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梳理理想信念的内涵,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现实状况、理想信念动摇的原因以及坚定理想信念的途径和方法等问题,对于加强新世纪以来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世纪;党员干部;理想信念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17)01-0045-04
收稿日期:2016-11-20
基金项目:广东省党校系统201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四个结合”: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整体性研究》(16ML01)
作者简介:杨卫华(1971-),男,山东东明人,中共深圳市委党校盐田分校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建设得到显著加强,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更加深入。对新世纪以来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研究进行梳理可以看出,研究视域重点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理想信念的内涵、特性和意义,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现实状况,理想信念动摇的原因和背景,革命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经验,领袖人物关于理想信念的论述,坚定理想信念的途径和方法等。下面做一综述。
一、理想信念的内涵、特性和意义
有学者研究理想信念的概念内涵和性质特征。吴潜涛要求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科学含义,其内涵并非是“理想”和“信念”两个概念含义的简单叠加,它把两者融为一体并赋予独特意蕴。[1]李雯雯认为,理想信念是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新概念,指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是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内容,以提升党员思想觉悟和自我修养、促使党员自觉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为其拼搏奋斗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它具有阶级性、导向性、示范性和实践性等特点。[2]王延超认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党赋予党校的神圣使命、赋予学员的神圣职责,党校对学员进行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系统性、内源性、针对性三大特征。[3]
有学者论述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意义和重要性。王英英从党的性质、凝聚全党完成新时期历史任务的需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阐述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三个正确认识”和“三个克服”。[4]盛海英等从密切党群关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保持党的先进性三个方面阐述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重大意义。[5]姜益将理想信念视作中华民族精神的“钙”。孙妍哲提出理想信念是党性教育的核心。郑培君强调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灵魂。曹彦群认为坚定理想信念是党员作风建设的重中之重。刘先春等指出理想信念教育是推进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李智慧等提出理想信念教育是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课题。李慎明主张理想信念教育是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谭劲松论述理想信念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关键。
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现实状况
全国党建研究会课题组调研表明,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问题令人堪忧,主要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失去信心,具体表现为五个方面。[6]王政堂等对京鲁豫等地1 000名机关干部和大学生党员调查中,48.2%的党员认为整体上党员理想信念是坚定的,35%的认为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并有越来越严重趋势,12%的党员认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只是口头说说,实际上很少有人相信,4.8%人表示说不清。[7]王延超等围绕党员干部对理想信念的认知对16个省市近1 600个科级以上干部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党员干部( 67.1%)对理想信念的内涵有明确认知,也有少数党员干部(12.7%)存在不当认识;大部分党员干部(64.5%)赞成坚定理想信念比增强能力更重要,少数党员干部(9.3%)持不同意见或不赞成;大部分党员干部(65.8%)对理想信念重在实践体现较认同;大部分党员干部对理想信念缺失原因和危害认识较深刻;不同的党员干部对理想信念的认识差异显著。[8]郑金洲调研100余名厅局级领导干部,他们对党员理想信念缺失现象深为忧虑,大部分受访者(80%)认为这种现象较严重或非常严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党员理想信念缺失表现为淡化、虚化、泛化和窄化四种形式,选项最多的依次是以权谋私、追求个人享乐、脱离群众。[9]张丽萍等对山西省直机关处级干部的调研数据表明,处级干部党员理想信念和核心价值观认知状况良好,74.8%的党员明确理想信念,82.2%的党员对理想信念特征认知深刻,绝大多数处级干部党员对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明确。[10]
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如何看待宗教信仰。刘康研究党政领导干部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现象,认为这是理想信念发生动摇的重要信号;分析党政领导干部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的种种表现、严重危害和原因所在,提出从个人、组织、党内和社会多方面协同提高党政领导干部抵制封建迷信能力。[11]李铭研究少數民族地区党员双重信仰问题,指出在农牧村党员中,参与宗教活动、信仰宗教或双重信仰还占一定比例,这对发挥党员凝聚力、战斗力和先锋模范作用带来影响。[12]在郑金洲的调研中,有近50%的领导干部认为党员与宗教信仰不矛盾,近20%的领导干部认为当前党员信仰宗教的现象非常严重或较严重。[9]这一结果值得深思。
三、理想信念动摇的原因和背景
