复在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但句子重复在小说中却不常见。在作品中反复出现某个词语或某个句子会给人造成哆嗦和语言表达欠缺的感觉。一旦使用得当,则能唤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也能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米勒语言的最大玄机就是其小说中使用的重复手法,因此,本文拟先分析其重复观,再从词语重复和句子重复两个维度探讨其语言的艺术魅力。

一、赫塔·米勒的重复观

当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在文中重复出现时,人们就会忽视它所描绘的事物而重视词语或句子本身。米勒年幼时生活在乡间,她所接触的乡间语言都是直抒胸臆,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像说话者所描述的那样浅显、直白。日常用语与描绘的事物高度一致。然而,在哲学中语言使用和事物描述是分开的,他们需要有参照物和参照语言。因此,研究“重复”这一修辞手段时,要从两方面考虑:如话语参照事物本身,它是目的语;如话语参照语言本身,它则为元语言。在这种双重参照语言体系下话語失去其透明性和自然逻辑性。话语成为躯壳,它与事物的统一性消失。元语语言学有这样一种说法:人们想说的,想表达的被放弃,只需简单地重复而已。重复的原因对读者来说是多重的,读者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诠释。重复往往被看作是顿呼、号召的最简洁最含蓄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日常用语或小说中如果说话人不断重复某个词语或某个句子,听众或读者往往会认为说话者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但是,米勒并不认为“重复”是一种肤浅的和公式化的表现形式。重复可表明立场,也可隐藏观点,重复可在无法言说的事物之间斡旋,重复出现的地方往往是文章要强调的内容,而利用“重复”这一修辞手段又能将重要的事情隐藏起来:“零点就是那无法言说的东西。它和我看法一致,认为人对于它无法言说,最多只是兜着圈子说。”[2]217

二、词语重复

词语重复用来表达一种激动的情绪或起强调作用。词语重复按照位置的不同可分为首语重复、尾语重复、尾首重复、交叉重复和部分重复(如头韵、尾韵等)。词语重复的形式灵活多样,富于变化,丰富了语言表达。小说《呼吸秋千》中主要使用了首语重复的方法。

首语重复这一概念源于希腊语anaphora。它在修辞学上指相同的词语或词组反复出现在句子开头。它是最古老和使用最频繁的修辞和诗学手段。在《呼吸秋千》中首语重复是使用最频繁的一种重复修辞格。首语重复能够抓住人的眼球,容易让人耳熟能详。首语重复为读者打开了一条神秘的裂缝,能产生一种陌生化的效果。米勒在《陌生的一瞥》中写道:“陌生对于我来说不是熟悉的反义词而是信赖的反义词。不熟悉不一定陌生,但是熟悉的东西有可能陌生。”[3]12 如果人们长久处于死亡、恐惧的威胁中,原本值得信赖的人、事物不再值得信赖,那么这些人、事物就形生了陌生化效果。“自行车不再是自行车,白头发不再是白头发,香水不再是香水,门把手不再是门把手,冰箱不再是冰箱。事物自身的统一都有个期限。”[3]10不仅人和物,词语也会产生陌生化效果。首语重复是语言陌生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首语重复加强矛盾感

作者在《麦得草》一章中使用首语重复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劳动营中数小时的集合场景。雷奥为了能承受住这种非人的训练,尝试着去寻找一个幻想出来的支撑物。“云的一角” [2]20的画面,特别是“空中挂钩”[2]20的图景营造了一种诗意的氛围。天空、云彩、挂钩都是视觉意象,蕴含着美好,但是通过“空中挂钩”这一意象,人们会联想到“屠夫挂钩”;通过“天堂”联想到“死亡”。人们从美好的事物背后看到了隐藏着的丑陋,从熟悉的事物联想到陌生的矛盾事物。文章一方面,通过隐喻的技巧将其清晰地表现出来,如“空中挂钩”将救赎和处决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另一方面,通过运用首语重复的方法将语义慢慢地渗透出来。

