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并成为了社会公众普遍高度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而且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初衷相违背。分配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研究收入分配机制,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体系,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共享;收入分配;制度
“共享”即为资源、环境、和谐、财富的共享。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共享发展就是要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追求以民富优先,带动国家进一步发展。回顾过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7800美元左右,2013年减少贫困人口1650万人,2014年减少1232万人,连续两年完成了减贫1000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
尽管成绩斐然,但当前分配不公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收入差距还比较大。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现行标准下全国还有7000万贫困人口,要想完成2020年全部脫贫摘帽的目标,任务还很艰巨。
一、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贫富差距突破合理限度也是不争的事实,城乡、区域、行业、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严重不均,贫富差距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1)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
国际上各国公认采用洛伦兹曲线计算基尼系数来显示公平分配程度,一般认为系数处于0.3~0.4为合理区间,目前我国基尼系数接近0.5,收入差距已经较大,并且有日益扩张的趋势。
(2)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不断加大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政策主要偏向于城镇发展建设,社会生产资料多集中于城镇中,而农村相应缺少生产资料,收入来源有限,长期以来农村在为城镇工业化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自身的发展却并没有极大地得到政府的重视,造成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严重的不平衡。虽然,目前政府已在大力扶持农业发展,建设新农村,并提出“城镇反哺农村”等口号,但是对于过大的城乡差距显然只是杯水车薪。
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的遗留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经历了由迅速缩小到逐渐扩大,由扩大到逐渐缩小,再由逐渐缩小到加速扩大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3)地区之间收入差异过大
我国地区收入差异主要体现在东西部地区的差异。通过我国各地区GDP数据显示,东西部地区人均GDP比为2:1,东部地区收入明显高于西部地区,这主要由于东部地区相比之下工业发展较早,而西部地区因交通文化等原因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另外我国目前的地区收入差异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
改革开放30余年,各地区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速度有快有慢,差距逐渐拉大,因而各地区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
(4)行业之间收入差异过大
行业之间的收入差异主要体现在垄断行业与竞争行业的对比中。在我国的垄断行业,如电力、煤气、金融保险等行业中收入水平是其他行业的2-3倍。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是由于政府对这些行业的大力扶持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健全,很多垄断企业一方面依靠其垄断地位依靠市场定价牟取暴利,另一方面又从政府获得巨额补贴。正是这些原因造成了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
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并不是市场化应有的结果。在我国,由于劳动力市场被严重分割,垄断行业的国家保护,缺乏有效市场竞争的管理等原因,使得不同行业的工资差异甚大。
二、我国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所在
近年来,我国政府、企业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居民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社会收入分配差距也有扩大的趋势。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这是我国选择的经济发展方式的产物。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初期采用了这一发展战略。发达地区能吸引更优秀的人才,促进经济更好的发展,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这一良性循环的结果,使得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间的工资差别、人均收入差别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产生“马太效应”。
(2)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限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因素,长期以来,城乡居民再利用经济资源上一直处于不平等的地位,甚至在政策偏向的支持下,农村经济资源的收益还被无偿剥夺,以支持城镇经济的发展,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出现巨大差异。
(3)分配制度不完善,分配秩序不规范。
①我国分配制度不完善。一是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比重逐年下降。二是公共财政再分配用于医疗、教育、文化等有关民生的投入不足。三是出现了资本收益偏高、劳动收益偏低的现象。四是税收调节不力。首先个人所得税制度设计上的不规范制约了税收公平调节功能的发挥。一直以来,我国采用的是分类所得的税制方式,对于工薪、劳务报酬、资本利得等分科目分别核定收入额和所得税率进行征收。这种征收方式的好处在于其计算简便,在核定单项收入总额及其扣除基数方面不存在太大的难度,减轻了税务机关的工作量,但其弊端也很明显,就是无法考量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结构在必要生活支出上的不同,从而导致在高低收入阶层收入来源结构存在明显不同的情况下,税收政策无法做到事实上的公平对待。例如,造成收入来源相对集中的人要纳税或多纳税,而收入来源多、综合收入高的人却不纳税或少纳税。其次是税收体系不完善,现行税制直接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税种较少。再次,税收管理低效无序、税收征管措施不到位、税源难以监控使税收公平调节功能弱化。
②分配秩序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权力过多进入分配领域,产生权钱交易和腐败。二是财税体制不完善,出现大量的灰色收入。三是行政性垄断行业收入奇高。据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5-10倍之间。四是税收监管不完善导致偷税漏税严重,首次税自行申报,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人中实际申报人数仅占应申报人数的1/4左右。
