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参政党能力建设的方法和途径探析

2017-05-30 10:48:04杨军
宁夏党校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参政党

摘要: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内生性,因而有强大的政党制度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体现了执政党能力建设的时代性和紧迫性,为参政党能力建设提供了契机和导向。新形势下参政党能力建设的提高需要执政的共产党加强体制与制度建设,为参政党能力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参政党要不断加强自身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在履行参政党职责过程中逐渐强化政党意识,努力提升能力建设水平,充分激发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优越性的整体活力。

关键词:多党合作制;参政党;政党意识

中图分类号:D6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17)01-0053-04

收稿日期:2016-10-10

作者简介:杨军(1969-),男,湖南洞口人,湖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政党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共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紧紧把握时代前进的脉搏,既有继承又有突破陈规,体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和本质特征,是新时期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的指南,更是参政党能力建设的重要指针。

一、参政党能力建设的时代意蕴

一个政党,有没有高度的自身建设能力自觉,决定着其自身的素质、面貌和兴衰存亡。我国参政党的地位和性质决定了各民主党派必然要不懈地追求和选择顺应执政党反映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政党能力建设内容,这是多党合作制与时俱进的内在诉求和参政党自身建设的基本要求。

1.巩固参政党地位,夯实参政的群众基础,需要进一步提高参政党能力建设水平。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强,党际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参政党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履行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等三大职能,高度契合于“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是民主党派参政的价值体现和使命所在。在国际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改革步入深水区的关键时刻,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时代赋予参政党的历史使命。为此,就需要从根本上提高参政党的能力建设水平,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特优势。毛泽东指出:“至于各民主党派是否能够长期存在下去,不是单由共产党一方面的愿望作决定,还要看各民主党派自己的表现,要看它们是否取得人民的信任。”[1]这就充分说明了政党存在基础的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2],强调了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应时刻牢记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可见,人民性是参政党存在的前提和参政党发挥作用的价值依归,无论何时参政党都应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政为民所参。只有积极参政为民,努力服务社会,才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为此,民主党派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能力水平和参政监督能力,更好地体现自身的政党特色、发挥政治优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认准方向、团结协作、共谋大局、建功立业,向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从而巩固和发展其参政党地位。

2.發挥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需要不断加强参政党能力建设。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是由该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文化传承和现实基础决定的,但同时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形成的过程,是在既学习、借鉴和融合了其他政党体制的优点,又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特”在哪里?特就特在与西方国家的两党制(多党制)不同,也非一党制,因其内生的特质而表现出基本特征就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特征表现在政党关系、政权运行形式、民主实现形式等高度契合的三位一体模式,中国政党制度的历史与逻辑发展及现实实践都充分证明,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民主党派的参政、协商和监督能力是辩证的关系,他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参政党只有具备与时俱进的参政理念,才能不落后于时代要求和参政党自身的价值追求。具体而言,提高参政党的能力建设,有利于执政党执政理念的创新,有助于改善执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进一步健全共产党的执政体制,创新执政机制,盘活执政资源。坚持和完善我国政党制度,需要执政的共产党和参政的民主党派以各自能力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一方面,没有民主党派的通力合作和真诚参政议政,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就得不到更广泛的巩固,执政的民意基础就有可能出现部分流失;另一方面,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来谈民主和政党政治,不仅脱离实际,还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当然,民主党派参政地位更无从谈起。因此,只有切实提高参政党能力建设水平,才能不落后于时代,不落后于中共日益提高的执政能力,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趋势相适应,使多党合作的整体优势得以充分彰显。

3.加强参政党能力建设是各民主党派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现实需要和价值旨归。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集中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党的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为中共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支重要的建设力量,其自身的能力建设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过程中处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一方面,隨着世情、国情、舆情、社情的新变化,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参政党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新期待、新要求,加强参政党能力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题中应有之意;另一方面,加强参政党能力建设可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力量支撑。民主党派集中了我国各阶层、各领域的社会精英,他们有条件、有能力提高各自党派的自身建设。参政党能力提高了,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就会更加多样化、更具特色、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促进参政党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水平不断迈向新台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就会得到更大释放。

二、参政党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政治制度的内在运行机制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理路都需要参政党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以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参政党能力建设的内涵丰富,不仅表现为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等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能力建设,还包括参政党内部的参政意识、领导班子成员能力、参政党理论建设与创新、参政党能力建设的体制和运行机制,等等。考察当前我国参政党能力建设,在一些方面和领域还存在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整体效能的发挥。

1.参政意识淡薄、自觉性不够,参政本领有待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参政党的参政意识虽有较大提高,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参政意识不强,自觉性不高的问题。在基层参政党组织中,参政党成员中较多地存在着没有从讲政治的高度上认识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更无心了解各自党派的起源、历史、发展及与中共合作的情况。因而,对开展组织活动不太热心、对有效参政没有信心,认为加入民主党派只是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搭建一个交友和集聚人脉的平台;个别基层党派机关对参政议政工作重视不够,有的甚至将民主党派自身存在价值依归的“三大职能”视为一种沉重的负担,而不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有些民主党派成员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热情和积極性不高。毛泽东曾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3]这里彰显了中共第一代领导核心对自身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强烈的忧患意识。现实生活中,有些民主党派成员只注重自身的业务工作和技能的提高,而对政治不关心、不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对执政党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缺乏敏锐性,或认识模糊、或把握不准确,或知之不深、或知之不多;有些民主党派成员即使积极地参政议政,但遇到参政过程中的挫折和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就心灰意冷,悲观失望;有些民主党派成员尽管能将提案或议案提出来,但由于参政意识不强或参政本领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缺乏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生活的调查研究,仅凭自身狭隘的主观经验和对某些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主观想象而罗列出来,有的干脆“闭门造车”,苦思冥想弄出来。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参政效果,也对参政党自身建设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

