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我针对《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写了一篇文章,指出社区治理的发展完善有一个“社会发育不足”的障碍,提出要加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社会性”,即是加强村委会、居委会的“社会性”。
今天,我将就如何培育社会,进一步增强“社会性”,介绍一个制度化的新型社区服务设施,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有效的社会培育路径和方法。它作为一个社区平台,连接着村居委、社会组织、居民,在社区层面集中体现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这就是创建于去年上半年的15家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社区公益服务中心,其中新市社区在两年多前就开始了试点,由镇政府专门下了一个指导文件,社区工作人员注册成立新市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专门利用社会力量进行各类困难帮扶,我也曾专门写过文章介绍应用“融合性”社会组织培育方法对它的培育工作。
中央的文件提出要补社区治理的短板,其中之一就是“加快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要求“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所有以社区居民为对象的公共服务、志愿服务、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原则上在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提供”。并提出“创新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运营机制,通过居民群众协商管理、委托社会组织运营等方式,提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利用率”。
小榄镇在2016年初出台了榄委1、2、3号文件,提出了要推进社会服务发展,加强非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为此,决定在每一个社区都建立一个综合性服务中心,即社区公益服务中心,确定社会工作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从制度上保证了镇、村居的建设经费与专业社工岗位薪酬,在运营方式上提倡委托专业社会服务机构的社会化模式。
从实践上看,这个中心基本包含以下六个功能:一是群众需求的挖掘和服务项目的研发,二是辅助社会福利政策的输送以及社区新增的非政策性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三是社区社会组织以及社区骨干的培育,四是社区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的联动,五是社区公益文化的传播、公益意识的育成和公益能力的培养,六是信息、资源、服务的交互与对接。服务的主体是社会服务机构、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组织以及个人。服务的方式既有自助、互助,也有助人以及助人自助。
面向群眾、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社区公益服务中心的建设与运营,其展开的方向是向下的,这无疑大大增强了村居委的“社会性”,既有雄厚的社会基础承接政府委托的公共事务,又有能力发挥自治作用,为辖区群众提供精准的、个别化的、及时的服务,更深远的是,它就像一个引擎一样,通过社会动员、社区宣传、社区教育、组织培育等工作,提升了群众的素质与素养,促进了群众自我服务意识与能力的成长,推动了公民社会的发展,这是更广泛意义的“社会性”。