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背景下作物育种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2017-05-30 07:43:23程昕昕郑甲成胡能兵何克勤李文阳王歆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教学团队应用型高校教学方法

程昕昕 郑甲成 胡能兵 何克勤 李文阳 王歆

摘要以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为背景,紧密结合农业发展现状,主要从团队构建、学科平台搭建、强化师资队伍和改革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应用型高校背景下作物育种教学团队的运行机制,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教学团队;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2-0243-02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were analysed of teaching team of crop breeding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pplied university that included team and subject platform building, teaching staff and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y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team in university.

Key wordsApplied university;Teaching team;Teaching method

早在20世纪70年代,高等院校便开始团队教学,教师的团队工作已成为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学生需要多元化知识,教师加深教学内容,使得教师“单兵作战”的传统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复杂的教学过程[1]。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团队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团队内部相互协作,又需要政策、资金等外部资源支持[2]。从2007年开始,教育部将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列为“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之一,要求以团队协作的形式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推动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3-6]。近年来,安徽科技学院党政领导和教务处以教学项目等多种方式支持教学团队的建设,整合了教学资源,深化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笔者拟以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为背景,紧密结合农业发展现状,强化教书育人特色,探讨应用型高校背景下作物育种教学团队的构建及运行机制,以期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作物育种教学团队的构建

作物育种教学团队现有2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博士10人,高级职称比例为70%;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为36岁,其中50岁以上的5人,占总数的25%,40~49岁的3人,占总数的15%,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2人,占团队总数的60%;团队成员来自于南京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几所国内知名院校,具有良好的学缘背景(图1)。

团队以“玉米育种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甜叶菊育种与栽培工程技术省级研究中心”“国家级作物育种区域试验站” “安徽省玉米育种研究院”这4个学科平台为基础,吸纳拥有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种子学等不同专业背景,科研能力优秀,教学水平突出,教学质量良好的教师加入团队。在借鉴农学院已有的“安徽省饲草育种115创新团队”“蚌埠市甜叶菊品种选育3221创新团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抓手,以科研促教学、教研促反思、实践促成长,强化团队能力建设,团队建设成果处于学校领先地位,在同等院校中也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2搭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平台

学科的相互渗透、融合是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和一般规律,因此要创造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并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开放的有效运行机制,大大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学科团队在玉米工程中心建设取得突出成绩的基础上,2014年建设了安徽省甜叶菊育种和栽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6年组建了校级作物学重点学科团队、学院立项建设植保学科团队,还搭建了重点学科平台,功能包括植物生理生化实验研究平台、分子生物学研究平台和作物品种分析平台。同时,根据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建立了农残检测实验技术平台和种子检验与加工实验技术平台,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可靠保障。

3加强团队建设,优化师资队伍

3.1突出实践锻炼,强化双能师资建设

教师是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的第一要素,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因此,鼓励高职称教师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主动投身产学研合作,支持和催促申报项目,到生产一线找项目,注重知识更新、加强校际间的技术合作与交流,深入基层指导农业生产、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育种教学团队近年来承担基层一线的课题11项,合作项目6项。为了增进教师服務地方经济的能力,着力提升教师的学历和学术水平,选派了3名国内访问学者、5位教师,分别取得南京农业大学或安徽农业大学的博士学位。每年多位教师深入基层指导农业生产。

3.2加强团队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产学研结合能力

紧紧围绕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按照“立足培养,按需择优引进,多种方式聘任”的原则,主要涉及以下工作:一是狠抓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通过教师普通话考试、教师资格证制度、新进教师的三员培训锻炼制度,制定“两进、一培、一参与”制度(进企业、进基地、进行专项技能培训,参与产学研课题),“双能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力、产学研合作能力)教师的资格认定制度、导师制和导师组制度等,持续开展青年教师师德师能培训提高工程,每年举办一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听、评课活动,先后组织“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活动,实施“聚焦课堂、强化实践、注重质量”全员听课计划和领导听评课计划,着力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三是依托学科和课程组建教学和科研团队,不断整合现有师资力量,已形成教研、科研、团队建设、学术交流的长效机制。

4深化改革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

该团队主动追踪学科专业前沿,与农业发展现状紧密结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学习,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具体体现在作物育种核心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建设上。

4.1整合了教学内容

修订后的教学大纲更加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例如作物育种学原来有总论和各论教材,为适应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分为原理和育种专题进行讲授,删除了总论与各论的重复内容,既兼顾了基础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又突出了富有区域特点和学科優势特点的应用技术内容。

4.2优化了课程体系

作物育种技术的后续课程为作物育种专题、作物育种各论、植物分子育种(方向课)。按照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安徽种植制度选择作物种类和授课时间,突出区域地方特色。

4.3改革了教学方法与手段

核心课程及主要专业方向课程采用理实合一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如作物育种等课程,在适宜的季节理论结合田间实际组织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增加了实践教学的环节与课时,更新实验实践教学内容,例如作物育种学增加了现代育种实验技术的内容。

4.3.1发现式、探究式理论教学模式。改革后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基础,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例如在甜、糯玉米和小麦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每年结合育种教学到田间进行实际选择,真实地感受到初期分离世代的单株选择和高世代的系统选择及系统内的株系选择,教学效果逐年提升。

4.3.2范例(案例)教学模式。依据范例教学模式理论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组合,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法是通过典型案例讨论、“理实合一”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采用“理实合一”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以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校内“教学科技园”基本技能训练和校企合作育种基地实习的学用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学生及家长、行业企业及专家的一致好评。“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虽然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但实践证明,因材施教、采用真实情境模拟、“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农学专业学生作物生产技能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的发展方向。

5结语

作物育种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教学团队是既要育人又要育己的专业学习性组织。在团队建设过程中体现“以生为本,多元服务”的教育理念,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构建校企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深化作物育种课堂教学和考试方式的改革;利用网络平台,推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实施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教学环境模拟职业场所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搭建实验教学中心平台,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科研促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长江,郭艾.建设高水平大学数学教学团队[J].中国大学教学,2016(7):48-51.

[2] 郑冬梅,刘京国.教学团队建设带动教育教学发展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6(4):43-45.

[3] 王正斌,汪涛.高校教学团队的内涵及其建设策略探讨:西北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3):75-77.

[4] 张强, 乔海曙, 陈志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博弈分析加大教学投入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6):78-83.

[5] 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 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5):29-31.

[6] 马延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40-42.

猜你喜欢
教学团队应用型高校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亚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4:41:05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校企双师团队建设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6期)2016-12-17 16:32:07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应用型高校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优化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03:14
《网络营销》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8期)2016-05-31 19: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