时间副词“时常”在这一段中高频率重复出现。通常情况下,在一段话中,时间副词“时常”只会出现一次,但是在这里却连续出现五次之多,“时常没有云,只有清一色的像海水般的蓝。时常只有遮蔽了天空的云毯,清一色的灰。时常云飘走了,挂钩也不会静止不动。时常雨水会灼痛我的双眼,并把衣裳紧紧黏在皮肤上。时常严寒仿佛将我的五脏六腑扯得粉碎。”[2]20作者是想从不同的事件中发现它们的共性。首语重复将相同的场景拆分成多个场景,它们各不相同,但是又存在着共性,因为它们都是在述说雷奥所经历的一种惩罚。雷奥试图在集合点名时找到一个支撑点来度过这难熬的时间,然后结果却事与愿违。雷奥在文中说:“如果我找到一个空中挂钩,它便会牢牢地固定我。”[2]20这是雷奥的美好想法,但是首语重复的地方都在描绘雷奥幻想的破灭。他想要的是天空中“云的一角”,然而这种想法一点点地瓦解:起初是清一色的蓝,接着是清一色的灰,再接着是雨水,最后出现了严寒。天气毫无悬念地越来越糟,雷奥想在空中找到一片云彩的幻想将是一件不可达成的愿望。所有场景的相似性和独特性都是通过重复表现出来的。首语重复将语义的变化微妙的向前推移。“时常”一词的重复出现不可避免地带来语义上连续的变化。

(二)首语重复划清文章的分界点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往往是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分界点。在文章的伊始,读者渐渐进入小说所营造的虚拟世界,在文章结束时,读者随之走出虚拟世界。许多文章为了告知读者虚拟世界的进入与走出,往往使用首语重复的方法。《呼吸秋千》这部小说也使用了这种手法。

小说开头提到:“我所有的东西(alles)都带在身边。换句话说,属于我的一切(alles)都与我如影随形。当时我把所有的家当(alles)都带上了。说是我的,其实它们原先并不属于我。”[2]1

在小说结尾,作者七次使用“跟”一词开头,每一句话或一个句子成分自成一段。

“我

跟(mit)茶壶共舞过。

跟(mit)糖罐。

跟(mit)饼干盒。

跟(mit)电话。

跟(mit)闹钟。

跟(mit)烟灰缸。

跟(mit)房钥匙。”[2]262

一句话或者一个句子成分自成一段,它们通过首语重复的方法呈现出来。它是将诗性引入散文中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在文章的结尾我们看到重复的词语位于每一行的行首,每一行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只是一个介词宾语结构,这种写作手法最重要的功能是:它将空白引入句子中,它使不可见的东西显而易见了。

书中最后一幕呈现的是一位孤独终老的人和各种稀奇古怪的物品共舞。文章最后,作家为什么将mit一词重复使用?mit究竟为何意?杜登大字典有如下解释:“mit表达某人与其它人行为的共性与协调。”然而,本文中mit一词的重复出现强调了共性的缺失,协调的失衡。每一次重复都突显雷奥没有伴侣的怪异。他的舞伴不是人,而是物件,这些物件越来越小,最后消失。此处的首语重复使只身一人的雷奥显得异常孤独,他完全脱离了周围的人。

三、句子重复

这种重复类型不常见,可将它看作是米勒写作语言的一种特性。它以句子的形式出现,被重复的句子成为了一种暗语,米勒称其为“密码语”。这种被编码的句子需要读者去解码,去揣测说话人的真正意图。

在《呼吸秋千》中,“ICH WEISS DU KOMMST WIEDER(我知道你会回来的)”这句话反复出现9次,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贯穿全文。从语体风格上分析,它非常质朴,是一种典型的口语表达。它以简洁的表达展示了语言的魅力。語言不仅仅是交流的手段,是描绘现实世界的媒介,它还是飘忽不定的时代的庇护者和支撑物,语言是人们的最后一种救赎方式。米勒说道:“活着的人们在面对死亡威胁时向诗歌求救。诗歌语言让人难以琢磨,人们只有透过它的字面去深入剖析它的真正涵义,才可以了解它所表达的内容,它是困苦时期人脑中可以找到的支撑物。”[4]18这句话说明,不仅诗歌语言能在飘摇的年代给人以支撑,就是简单的日常用语,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我知道你会回来的”这句话在小说中反复出现,贯穿小说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及结尾。每当读到这句话,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它给了雷奥希望,然后又渐渐地让他失望;雷奥起初对生充满了笃定,最终又被残酷的现实否定。