2.民主党派参政能力建设的理论准备和理论创新不充分。政党政治发展演变的历史都充分说明了任何政党建设都需要理论的指导,检验一个政党是否在政治上成熟的主要标准之一就是理论思维上是否成熟。要加强民主党派能力建设,适应新形势对参政党的要求,就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武装。经过多年的努力,民主党派参政理论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但远远还不能适应深刻变化的形势。主要表现为:缺乏主动性,没有从认识和把握参政党发展历史的逻辑起点出发,全面、深入、系统地总结参政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经验;参政党能力建设在实践中应该秉持的理念和发展趋势在理论研究上深度还不够;参政党能力建设中应该健全的思想、组织、工作运行机制的研究还缺乏整体性和实效性;加强参政党能力建设,营造民主、健康的政治生态、应该遵循的原则等问题的研究和创新还有待加强,等等。这些理论完善和走在实践前面的理论创新,应力求总结参政党在中国政治发展中的规律来指导参政党能力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内容、谱写新的篇章,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的指导。

3.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能力建设的运行机制尚不健全和完善。一是参政议政工作作为系统性较强的工程缺少联动机制。各参政党的提案或议案中有关参政议政、政治协商的内容多,而民主监督内容的意见、批评和建议相对较少,奉行中庸哲学,不敢触及敏感话题。在参政党内和政府有关部门尚未形成对参政议政成果进行科学评价、引入第三方评估、相互沟通、信息反馈和公开的工作机制。二是参政党缺乏从制度上充分调动其成员参政议政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参与不参一个样,参好参坏一个样,表现为动力不足,活力疲软;三是受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自身素质的高低、参政意识的强弱、政治敏感性的高低等多种局限,部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存在只顾眼前,不论长远的短期效应,就事论事,缺乏建立长效机制的意识和战略眼光;四是参政党基层组织松散,架构模糊,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社会组织成员加入民主党派而使参政党基层组织呈快速发展的态势,但相应的组织结构、性质、经费等都缺乏明确的规定。此种情况增加了参政党基层组织活动的难度,大部分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感到身心疲惫,缺乏信心,穷于应付。

三、进一步加强参政党能力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1.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不断加强参政党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要站在时代的顶峰,就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一个政党亦是如此。”[4]可见,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需加强理论建设,参政党理论建设的目标是根据参政党建设的目标提出来的。毛泽东强调:“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5]对于参政党理论建设也应该从我国政党制度的本质特征出发,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立足参政党的角色定位这一基本的首要问题,使民主党派及其成员从思想高度和理论深度上弄清民主党派为什么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和特点如何,怎样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三大职能”作用,把自己建设成为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参政党,等等。参政党理论建设和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多党合作和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高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执政必然性的认识。增强自觉性,把握规律性,适应时代性,以理论建设和创新促进党际之间的真诚合作,不断研究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化解新矛盾,不断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加强体制与制度建设,为参政党能力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要求中共为参政党能力建设提供政治保证和制度供給。一般应包括三个层面的制度供给。一是基础制度的供给,表现为参政党能力建设所需要的基础性制度的建设和创新,它规范着党际之间的关系及各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各方面的关系;二是各民主党派能力建设体制的供给,它保障着参政党能力建设各方面内容的全面展开;三是参政党基层能力建设制度与相关体制运行所需要的机制创新与供给,这对提高基层制度与相关体制运行的质量有直接的作用。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能力最重要的是落实和拓宽参政途径,在关键和重要岗位上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参政人才是其中重要的途径之一。在各级人大和政协工作中,使参政党真正履行“三大职能”,就要做到有职、有权、有责,实现参政党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广泛深入的参与,使优秀的人才在参政实践中脱颖而出,这是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能力的重点环节。不断强化体制机制创新的力度,进一步规范政治协商内容、拓宽参政议政渠道、加大民主监督力度,为参政党能力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3.参政党要强化政党意识,努力提升能力建设水平。政党意识的强弱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参政党必须进一步适应政党方位的变化、适应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与处理政党、国家、社会三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树立与现代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政党意识。是否具备强烈的政党意识,是民主党派自身素质高低的客观反映。中共十八大以来开展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等一系列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五位一体”总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战略的提出,都是为了确保执政党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以责任担当和使命意识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新的胜利。这对民主党派的政党意识和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不断提高民主党派及其成员的思想水平和政治素养,同时,加强民主党派机关制度建设,使民主党派的参政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形成参政议政的长效机制。

此外,参政党能力建设必须注重实践,要以执政党的群众路线为工作要旨,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生活,认真调查研究,使其在积极广泛地投身履行职能和加强自身建设的伟大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参政党能力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35.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3]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8.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7.

[5]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5.

猜你喜欢
参政党
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发挥参政党作用 凝心聚力奋斗新征程
庆中共百年华诞 促参政党自身建设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大数据运用于参政党民主监督初探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中的参政党
提升参政党地方组织的履职能力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42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理论思考
提升参政党社会公信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