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树志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中职院校体育教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详细阐述了我国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剖析了我国中职院校存在着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方法落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和体育教师业务能力不强等困境,并提出了学校领导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全面提升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等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困境;发展方向
2002年,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国家颁布实施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充分肯定了中职院校是我国培养技术性人才的阵地,也要求中职院校加强对学生身心的培养。随后十多年的时间里,国家相继出台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和文件,不断要求中职院校从专业技能和身心健康发展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是一种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个性发展的基本手段,中职院校要不断重视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本文通过对我国中职院校体育教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阐述了中职院校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我国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所处的困境,并提出了其未来发展方向,为我国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竞争日益激烈,中职院校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是学生发展自身的需要。中职院校学生往往在毕业后就会投身到工作中去,那么他们不仅需要现代社会职业能力,还要树立起职业人的健康观。职业院校的实用性体育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拼搏向上的精神,还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志品质。学生在步入职场后,他们需要具备多种能力,这其中包括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2015年,健康风险预警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公布数据显示,从1991年到2013年,中国人均医疗费用的年均增长率为17.49%,明显高于2013年我国人均GDP 8.97%的粗增长率。职业院校开展实用性职业体育教育,能够传授预防职业病的知识与运动技能,为准职业人建立良好的健康观,为今后步入职场打好坚实的基础。职业院校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是学生发展自身的需要
二、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困境
(一)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教学
中职院校往往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毕业后的工作做足充分的准备。因此,学校领导往往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升,花大精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将学校的更多的资源倾斜提升学生的自身专业能力方面,体育教学方法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是我国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所以,在中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领导的不重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态度不积极,教学内容浮于表现,往往走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学生渐渐地也失去了学习体育的兴趣。学生在没有体育教师的管理下,也会不重视上体育课,缺课,逃课的现象频繁发生,一些体育课的时间,也会被其他专业课时所替代,最后的结果是,中职院校的体育部门的教师除了运动会有些工作之外,常规的体育教学课时,基本处于敷衍状态[1]。
(二)体育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大多数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口授和亲身示范法阶段,没有利用现代的互联网手段,更新体育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教学目标具有单一性,时代在进步,现代的学生接触的事物和东西也发生着改变,过去的教学方法无法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水平[2]。中职院校是专业性较强的学校,因此,體育教学方法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职业性质,避免只重视身体的锻炼,忽视学生的心理意志的培养。目前,我国中职院校教学方法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地位,主动的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和学生双方之间,互动性较差,学生被动接受,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三)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中职院校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和能力,因此,学校大部分资源向专业性仪器和设备倾斜,体育教学资源严重匮乏。加之,中职院校没有对体育教学引起重视,在多数情况下,体育课只是形式上的存在,所以,中职院校对体育教学资源资金投入不高,这就使得中职院校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常规的体育教学[3]。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的中职院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但是由于大城市用地情况紧张,中职院校拥有宽阔的场地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体育教学的最大问题。反观,西部地区中职院校,校园场地较为宽阔,但由于基础设施缺乏,有些偏远的中职院校,像样的篮球场和足球场都没有,塑胶跑道对他们来说就是奢望,严重影响体育教学,这导致了学生们对体育课缺乏信心,丧失了对体育课的热情,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四)体育教师业务能力不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整体上来说,我国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师业务能力不强。其一,由于中职院校资金有限,在招聘体育教师的时候,没有更多的经费倾斜,因此,特别优秀的体育教师根本不会选择中职院校作为职业生涯的起点,这也导致了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总体学历偏低,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同时,中职院校没有对体育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使体育教师队员师资水平不高;其二,中职院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不活跃,这影响了体育教学内容的传输,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一方,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三,由于中职院校没有升学压力,体育教师本身的教学态度往往会出现懈怠,长此以往,体育教师的教学热情也消失了,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体育教学[4]。
三、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未来发展方向
(一)学校领导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2016年,国家推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纳要》,旨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体育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中职院校领导要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要程度。首先,中职院校领导要紧随国家出台的相关体育教学的政策的文件,从管理上和心理上向体育教学方面倾斜。中职院校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也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其次,加大对体育教学资源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体育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日常体育教学的需求。不断引进综合素质较强的体育专业教师,使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快速提升。最后,中职院校领导要加强对体育教学的管理,完善体育教学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引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5]。
(二)改进教学方法
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是教学方法的运用者,教学方法运用的正确与否,是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教师只有按照一定的科学依据,综合考虑教学的各有关因素,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能合理地加以组合,才可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境地。因此,中职院校体育教师要大力改进过时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依据体育教学内容的具体目的和任务,因材施教,才能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还要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有些体育教学内容要采用讲授法,有些可以用讨论法,有些还可以用练习法和实习法,总之,必须根据体育教材内容的性质和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容易接受。另外,教学方法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体育教师的本身的素养条件,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促进和发展学生学习独立性。
(三)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中职院校不断增多,招生人数不断扩大,这就使得中职院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变得更加重要。体育教学场地和运动器材是体育教学的基本保障,只有将其不断完善,才能有利于日常体育教学的需要。首先,完善体育场地建设,尽可能地创造更宽阔的体育场地满足教学的需要,在经费充足的条件下,完善塑胶跑道的建设,这不仅有利用体育教学的日常需要,也激发了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宽阔场地锻炼的欲望,培养体育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其次,体育教学离不开体育器材的运用。中职院校要不断完善体育器材设备,使体育教学内容和项目设置增多,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学生需要。对体育器材要定期进行维护,防止出现安全隐患,威胁到学生的身体安全。
(四)全面提升体育教师业务能力
近些年,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不断改革,作為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执行者,体育教师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为学生提供帮助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使学生的学习一步步向教学目标迈进。首先,体育教师要全面提高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思想,摒弃过时的教学理念,不断参加培训和通过自已学习,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这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体育教师自身要不断更新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单一的知识结构已无法满足现代中职院校体育教学要求,因此,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课余时间要充分了解体育相关学科知识,做到学科之间的串联,以便能够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最后,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的示范者,体育教师的良好的品行和道德对学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提高体育教师自身品德和道德素质尤为重要[6]。
参考文献:
[1]顾飞.新背景下我国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1):51-52.
[2]蒋雨唐.浅谈影响中职体育教学的因素及对策[J].才智,2015(8):235-235.
[3]朱俊华.浅谈中职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经贸实践,2016(4):28-28.
[4]刘银银,张化文.浅谈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J].科技信息,2013(12):281-281.
[5]沙铭海.当前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就对措施[J].运动,2014(1):113-114.
[6]黎素婴.试析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及其应对措施[J].当代体育科技,2012,2(7):36-37.
(作者单位: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