小说中的句子重复既能给人带来并点燃希望之火,却也能使希望灰飞烟灭。

(一)句子重复给人以希望

文中首次提到这句话时,为了将其突显出来使用了各种方法。作者将整句话都大写,“祖母说:我知道你会回来的(ICH WEISS DU KOMMST WIEDER)。”[2]14此后,在紧接的第二段中重复出现,可见作者对此的重视程度。作者写作手法细腻,表现手段多样。在两段话中给这个重复的句子详尽地评论,它们牵动着读者的阅读神经。文中使用了多种多样的语言手段,如使用丰富多彩的副词absichtlich(不经意地)、unachtsam(不小心地)将主人公的行为描写地淋漓尽致;隐喻的出现;头韵的使用;诗意语言和纪实散文的结合等。

这句话在第三次出现时失去了它本身的句法功能,它不再是一句完整的话,而是成为一个名词,作主语。

“ICH WEISS DU KOMMST WIEDER wurde zum Komplizen der Herzschaufel und Kontrahenten des Hungerengels”[5]14

祖母说了这句话,反映出她内心对离别的不舍与难过。然而,这个只有五个单词的句子不仅减轻了离别的伤感,还给了雷奥一个重返家乡的希望,这种希望在劳动营中就是一种奢望。祖母的笃定(ICH WEISS)听起来更像一种预言。因为只有预言家能够看到未来,但祖母作为家里最年长的成员,她能给予子孙经验和生活智慧。

这句话具有魔性,当雷奥在劳动营中失去一切时,它像救命稻草、像“护身符”一样陪伴着他。让雷奥在非人的劳动营生活中拥有希望。这句话看似简单至极,但它背后承载着不可言说的故事。每次雷奥重复祖母说的这句话时,他就好像来自于另外一个时代,另外一个世界。过去和将来混淆在一起。

“为了让我们坚持久一点,每个月我们在工厂门房的小屋里,能够用铁皮碗领到半斤新鲜牛奶。这简直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馈赠。我希望,鲜奶就是我那白色手帕未曾谋面的姐妹,也是我祖母流动不息的祈愿。我知道,你会回来的。”[2]162

(二)句子重复使希望幻灭

劳动营中的生活每况愈下,那种能够从劳动营中全身而退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这句像护身符一样具有魔力的话语,能够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小。

来看文章倒数第二次出现这句话的地方,字母不再全部大写,句子第一次出现了变化“Ich komme nicht wieder.”雷奥从劳动营中活了下来,他回到了家乡,结了婚。然而他们的婚姻仅仅持续了11年。之后雷奥离开了他的妻子艾玛。在离别前,他留给了妻子一张巴掌大小的卡片,上面写道:

“亲爱的艾玛,

恐惧不懂得抱歉。

我不会回来了。”[2]256

“我不会回来了”一句话将文中反复重复的句子进行否定。并且原句中“你”的字眼不再出现,只单单地留下了一个“我”字,这句话在原句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变化。对于雷奥来说,在这封告别信上,他说明了一切。当他使用祖母這句话的否定句时,他不能再多说什么了。但对艾玛来说,这封简短的告别信只能说明一点:雷奥在他们结婚11年后毫无解释地离开了她。在这句话中不可言说的地方只有写信人雷奥和读者可理解。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恰恰隐藏在不可言说的地方,原本应该通过动词kommen的说明语形式娓娓道来,但是,艾玛读这句话时,只能读出:“我不会再回到罗马尼亚,不会再回到你的身旁。”雷奥隐藏其离开的真正原因,未作辩解,也未给妻子合理的解释,只使用一句祖母曾说过的话,其中的真正涵义雷奥的妻子以及他身边的人都无从知晓。如此不负责任的离开,只会招来他原本生活圈中人的谴责。一句“我不会回来了。”雷奥将自己不能说,不能改变,他在劳动营中的整个经历都隐藏起来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不会再回到这鲜活地世界中来,我不会再回到常人的世界中来,我不会从劳动营地生活中摆脱出来。”

