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当自重

2017-05-30 10:48吉言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于漪晏子教书育人

吉言

时代呼唤着名师。

名师,专指“德艺双馨”的好教师,是道德楷模,是育人表率。“国之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习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所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于漪老师德高望重,在三尺讲台上耕耘60余载,栽培学子逾万过千。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殊荣之后,进京赴会。载誉归来,市教委党委邀集教育界人士座谈。时年81岁的于漪老师在一个多小时的发言中,只字未提业绩与成就,却花了相当篇幅袒露自己从教59年来的种种缺陷和失误。她把演讲主题定为“一辈子学做教师”,此举让与会者受益匪浅,恰又始料不及。于漪,不愧为表里如一的名师。

数年前的某一日,笔者在山东济南观摩语文课堂教学。执教的是当地一位年轻女教师,端庄大方,言语得体,教艺娴熟,效果显著,获观摩者充分肯定。课后,其校长透露,该教师仅初级职称,入行十余年,可贵的是,她献身教育矢志不渝。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之外,每个月还主动去山里“送教”,分文不取,雷打不动;每个月在不算丰厚的工资袋里取出数百元,购买了课外读物、学习用品往深山里寄送,给“穷娃子”们享用。乐此不疲,不事宣扬。坚持了数年之后的一次偶然,此事被人们觉察而引起轰动。彼时,她平静地说:“应该的。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山里的村民知道以后,交口称赞:“这是俺家门口的好老师。”

其实,我们身边也有一些被大家尊为“名师”的。他们或在某一次教学活动中获取优异成绩;或在报刊上撰文为公众所熟知;或在多个地方展示教学而产生影响。这些“名师”中大多卓有成就,值得学习。然而,也不乏个别“名师”没有把“教书育人”视为己任。不爱惜自身的羽毛,追名逐利,自我膨胀,到头来竟然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了。好大喜功者有之,自诩“应邀赴海内外讲学达数百次,所到之处好评如潮”;大言不惭者有之,在“简介”中显摆了一大串头衔之后,赫然写道:“……是语文界当之无愧的前沿领军人物,其教学理念独树一帜,颇具影响力。其课堂大气磅礡,自由挥洒,极具感染力与震撼力。”徒增笑耳。

“听其言,观其行。”笔者曾经观摩过不少“名师”的课堂教学。固然,能学到有用的教学方法,恰也目睹大跌眼镜之乱象。有的“名师”偏离教学目标,恣意故弄玄虚。制造笑料,油嘴滑舌,俨然像大叔在表演小品无异。学生被“魔法教师”捣鼓得云山雾罩、晕头转向。某“名师”在教学《晏子使楚》时,不引导学生熟读精思,却别出心裁,在排演“选派宫女陪同使节接见晏子”上大做文章。无中生有,胡编乱造。教室里亂成一团,学生笑倒一片。这哪能算在教语文?哪能算在教孩子学习母语?天真无邪的孩子怎么经得起如此折腾和误导?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场所,是教师展示生命价值的空间。我们应该敬畏课堂,敬畏知识。我们要为孩子的生命拔节殚精竭虑。

“名师”当自爱,“名师”当自重。

猜你喜欢
于漪晏子教书育人
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丁德馨
晏子不辱使命
“人民教育家”于漪:坚守三尺讲台,胸怀江河世界
教书育人
于漪:用一辈子学做教师
晏子使楚
篆刻
晏子使楚
试论民办高校教书育人的途径
晏子辞退高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