(4)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由于空间分布差异和生态环境差异等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国家区域发展政策的差异、产业结构的差异、人力资源的差异、产业集群的差异、基础设施的差异、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等,我国明显存在着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的相对差距不仅没有缩小,绝对差距反而在加速扩大。经济发展水平是收入分配水平的基础,经济发展不平衡扩大了不同地区间居民收入的差距。
(5)垄断行业的存在
垄断行业是指那些依靠国家特殊政策或专有技术垄断整个行业生产与经营的行业。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垄断行业开始出现并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影响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试图改变垄断企业或部门垄断整个行业生产与经营的局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烟草、航空、铁路、盐业、金融、供热、自来水、煤气等部门仍然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地位。这些行业所取得的垄断地位,不是依靠技术创新,也不是依靠资本投入,而是依靠行政权力阻挠市场竞争的结果。某些垄断行业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了数量巨大的超额利润,并且将其作为为其职工提高收入的基础,这样势必造成行业间收入分配的不合理。
三、对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建议
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会影响劳动者和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影响生产效率,进而影响经济的运行;同时收入差距的扩大还会抑制消费和投资的扩张,造成总需求的不足,影响经济增长;另外,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弱势群体和高风险人群会随之增加,必然会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影响。因此,改善我国收入分配现状迫在眉睫,对此有以下建议:
(1)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垄断带来的分配不公的现象。收入分配行业差距存在着屁股决定腰包的怪现象,收入高靠的不是聪明才智,也不是勤奋劳动,也是靠抢行业,谁如果能抢到电力,电信,烟草,金融等垄断行业,谁就抢到高收入,高待遇。
垄断行业获得的超常规利益导致分配不公正成为社会各界的众矢之的。要进一步打破垄断,在不需要国家垄断的方面放宽民营企业的进入,完善国有经营资本的经营预算问题,对于国有企业的这些高管也应该进一步规范他们的工资收入。
(2)通过加强税收调节高收入人群的收入问题。一是要尽快建立个人收入的信息掌控机制,建议由税务部门尽快编制个人收入信息码,或者赋予个人身份证号以收入信息的功能,每个人一出生就有一个固定的号码,所有的收入信息都可以通过这一号码反映出来,由税务机关掌控,这是杜绝偷税漏税的基本前提。二是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物价水平、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差异比较大,建议不同地区设置不同的起征点。三是要强化合法收入的理念,只要属于合法收入就要保护。四是通过遗产税、赠与税调节个人财产分布。通过征收遗产税可以减少继承人所得遗产的数额,控制因继承遗产而出现暴富的现象,并进一步调节贫富差距,缓解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矛盾。
(3)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完善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救助体制。现在职工增长幅度低于政府和企业的收入的增长幅度。政府应该根据市场情况调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了工人的收入。支持中收入者、扶持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是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的关键。建立健全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调整机制,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以及部分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提高扶贫标准;将9年制义务教育逐步过渡到12年制义务教育等,让城乡居民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
(4)搞好国民收入第三次分配,进一步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国民收入第三次分配是指在道德力量的作用下,通过个人收入转移和个人自愿缴纳以及捐献等非强制方式对经过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形成的收入再一次进行分配,其主要内容是慈善捐助,包括各种形式的扶贫、济困和救灾等,即慈善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三次分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社会成员的慈善意识薄弱,慈善机构少、行政色彩浓,慈善机构扶贫济困水平低、能力有限,制度缺失、公信度不高等。第三次分配虽然不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根本途径,只能作为缩小收入差距的补充手段,但它对于减缓转型期的社会震荡、扶贫济困、帮助弱势群体解决燃眉之急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应该大力提倡并采取措施促使其健康发展。
(5)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营造公平的收入分配环境。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仍处于转型期,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分配制度,分配原则并不完善。首先,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实现各种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化。其次,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经济并不排斥政府干预。相反,政府在收入分配的调节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要完善公平竞争的要素分配制度。一方面,要保证要素所有者对要素占有过程的合理和要素在不同个体间分配的公平。对公民的合法财产进行保护,同时对非法獲得财产坚决地查处。另一方面,保证要素流动的自由,要素所有者的独立,要素定价客观性。
综上所述,在“共享”理念之下,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解决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但是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更多的智慧和魄力,需要我们共同的不懈努力,我相信我们的政府和人民必能实现共同富裕。
作者简介
杨建军,1981.9,男,汉族,四川广安,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在读,主要研究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室管理和建设及领导力方面。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