“我不会回来了”这句话将所有的一切又都唤醒:五年的劳动营生活,祖母的那句话成为他能在劳动营中活下来的唯一支柱,能让他回到家乡。然而劳动营的生活并不能从他的头脑中彻底删除,同时,他也不想将劳动营中的经历讲给别人听。

“我不会回来了”这句话是从祖母那句“我知道你会回来的”转化过来的。然而这些都是艾玛不知道的。雷奥选择沉默,他没有过多的解释,最终艾玛不知道事情的原委。

四、结语

重复是阐释的一种形式。每一次重复出现的地方都能让人回想起前面几次出现的场景。它们反复暗示着不能言说却必须说清楚的内容。赫塔·米勒《每种语言都有不同的眼睛》一书写道:“所有话语字面上的意思,都不是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往往起决定作用的是不能够直白表达出来的。……但是存在一种愿望:希望能够被说出来。”[6]14-15重复用语的字面意思与要表达的真正意图存在着不一致性,这也是重复的神秘之处。“重复”所在的上下文总是变换的,这就给读者留下了空间,去不断诠释重复的真正涵义。当透过表面看到背后的真正涵义时,这就是一个最明朗的神秘之处。

赫塔·米勒《呼吸秋千》用“重复”手法展示了语言作为救赎人类的奇妙工具。小说主要使用了词语重复和句子重复两种形式。在词语重复中,作家大量使用首语重复,将语义的变化娓娓道来,让读者感受到它们之间存在的共性与个性,从而增强语言的对比感、矛盾感。小说开篇和结尾处也分别运用了首语重复,帮助读者区分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也使读者跟随首语重复逐步进入和走出小说所营造的虚拟世界。句子重复是米勒写作语言的特色。在小说中,“我知道你会回来的”一句话反复出现,展现了主人公的整个心路历程。起初,祖母作为家中的长者,她用自身的阅历和生活智慧在孙子临行前,用这句话给孙子以生的希望。之后,雷奥在劳动营中凭借这句充满魔力的话语,点燃生的希望,在非人的困境中生存下来。然而,在小说最后,当雷奥再次回到家中,他发现自己已与家庭和社会格格不入,希望再次破灭。在那个噬人的时代,当家庭、房子、家乡、性别等一切都被拿走时,只有语言留在了人们的身边。当不能直白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时,当被阻挡在言语之外时,人们只能通过文学形式展示出来。《呼吸秋千》展现了那段悲惨历史,唤醒人们对它的惨痛回忆,最终以文字形式将其记录下来。

参考文献:

[1] Die Süddeutsche Zeitung. Der Nobelpreis für Literatur[EB/OL]. (2009-10-08) [2015-12-05]. http://www.sueddeutsche.de/kulter/nobelpreistraegerin-herta-mueller-ein-satz-mit-taschentuch-1.147137.

[2] 赫塔·米勒. 呼吸秋千[M]. 吴文权,余杨,译.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

[3] Müller, Herta. Der Fremde Blick oder das Leben ist ein Furz in der Laterne[M]. G?ttingen: Wallstein, 2009.

[4] Müller, Herta. In der Falle. Drei Essays[M]. G?ttingen: Wallstein, 2009.

[5] Müller, Herta. Atemschaukel[M]. München: Carl Hanser Verlag, 2009.

[6] Müller, Herta. Der K?nig verneigt sich und t?tet[M]. München: Carl Hanser, 2003.

The Artistic Charm of Language: A Study of Language Phenomenon of Repetition in Herta Müllers Atemschaukel

YU Yu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1, China)

Abstract: Herta Müller i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writers in Germany, who won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in 2009. Repetition, a rhetoric feature, in her famous work Atemschaukel is highly literary. The repetitions of word and sentence incisively and vividly reveal Leos tragic experience in Labor Camp and the indescribable meanings hidden behind repetitions.

Key words: Herta Müller; Atemschaukel; repetition; repetition of words; repetition of sentences

责任编辑 徐 晶

猜你喜欢
赫塔米勒
下期主题 和米勒一起画乡村
负重心安
负重心安
负重心安
负重心安
负重心安
为什么接电话
负重心安
为什么接电话
解读米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