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淡化、动摇和缺失有多方面原因和深刻背景。张健认为原因有国际的也有国内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物质技术发展方面的也有精神文化领域的,只有置于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作深层透视,才能真正找到根源所在。[13]在郑金洲的调研中,厅局级领导干部对造成党员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按重要程度排序,依次为:现实利益直接诱惑,相关政策、体制机制不完善,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干扰,理论学习缺乏实效,一些重大理论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缺少榜样示范,宗教信仰影响等。党员理想信念缺失是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有思想认识、体制机制、表率引领、学习研究和社会诱导等因素,前四个是内因,第五个是外因。[9]王政堂 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的根源归结为四方面:党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减弱理想信念教育效果,贫富差距扩大的现实影响党员干部对未来的信心,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和民主社会主义模式的双重冲击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价值判断构成挑战,经济体制从“计划”到“市场”变迁冲击党员的思想观念。[14]杨晓光提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来自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一是国际背景,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一些党员干部盲目崇拜西方文明,不知不觉被同化;二是历史文化,我国封建文化思想侵蚀,官本位和封建宗法思想对党员干部影响很大;三是社会转型,市场经济负面影响显现,造成人们思想观念变化,部分党员干部淡化宗旨意识;四是个人因素,放弃对理想的追求,放松对理论的学习,放低对自身的要求,党员个人是理想信念缺失的根本原因;五是制度机制,不够健全,党员培训指导缺乏有效手段,考核制度不严格,弱化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15]
王秋将众多学者具体分析影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环境和因素归纳为五点:一是从国际形势看,邬才生、陈立思、胡贵安指出,世界经济政治新发展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判断遭遇新挑战;二是从国内形势看,李智慧、张健、李平认为,市场经济体制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形成冲击;三是理想信念教育缺乏有效性,余喜、于国丽等作了分析;四是部分党员干部的消极腐败现象影响理想信念忠诚度,如蔡水珍等指出的;五是社会公平公正的缺失引发理想信念危机,张健、陈晓林分别进行探讨。[16]
四、革命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经验
有学者总结井冈山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经验。张新刚总结为五个方面:一是将理想信念认同作为组织建设的基础,二是在理想信念基本认同的前提下,尊重个人觉悟差异,三是坚持民主,为共同理想信念的坚持与发展提供制度保证,四是以情感人同以理育人相结合,不断增强理想信念教育成效,五是领导者以身作则,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和必胜信心。[17]卢丽刚也研究这一时期我党理想信念教育经验与启示,陈俊研究长征精神与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现实表达。
有学者总结延安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经验。郁昱研究延安时期干部信仰教育,从马列主义政治信仰教育、人生信仰教育和道德信仰教育三方面阐述教育内容,从理论教育、自我修养、制度建设和革命斗争实践四方面阐述教育途径。[18]马彬围绕延安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背景、理论基础、原则、方式、内容、特点、作用以及启示进行论述。[19]王东维等将经验和启示归结为七个方面: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为的“总开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党永恒的主题;把长远理想与近期理想教育相结合,引导人们在实现近期理想过程中追求远大理想;把党的理想和民族理想相结合,释放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把社会理想教育与个人理想引导相结合,实现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统一;通过先进引领,把先进群体理想信念培育建立在理性引导上;注重理想人格培育,夯实道德基础;把理想教育与理想实践相结合,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20]
王政堂总结民主革命时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经验,党通过增强理论教育实效性、把崇高理想和实际工作统一、强化组织纪律建设、发挥典型带动作用等措施,以崇高的理想信念凝聚全党力量。[21]薄明华总结我党理想信念建设的经验,一是始终把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党的建设首位,二是在推动全党理论学习中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三是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中巩固理想信念,四是在加强党员品德修养中强化理想信念,五是在为人民服务中践行理想信念。[22]
五、领袖人物关于理想信念的论述
研究列宁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双传学研究列宁对理想信念问题的论述及其理想信念观,列宁围绕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内在依据和坚守方法等进行阐述,从中得出许多启示。[23]张红锋等研究列宁坚定党员理想信念的途径及其启示,列宁认为要在理论教育中培育党员理想信念,在提升文化素质中筑牢党员理想信念,在生活实际中强化党员理想信念,在清党运动中纯洁党员理想信念,这些对我党加强思想建设具有重要启示。[24]陈潭等也研究列宁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
研究邓小平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陈世润等认为,邓小平围绕“信什么”问题形成理想信念的本体论,围绕“如何看”问题形成理想信念的认识论,围绕“怎么信”问题形成理想信念的方法论,共同构成邓小平理想信念思想理论体系。[25]石亚玲等指出,邓小平论证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任务,阐明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形成系统完备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26]贺菊莲也研究邓小平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丁俊萍等研究邓小平理想信念教育思想产生基点及其价值取向。
学者也在梳理研究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的论述。杨桂华论述习近平谈坚定理想信念的三个维度,指出习近平从三个维度全面论述理想信念,论证政党理想、党员理想和社会理想的一致性、科学性,构建一个完整的理想信念体系。[27]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提出,坚定信仰追求是貫穿习近平系列讲话的红线,习近平对理想信念的论述丰富而系统:形象概括坚定理想信念对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决定性作用,深刻揭示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鲜明指出从严管党治党首先要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科学阐明坚定理想信念的方法途径。[28]刘建军指出,改革開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理想信念的论述以习近平论述的居多,也独具个性,十七大后习近平在多种场合对理想信念问题作了论述,十八大以来作为党的总书记进一步从党和国家全局高度全面阐述,主要包括理想信念的内容与标准、地位与作用、挑战与问题、建设与教育等。[29]
六、坚定理想信念的途径和方法
坚定理想信念的途径研究。肖小华强调在“内化”上下功夫,拓宽内化载体,深化内化渠道,继承和创新内化方法。[30]李晓从增强共产主义感召力、加强党员理想教育、激发党员动力、提高党员自身建设四个方面阐述。[31]王秋主张,激发内动力,关注党员干部主体主动的新视域;分类施教,加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制定指标,完善评价考核体系;加强研究,提高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规律性认识。[32]姚婷婷提出,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理论学习以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注重实践锻炼以夯实稳固的实践基础,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以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33]陈燕楠等探讨如何发挥现场体验教学优势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曹诗友要求从教育的观念、内容和载体改革创新。郑需勇提出从理论武装、领导表率和社会实践三个途径加强。刘慧君等主张从理论武装、党性锻炼和道德建设三方面开展。
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机制研究。康超光提出构建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相结合导向机制、自主科学抉择“接受”机制、社会协同合力机制、开放型维系机制、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互补约束机制。[34]余喜主张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注重专业化理论队伍培育,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健全相关制度,运用多种教育方式方法,优化内外发展环境。[35]李影提出形成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机制,时间上保障贯彻始终,制度上保障规范可行,形式上保障灵活多样。[36]
增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研究。韩华等主张强化理论支撑,提供强大的思想基础;注重实践养成,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优化制度机制,提供科学的制度保障;开拓方法途径,提供渠道支持。[37]王政堂等主张增强党的思想理论的说服力、共产主义目标的吸引力、党员的内在动力、党的组织约束力和党的意识形态保障力。[7]王延超提出通过科学到位的绩效管理加以保障,从理论评价、理念评价、观瞻评价角度探讨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绩效。[3]杨军认为理想信念教育要与党员日常工作、利益要求、党风建设活动结合。姚桓等基于政治社会化视角探讨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张杨从教育理念、内容体系、方式方法、制度规范和队伍建设加以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潜涛.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科学含义[J].教学与研究,2011(4).
[2]李雯雯.中共党员理想信念内涵及特性探究[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4(4).
[3]王延超.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性质特征和绩效评价[J].理论学刊,2011(11).
[4]王英英.共产党员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5]盛海英,王鹤霖,邵文豪.试论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5(1).
[6]全国党建研究会课题组.关于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党性改进作风问题的调查与研究[J].党建研究通讯,2010(2).
[7]王政堂,黄建明.增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1(3).
[8]王秋.社会转型期黨员干部理想信念问题实证研究[J].理论学刊,2012(6).
[9]郑金洲.关于新形势下党员理想信念问题的调研报告——领导干部眼中的党员理想信念[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2(2).
[10]张丽萍,智明星,吕芳.党员理想信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研与思考——以山西省直机关处级干部为例[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4(5).
[11]刘康.党员理想信念动摇的一个重要信号——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参与封建迷信活动问题论析[J].探索,2005(4).
[12]李铭.坚定理想信念 杜绝双重信仰—对少数民族地区个别党员双重信仰的几点思考[J].发展论坛,2011(7).
[13]张健.当前部分中共党员理想信念淡薄的理论思考[J].重庆行政,2010(10)
[14]王政堂.当前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的根源探析[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3(2).
[15]杨晓光.共产党员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8).
[16]王秋.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研究综述[J].宁夏党校学报,2012(4).
[17]张新刚.学习井冈山精神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9(1).
[18]郁昱.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信仰教育研究[D].长安大学 2013.
[19]马彬.延安时期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5.
[20]王东维,李博.延安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J].临沂大学学报,2016(3).
[21]王政堂.民主革命时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经验及启示[J].党史文苑,2015(2).
[22]薄明华.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建设的历史经验[J].党政论坛,2013(8).
[23]双传学.列宁的理想信念观及其现实启示[J].江海学刊,2014(4).
[24]张红锋,黄海蓉,张安.列宁坚定党员理想信念的途径及其启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3).
[25]陈世润,陈晨.邓小平理想信念论[J].学习论坛,2014(7).
[26]石亚玲,王树荫.邓小平理想信念教育思想述论[J].思想教育研究,2015(5).
[27]杨桂华:习近平总书记谈坚定理想信念的三个维度.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年06月30日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701/c40531-25223885.html
[28]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革命理想高于天——学习习总书记关于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论述[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5(4)
[29]刘建军.习近平理想信念论述的历史梳理与理论阐释[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30]肖小华.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在内化上下功夫[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1).
[31]李晓.新世纪坚定共产党员理想信念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
[32]王秋.社會转型期党员干部理想信念问题实证研究[J].理论学刊,2012(6).
[33]姚婷婷.新时期坚定党员理想信念的途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4]康超光.共产党员理想信念建设机制创新探赜[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7(5).
[35]余喜.对建立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机制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36]李影.关于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7).
[37]韩华,赵静.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